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首都公安深入改革交出新時代強警新答卷

2018年05月28日14:44    來源:法制日報

原標題:首都公安深入改革交出新時代強警新答卷

五月的北京,花紅柳綠,無論是驕陽照耀下的紅牆,還是華燈初上的長安街,處處透著寧靜祥和。而守護這份祥和的,正是首都警方的“負重前行”。

由北京市社會科學院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的《北京社會治理發展報告(2017-2018)》顯示:北京市公安局打擊違法犯罪整體效能明顯提升,截至2017年9月,北京警方現案破案率同比上升16.7%﹔冀豫魯在京流動人口中,超過六成有在京長期居住意願。

首都公安機關肩負著首都政治安全穩定和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重任,承擔著為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保駕護航的使命。身處改革浪潮中,他們又有怎樣的作為?《法制日報》記者近日走近首都公安一線,親身體驗了改革給首都警務工作帶來的變化。

警力最大限度投向百姓身邊

2017年對北京公安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萬名警力前置到基層一線,推動派出所“兩隊一室”和“7×24小時”基層警務運行機制改革,

此舉帶來的是群眾見警率大幅提升,可防性案件大幅下降。

記者首先來到西城區陶然亭派出所,發現改革后的派出所機構設置、職能分工與記者印象中的派出所已有巨大不同。通過警力前置,該所民警人數增長47%,這些民警被分作4個社區警務隊、1個打擊辦案隊和1個綜合指揮室,綜合指揮室是所裡的“最強大腦”,牽動社區警務隊和打擊辦案隊兩條線,實現社區警務合成作戰機制,打擊辦案更加專業高效。

記者在陶然亭派出所見到了陶然亭派出所副所長、打擊辦案隊隊長張文靖。2017年之前,他還是市公安局情報中心分析研判處打擊犯罪研判科科長,后來順應改革“洪流”,主動報名“前置”到了陶然亭派出所。

張文靖告訴記者,陶然亭派出所地處西城區最南端,轄區面積1.6平方公裡,實有人口6.5萬余人,平房老舊,門店密集,流動人口多,治安情況復雜。結合屬地特點,派出所抽調12名警力組成打擊辦案隊,其中4名都是改革后前置到一線的民警,除了他,另外3人分別來自網安總隊、預審總隊和特警總隊。打擊辦案隊集合了情報研判、視頻偵查、現場抓捕、詢問審案等各方面專業人才,創下了半年刑拘42名犯罪嫌疑人的優秀戰績。

警力的優化帶來的是轄區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的上升,2017年,陶然亭派出所轄區發案、立案達近3年最低值,刑拘、破案達3年來最高值。

北京市公安局黨委副書記、政治部主任衡曉帆說,“人”是一切工作開展的基礎,北京市公安局黨委把機構調整和警力前置作為深化改革的“牛鼻子”和關鍵一招,把“機關壓縮三成、基層增加一萬”作為剛性標准,制定系統政策,精准推進實施,確保機關警力“下得去”。改革以來,共向基層補充警力13118人,其中直接補充到派出所6743人,使派出所警力佔到全局警力的46%,最大限度把警力投向百姓身邊。

刑偵工作向智慧轉型升級

“您好,是X先生嗎?這裡是北京市公安局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14時17分您是不是接了一個188開頭的電話?注意,那是詐騙電話,千萬不要相信。”5月25日上午,當記者站在北京市公安局刑偵總隊10層大廳裡時,此起彼伏的電話通話中,聽到最多的就是這樣的話。

這裡是北京市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中心。近幾年,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持續高發,反詐中心應運而生。記者注意到,反詐中心內的一塊超大電子屏幕上,有各種實時變化的數據、圖表,實時顯示當天電信詐騙接警數及被騙案值等,發案地、窩點地、攔截提醒和接警止付、凍結等模塊均實時可查。

“事主一旦發現自己遭遇電信詐騙,隻要撥打110報警,反詐中心便會第一時間接警,我們與騙子爭時間、搶速度,緊急止付涉案銀行賬號。”刑偵總隊十支隊副隊長王琪是反詐中心的組建者之一。近幾年,他帶領團隊打擊電信網絡詐騙,快速凍結止付,快速攔截勸阻,被稱為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閃電俠”。

