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期刊選粹>>今日浙江

數字經濟引領創新發展

——浙江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綜述

葉慧

2018年05月30日16:55    來源:今日浙江

十萬企業站上雲端,工廠車間實現智能生產,點擊手機屏幕輕鬆辦理個稅,刷臉即可完成在線支付,相隔千裡也能看病診治,“數據大腦”指揮城市交通……當下,以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為代表的數字經濟,正迸發出引領時代的巨大能量。

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機遇,浙江超前布局、精心謀劃,把數字經濟列為省委、省政府“一號工程”,大力實施大數據戰略,深入推進國家信息經濟示范區建設,高水平打造以數字經濟為核心的新經濟,推動全社會經濟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著力提升浙江經濟競爭力。

2017年,浙江信息經濟核心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3958.5億元,同比增長22.8%,連續四年超萬億元,穩居八大萬億產業之首。以數字經濟為核心的新經濟,正成為浙江創新驅動的強勁動能、浙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把數字經濟作為“一號工程”來抓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宏闊視野和戰略思維,高瞻遠矚地提出了網絡強國戰略思想,指出“誰掌握了數據,誰就掌握了主動權”,強調“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 。

浙江審時度勢,主動迎接新經濟,謀求新發展。2017年12月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把數字經濟作為“一號工程”來抓,充分發揮浙江信息經濟、“互聯網+”的先發優勢,以數據整合和共享為切入點,大力發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產業,打造雲上浙江、數據強省。

浙江省委書記車俊多次深入數字經濟創新平台和企業調研,強調要大力實施大數據戰略,深化數字浙江建設,著力抓好工業和信息化領域國家級示范區建設,構筑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和創新平台,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和基礎軟硬件,深化數字經濟融合發展,推動經濟、社會、政府的數字化轉型,推動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帶動發展質量全面提升。

浙江省委副書記、省長袁家軍要求,聚焦數字技術、生物技術等一批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大力發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和一批重量級未來產業,做大做強數字經濟。

搶抓數字經濟變革的時間窗口,浙江早在2014年省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把信息經濟列為大力發展的八大萬億產業之首。當年5月,省政府出台《關於加快發展信息經濟的指導意見》,提出打造“七中心一示范”。隨后,發布了全國第一個《信息經濟發展規劃(2014—2020年)》,進一步明確了全省發展信息經濟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與重點、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

全省各地迅速行動,分別制定信息經濟相關規劃。杭州市把發展信息經濟推動智慧應用立為“一號工程”,溫州市將信息經濟列為“五化”戰略之首,湖州市將信息經濟作為“四大千億級產業”來培育,紹興市提出打造信息經濟八大千億級中高端產業集群等。

當信息經濟步入以數字驅動發展的新階段,2015年12月31日,浙江編制《中國制造2025浙江行動綱要》,提出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實施千企信息化“登高計劃”,加快發展智能制造,並借助世界互聯網大會永久落戶烏鎮的優勢,啟動烏鎮互聯網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

2016年上半年,省政府密集出台《浙江省“互聯網+”行動計劃》《浙江省促進大數據發展實施計劃》,提出建設“數據強省”,將浙江打造成為“互聯網+”世界科技創新高地。當年10月,浙江獲批建設全國首個“信息經濟國家示范區”。

牢牢把握新時代機遇,“做大做強數字經濟”,為浙江在經濟新常態下穩增長、調結構、轉方式指明了方向。

爭當數字經濟的領跑者

加快數字化轉型,浙江大力發展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柔性電子、量子通信、集成電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培育一批引領未來發展的重量級產業,為數字浙江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近年來,浙江在雲工程與雲服務、大數據、集成電路、裝備電子等領域建設83家省級重點企業研究院,啟動近300項重大技術攻關。

圍繞創新驅動戰略,浙江大力推動國家和省級信息產業基地、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杭州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寧波“中國制造2025”國家級示范區、CNNIC國家互聯網域名服務平台、智能網聯汽車試驗場等一批重大創新平台建設,構筑“產學研用金,才政介美雲”十聯動的創業創新生態系統,全力打造“互聯網+”世界科技創新高地。

2017年,一批聚焦數字技術前沿的大平台相繼成立,又為浙江匯聚全球頂尖人才、開展數字領域前沿共性研究打下扎實基礎﹔9月,專攻網絡前沿技術創新的之江實驗室成立,42位全球頂級專家組成的浙江省人工智能專家委員會也同步亮相﹔10月,阿裡巴巴集團宣布3年投資1000億元建設全球研究院——達摩院。

