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共創和諧盛世 譜寫時代新篇——慶祝改革開放40年系列綜述之一

廖雲路

2018年05月22日14:04    來源:西藏日報

原標題:共創和諧盛世 譜寫時代新篇 —慶祝改革開放40年系列綜述之一

  開放美麗的拉薩城。西藏日報記者 姚海全 攝

  開欄的話:

  40年彈指一揮間,改革開放成為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選擇﹔40載櫛風沐雨,西藏與全國一道,勇於創新、勤於改革,創造了世人矚目的人間奇跡。

  40年來,在黨中央的親切關懷下,在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下,西藏從農村改革起步,不斷拓展到城市改革、企業改革、市場改革、政府改革和社會改革、文化改革、生態文明改革等各個方面,走出了一條有中國特色、西藏特點的改革發展之路。

  本報今日起推出“高原明珠——慶祝改革開放40年特別報道”專欄,聚焦我區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偉大成就和寶貴經驗,深入宣傳報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九大精神以及習近平總書記治邊穩藏重要戰略思想在西藏的成功實踐。

  古語有言:“為治之本,務在安民﹔安民之本,在於足用。”

  社會安定,是人民富裕的前提。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我國社會處於更為開放的國內外環境中,切實加強社會治理創新,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對實現長治久安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我區地處邊疆民族地區,區情區況復雜且面廣,這就決定社會治理必然是一項系統工程。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區深入開展了便民警務站建設、干部駐村、城鎮網格化管理、寺廟管理、“雙聯戶”創建評比等工作,大力推進基層社會治理體制創新,堅持保障和改善民生、鞏固和發展民族團結、構建和維護社會穩定長效機制相結合,有效夯實了社會發展穩定根基。

  夯實鄉村:

  筑牢社會管理的根基

  社會治理的重點在基層,難點在基層,關鍵在基層。我區120多萬平方公裡土地,農牧區面積佔95%以上,農牧民人口佔全區人口的80%。沒有農牧區的和諧穩定,我區的長治久安就無從談起。

  新年伊始,那曲市安多縣扎仁鎮納色社區有了一群“紅袖標”巡邏隊,他們是西藏日報社駐村工作隊隊員,在春節、藏歷新年期間積極開展走訪牧戶、調查研究、宣講政策等多項工作,向結對幫扶戶發放慰問金,為建強基層組織出謀劃策、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受到了群眾的廣泛稱贊。

  自2011年10月以來,自治區黨委、政府決定區、地、縣、鄉四級聯動,每年選派2萬多名優秀干部組成工作隊,進駐全區5400多個行政村(居委會),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學習、同勞動,面對面拉家常、聽意見,手把手算細賬、謀致富,心貼心辦實事、解難事,實現了干部駐村全覆蓋。

  普布次旺是日喀則市拉孜縣拉孜鎮夏雜村村民,日前他將一套藏式家具的半成品展示給駐村工作隊隊員。這套藏式家具組裝完畢之后,龍頭、祥雲細節之處栩栩如生,無不展示著他精湛的技藝。而在夏雜村,像普布次旺一樣的藏式家具制作能手就有15位,能為家具彩繪上色的有20人左右。

  “希望村裡能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成立一個藏式家具合作社,將這些木工和彩繪的能工巧匠們聚集到一起,發揮特長,實現家門口就業。”普布次旺說道。得知村民的心願后,自治區農科院農業所駐村工作隊立即到村民家中調研,探訪藏式家具制作過程和市場銷售情況,幫助村裡搭建產業脫貧之路。

  在阿裡地區革吉縣,各駐村工作隊近日深入牧區積極開展“掃黑除惡打非治亂”專項斗爭宣傳教育活動,通過召開村民大會、放映影片、發放藏漢雙語宣傳單等多種形式,向廣大牧民群眾宣講相關法律法規,為轄區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讓人民群眾更加有幸福感、安全感。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全區各駐村工作隊通過扎實推進一件件基層黨建的“小事”,使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延伸覆蓋到基層每個角落,夯實了群眾基礎,掃清了基層群眾的思想障礙,凝聚起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強大精神力量。