記者發現,反詐中心除接警區外,還設有警情案件監測研判室、涉案信息處置響應室、銀行和網絡運營商入駐等區域。工商銀行、郵儲銀行、北京銀行等8家銀行工作人員都已帶著“最大權限”進駐,實現被騙金額快速止損。王琪說:“銀行入駐后,警方和銀行的溝通效率大大提高,這對追回資金十分關鍵。”

王琪向記者介紹說,反詐中心與銀監會、央行、北京市銀監局及相關金融機構建立警銀聯動工作機制,與工信部、北京市通管局、三大運營商建立了警通聯動工作機制,此外還與高科技企業合作,建立了警企聯動工作機制,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打擊預防犯罪的能力水平。“北京市公安局去年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工作成效顯著,為群眾止損19.8億元,勸阻群眾近4萬人次,破獲本市和全國電信網絡詐騙案件及抓獲犯罪嫌疑人同比分別上升50%和30%。”

除反詐中心的成果外,北京市公安局刑偵總隊總隊長袁林告訴記者,按照市局黨委“做精機關、做專警種、做強基層、做實基礎”的改革要求,刑偵總隊創新建立了“兩級管理、三層打擊”的大刑偵體系,8類危害嚴重刑事案件破案率屢創新高,新發命案連續3年保持100%偵破。同時,基於大數據、互聯網時代特征,刑偵總隊還推動建成具有首都特色的北京市公安局打擊犯罪合成作戰中心,以人工智能語義分析、人臉圖像對比、警企聯合實驗室等為代表的現代科技成果全國領先,指紋、DNA數據庫以及刑事技術重點實驗室成為北京品牌,首都刑偵工作正向智慧轉型升級。

全流程規范執法“一站辦案”

華列兵是北京市公安局法制總隊黨委書記,談到公安執法辦案核心業務改革,他滔滔不絕地講起了北京市公安局近年來大力推廣的執法辦案管理中心“一站式”辦案模式。

“改革之前,派出所都在自己‘家裡’問人,自己辦案、自己監督,難免會出現一些執法不規范的問題,執法辦案管理中心成功解決了這些問題。”華列兵說,辦案民警押解刑事案件嫌疑人來執法辦案管理中心,從進入辦案區登記后的人身檢查、訊問嫌疑人,到最終嫌疑人離開,全程監控,且全部流程化、標准化管理。

5月25日下午,記者又走進豐台公安分局執法辦案管理中心。隨行民警介紹說,該中心建筑面積6780平方米,承擔刑事案件集中辦理、團伙案件集中審查、疑難案件集中攻堅三大職責。

“我們要求辦案民警在抓獲犯罪嫌疑人一小時之內向辦案中心進行電話或網絡預約,中心根據承載情況統一安排功能室。”豐台分局執法辦案管理中心政委季靜惠介紹說,到達中心后,民警會領到一張“臨時出入証”,並在這張小磁卡內對案件信息、民警信息和犯罪嫌疑人信息進行必要補充,磁卡具有GPS定位、提信授權、服務憑証的功能,對辦案民警全流程監控。且無論是樓道,還是候問室、訊問室、詢問室,實現辦案中心內無監控盲區。

記者看到,嫌疑人在辦案區錄入身份后,會被佩戴一個智能手環。手環既和案件綁定,也和嫌疑人的所有材料和狀態綁定,辦案人員在辦案區內的多個刷取點刷手環都能看到嫌疑人所有材料。此外,手環同樣具有GPS定位、報警和音視頻回索功能,嫌疑人進入辦案區域后的所有行動軌跡,都會在監督辦案的合成作戰室監控地圖上顯示。

記者還注意到,在訊問室,所有牆面均使用木質軟包設計,桌角均呈圓形狀,防止嫌疑人自傷自殘。所有訊問過程實現24小時全程錄音錄像,杜絕了刑訊逼供、單人訊問等違法辦案行為發生。

據介紹,2015年10月,以“一站式辦案、合成化作戰、智能化管理、全流程監督”為特點的“執法辦案管理中心”在首都公安系統全面鋪開,截至2016年底,北京市公安局已有16個執法辦案管理中心完成建設並啟動運行。隨著改革的深入,“執法辦案管理中心+”的新理念不斷將這項機制推向完善。(見習記者 張雪泓 記者 黃潔)

(責編:段晨茜、姜萍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