同時,騰訊創業基地、京東電商產業園、華為全球人才培訓中心落戶浙江,杭州雲棲小鎮、夢想小鎮、德清地理信息小鎮等21個信息經濟類特色小鎮異軍突起,浙江成為全球創業創新者的向往之地。

在風起雲涌、方興未艾的信息技術革命中,浙江正從數字經濟的跟跑者、並跑者變成領跑者。

在高鐵、網購、支付寶、共享單車等“中國新四大發明”中,網購和支付寶就誕生在浙江。淘寶網、阿裡巴巴和支付寶分別成為全球最大的網絡零售、產業電商和網上支付平台。

一批以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智能硬件為代表的龍頭企業快速成長。阿裡雲成為全國最大、世界第三大的公有雲公司,付費用戶超100萬﹔海康威視、大華科技研發的數字安防技術全球領先﹔8家浙企上榜2016年“中國互聯網企業100強”,12家企業入圍中國軟件業務百強企業名單……2017年全省物聯網、雲計算及大數據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770.1億元、2599.8億元,分別增長28.8%和31.6%,人工智能領域的企業數量、融資規模總量居全國第四位。

數字技術日新月異的同時,浙江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也在大步推進。

浙江在全國最早提出“雲+網+端”基礎設施布局,先后發布了《“寬帶浙江”發展十三五規劃》《關於加快推進無線寬帶網絡建設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文件,不斷夯實數字經濟發展基石。

推進“寬帶浙江”建設,全省固定寬帶家庭普及率和移動寬帶普及率在全國率先突破100%,分別達到119.6%和107.6%﹔建成了杭州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CNNIC國家域名服務平台浙江節點﹔加快移動物聯網的建設與應用,發展用戶近1300萬戶,在智慧工廠、智慧路燈、智慧停車、智能抄表等多個領域廣泛應用。

深入推進“電子商務進萬村工程”,累計建成城鄉電商服務站3.34萬個,覆蓋全省超57%的行政村,各類活躍網店79.2萬個。設立國家物流信息平台江海聯運信息中心,國內外港口互聯總數達32個,日均服務調用量達60萬件以上。

根據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17》,浙江創新能力指數、數字經濟發展指數居全國第三位。

帶動實體經濟振興壯大

作為全國唯一的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示范區,浙江深入實施“互聯網+”“大數據+”“機器人+”“標准化+”,推動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高質量發展。

在工業領域,浙江大力實施“中國制造2025浙江行動”,推進傳統產業智能化改造,力推工業互聯網發展,培育創建“兩化”深度融合示范區。目前,全省共創建32個“兩化融合”示范試點區域、160家示范試點企業、100家個性化定制示范試點企業﹔共有35個項目入選國家智能制造、綠色制造、技術改造等專項支持,共獲得國家專項資金5.51億元,規模居全國前列。

2017年,浙江啟動“十萬企業上雲”行動,助力企業借助雲計算、ET工業大腦等,優化生產、營銷、管理各環節的效率,推動企業降本增效。截至2017年底,全省新增上雲企業12.99萬家,累計近18萬家,佔全省工商在冊企業總數的10.57%,構建起全國領先的雲計算產業體系。與此同時,雲服務商的群體規模不斷壯大,初步形成以阿裡雲、網易雲、移動雲等30多家雲平台服務商和200多家雲應用服務商為主導的雲服務產業生態。

數字驅動下,工業制造正在構建更敏捷的生產、經營、管理體系。調查顯示,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后,企業生產效率平均提升超30%,運營成本約降20%。

在農業領域,浙江大力推進“機器換人”,推出政策補貼,鼓勵種養業機械化。 插上互聯網翅膀的農業“機器人”“大施拳腳”,無人駕駛插秧機、衛星遙感操作微耕機、稻米自動烘干、水肥循環智能灌溉等智能農機廣受歡迎。2016年8月,浙江獲批全國唯一的農業“機器換人”示范創建省。

在桐廬縣嶺源村的綠廬蔬菜基地,引進“物聯網”農業生產管理技術,讓500畝蔬菜基地成了“智慧農田”。監控溫濕度指標、自動化施肥、全自動灌溉等一系列蔬菜種植的生產工序,全部實現 “機器換人”。

據悉,到2020年,浙江力爭建成10個裝備水平高、服務能力強、創新活力大、安全生產穩的農業“機器換人”示范縣,100個產業特色突出、裝備應用全面、服務機制靈活的示范鄉鎮(園區),300個機械化、設施化、智能化程度突出的示范基地。