  示范社區:

  社會管理創新的前沿

  改革開放后,我區邁入了高速的現代化轉型軌道,中心城市由鄉村向社區發展。社區居民從事以非農業勞動為主的第二、三產業,經濟活動和社會交往頻繁,制度、信仰、語言等方面多元化。近年來,拉薩市開展了社區建設示范活動,圍繞“環境優美、秩序良好、人際關系和諧、設施完備”的目標,建成一批示范區、街道和社區。

  “有關醫保、社會養老保險的信息和知識,我不出家門就能從手機上了解,不懂的還可以在微信群裡咨詢。”自從加入社區微信群,拉薩市丹杰林社區居民次仁央宗再也不用為一些瑣事一趟趟往社區委員會跑了。

  丹杰林社區有四成戶籍人口不在社區裡居住,管理和服務都不方便。社區通過創新服務管理,把過去原本張貼在社區公告欄的活動通知、惠民咨詢、政務信息、便民服務信息等,以圖文並茂的形式每天推送到社區居民手機上,社區工作人員可以通過微信平台及時了解並解決居民的困難,社區居民也可以通過微信平台提出意見和建議。

  藏族有句諺語“相親相愛,猶如茶與鹽巴”,而今成了社區居民水乳交融的最好寫照。

  在林芝市巴宜區白瑪崗社區,一支由社區居民組成的志願者隊伍不僅為小區居民提供水、電、天然氣、車輛維修等志願服務,還提供醫療應急服務、報警應急服務、困難應急服務、法律援助服務等。他們憑著認真的工作態度、服務他人的信念和行動,贏得了“全國最美志願者服務社區”榮譽稱號。

  “志願服務中,我們特別注重關愛困難家庭,雖然志願服務只是由一些看起來平凡的小事組成,但是這些平凡的點點滴滴可能對服務的對象產生巨大的影響。”已有兩年多志願服務經歷的瓊吉說道。在社區志願服務隊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小區居民加入到社區治理中。

  2012年起,拉薩市在城關區范圍內深入實施社區網格化管理工作,按照完整性、便利性、均衡性、差異性原則,將社區劃分為多個網格,確立“1+5+X”的網格力量模式,並配置網格格長、流動人口服務員、居民事務聯絡員、治保員、民警等多重職務。網格化管理改變了過去社區居委會與職能部門“各自為戰”的單線行政管理模式,使為民服務在網格中得到體現。

  和諧寺廟:

  社會管理創新的重點

  近年來,我區堅持把做好宗教工作、寺廟工作、僧尼工作作為密切聯系群眾、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依法依規加強宗教事務管理。2011年起,自治區黨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利寺惠僧政策,每年補貼2000多萬元確保僧人醫療保險、養老保險、低保、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全覆蓋,從根本上解決廣大僧尼的后顧之憂。

  “通過一系列利寺惠僧舉措的實施,讓我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難有所解,為我們解決了很多實實在在的問題,更加堅定了我們跟黨走的信心和決心。”自治區政協委員、亞東縣政協副主席、吉汝拉康活佛白瑪桑巴瓦說道。

  從2011年起在全區寺廟實施的“九有”工程,使寺廟通了路、通了電、通了水,實現了通信覆蓋。部分財力比較好的市地和縣市區在“九有”的基礎上增加了寺院溫室、澡堂、垃圾池、食堂等項目。同時,我區全面貫徹黨的宗教政策,依法保護正常宗教活動。

  如今,放眼雪域大地,一座座寺廟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條件得到極大改善,廣大僧尼的愛國愛教熱情高漲,寺廟和諧穩定的基礎不斷夯實,呈現出宗教和睦、佛事和順、寺廟和諧的良好局面。

(責編:段晨茜、程宏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