在服務業領域,數字經濟重塑千行百業,催生出眾多“互聯網+”新業態,推動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智慧物流、智慧旅游、信息消費、分享經濟等新服務蓬勃發展。2017年,全省網絡零售額達到13336.7億元,跨境網絡零售出口438.1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9.4%和37.2%﹔互聯網金融創新活躍,在第三方支付、P2P、互聯網金融理財、股權眾籌融資等領域,浙江運行的P2P平台達233個,成交量367.6億元,主要指標居全國前列﹔智慧物流能力持續提升,規模以上快遞服務企業完成業務收入668.2億元、業務量79.3億件,均居全國前兩位﹔以網約租車、共享單車為代表的分享經濟快速發展,杭州躋身國內分享經濟第一梯隊。

浙江還以中國首個跨境電子商務試驗區建設為契機,發揮阿裡巴巴為代表的平台型企業優勢,將eWTP(世界電子貿易平台)總部落戶杭州,並以杭州為支點,連接全球網絡貿易資源要素,打造“網絡新絲路”。

數字經濟正打破傳統的供需公式和經濟學定論,衍生出更加共享、普惠和開放的經濟生態,帶動實體經濟全面振興,高質量發展。

引領公共服務管理全面轉型

烏鎮,子夜路,一幢由一家羊絨廠改造而來的4層小樓,門楣上方懸著一塊醒目的匾額“烏鎮互聯網醫院”。作為中國第一家互聯網醫院,它連通全國1900家醫院、7200組專家團隊、22萬名醫生開通在線診室,日接診量超過2.1萬人次,讓老百姓在家裡就能看上專家、享受優質醫療服務。

自世界互聯網大會永久落戶烏鎮后,烏鎮一年比一年美,一年比一年“聰明”:景區“刷臉”代替人工檢票,移動支付成為商鋪“標配”,無人超市實現“即拿即走”,掃二維碼手機呼叫搖櫓船,烏鎮管家聯動中心構建起一張“平安大網”……烏鎮是浙江發展數字經濟的鮮活樣本,也是浙江運用數字技術增進民生福祉、推動社會進步的生動縮影。

近年來,浙江堅持以人為本,大力推動科教、健康、環保、交通、旅游、安全等民生領域的“互聯網+”應用,加快智慧城市建設,加快信息化服務普及,讓數字經濟引領創新發展、增進民生福祉,推動社會全面進步。

浙江有20個智慧城市示范試點項目全部建成並投入應用。阿裡雲“數據大腦”用於杭州城市道路治堵,平均通行速度提升15%。 “雲”上銀行、網約租車、共享單車、無人餐廳、遠程治療、智慧養老等技術廣泛滲入百姓生活。

浙江還運用“互聯網+”方式提升農業、振興農村、富裕農民,建設提升農村互聯網基礎設施,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助力鄉村振興。全省農村網民1107.8萬人,農產品網絡零售近60億美元,培養了78個淘寶鎮、793個淘寶村,數量均位居全國首位。

借助數字技術,浙江人還享受到更多元的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登錄浙江網絡圖書館,可以獲取海量數字文化資源﹔打開“浙江文化通”客戶端,全省公共文化單位舉辦的講座、展覽、活動、演出等文化信息盡在掌握。

數字技術也帶來社會治理的深刻變革,通過數據上雲,各級黨委政府的治理能力全面提升,初步形成了“用數據決策、用數據服務、用數據管理”的公共管理與服務機制,社會治理更加科學化、精准化、高效化。

用數據決策,浙江建立大數據輔助科學決策和社會治理的機制,推進信息系統全面整合,成立全省數據管理中心,在全國率先推出政府數據統一開放平台。

用數據管理,浙江建設“雪亮工程”等監測防控系統,全面建成以綜治工作、市場監管、綜合執法、便民服務為內容的“基層治理四平台”,推動社會治理模式從單純的政府監管向更加注重社會協同治理轉變,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去年8月杭州還成立全國首家互聯網法院,運用信息化手段打造網上智能審判系統,實現起訴、調解、立案、舉証、質証、庭審、宣判、送達等訴訟環節全程網絡化,大幅提升司法透明度。

用數據服務,浙江推出“最多跑一次”改革,優化審批流程,建設企業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台2.0版,打破信息孤島、實現數據共享,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和企業“隻跑一次”甚至不跑腿。目前,全省“最多跑一次”辦理事項實現率達到87.9%,甚至可以達到“一証通辦一生事”。 

《今日浙江》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宋美琪、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