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期刊選粹>>黑龍江《黨的生活》

鄉村振興“火車頭”的升級攻略

——五常市委構建“5+N”黨建工作體系側記

2018年05月21日14:46    來源:黨的生活

2018年春節,是令五常市安家鎮興業村流動黨員鞏佔林最為驚喜的一個春節。外出務工一年,村裡發生的巨大變化讓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修了水泥路,安了路燈,許多農戶的房子換了新房蓋兒……

讓鞏佔林驚喜的還有,多年來村“兩委”班子成員之間的“頂牛”問題也化解了。村會計李洪雙告訴他:“要不是張遠春當上書記,今天村裡肯定還是老樣子!”

在五常,發生巨變的村庄何止一個興業村。

“五常有261個行政村,是個農業大市。對五常來說,農村基層黨組織是否堅強有力、黨員隊伍模范作用發揮是否突出,直接關系到全市改革發展大局。”五常市委書記張希清告訴記者,“在鄉村振興過程中,必須讓農村黨組織發揮領導核心作用,讓黨員在奔小康路上發揮引領作用。”

基於此,五常市委通過總結近年來的實踐經驗,在全市農村黨組織中大力推行“5+N”黨建工作體系,即選配一個好的帶頭人、建立一支好的黨員隊伍、建立一套好的保障制度、領辦一個好的經濟實體、建立一個好的活動陣地和成立N個協會組織。

這個工作體系的根本宗旨就是全面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

選能人當“頭雁”,強隊伍做先鋒

2017年年末,八家子鄉靠山村完成黨支部換屆選舉的那天晚上,再次當選黨支部書記的石暢不由得回想起三年來的一幕幕。

2014年,在全村黨員、村民的信任和期盼中,石暢當選靠山村黨支部書記。靠山村地下水質不好,直接影響到村民的身體健康,石暢深知村民的焦慮和期盼。上任后,她積極向上爭取立項和資金。經過兩個多月的施工,村民們終於用上了期盼已久的干淨地下水。接著,為了加快村民脫貧致富步伐,她又開始琢磨如何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多次帶領黨員外出考察,終於摸索出一套蔬菜栽培高產技術。僅蔬菜種植這一項,就帶動全村每年增收100多萬元……

村民們感嘆:“選對人了!”

“黨組織帶頭人的開拓能力和黨員隊伍的執行能力,是組織力的兩個方面。”張希清說,“隻有村干部領導有方、黨員隊伍凝心聚力,鄉村振興才能落到實處。一句話,‘關鍵在人’。”

因此,五常市委在千方百計選出優秀帶頭人的同時,還把注意力放在黨員隊伍建設上。

接受新觀念新事物能力差、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不突出、帶領村民致富的能力不強……這是四年前二河鄉裕民村黨員的普遍狀態。針對這些問題,鄉黨委採取“一個指導組、一名責任人”的方式進行“面對面”指導。通過集中治理,軟弱渙散的黨員隊伍面貌煥然一新。

孟慶波等5戶村民曾打算創辦一個養牛合作社,前些年因為各種條件制約一直沒能如願。2017年,黨員趙雪輝在了解詳細情況后,積極向上級黨組織進行反饋。在市幫扶單位和多名黨員的共同努力下,孟慶波心念已久的合作社得以建成。“放在以前,就算知道這個事,也不會放在心上。但按照發揮黨員作用的要求,如果現在還無動於衷,就會覺得自個兒這個黨員不稱職。”趙雪輝解釋道。

為加強村級黨組織的黨員隊伍建設,五常市委不斷加大教育和培訓力度。在背蔭河鎮關家村,黨支部每季度選派三名黨員參加市委組織部舉辦的培訓示范班已成常態。

“過去一知半解的黨務知識,現在基本上都掌握了。”參加過培訓的黨員關喜傳說,“黨員們覺悟提高了,發揮作用也就更主動了。”

“截至2017年12月,全市261個行政村都已完成換屆工作。20個曾經軟弱渙散的基層黨組織已跨進先進行列,佔需整改黨組織總數的40%。” 五常市委組織員辦公室主任何洪良介紹說,通過整頓和常態化教育,一支素質過硬的黨員隊伍得以形成。

建制度強保障,多元化促發展

“要確保農村發展的可持續性,建立長效的保障制度、立足長遠的經濟發展模式必不可少。”張希清指出,不僅要靠“人”的作用,更要向制度要效益,立足長遠,從長計議。

在牛家滿族鎮興富村黨支部書記劉彥杰看來,剛剛過去的2017年與往年相比大不一樣。

2017年,五常市委大幅提高黨建經費的投入,全年累計投入1863.7萬元。興富村黨支部在有了2萬元經費保障之后,開展活動就不再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了。此外,組織上給村黨支部書記劉彥杰發了30 124元工資,比上一年翻了一番。

除了經費保障,2016年和2017年兩年,市委先后投入300多萬元,建成54個村級辦公場所,黨組織開展活動有了必要的空間。

與此同時,五常市委還加大監督力度。每年年初,市委給各個村黨組織書記下達黨建任務書﹔每季度由市委組織部牽頭督導檢查﹔年終的黨建述職由市委班子成員帶隊,直接進村進行現場點評……

“形成一套保障和監督制度,目的就是確保發展的可持續。” 何洪良認為,人員終有更替的時候,為避免“人走茶涼”,領辦一個有“錢途”的經濟實體,既是對黨組織帶領村民致富的長遠考量,也是對黨組織組織力的考驗。

早在2010年春,拉林滿族鎮太平村黨總支書記佟立軍經過多次研究和實地考查,決定將各戶種植毛蔥、白菜的“單打獨斗”模式改為連片種植。這個種植模式當年見效,收益是大田的十多倍。

2012年春,佟立軍創辦了常青蔬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建成了佔地面積4000平方米的恆溫庫,年淨利潤超過80萬元,100多戶入社村民人均年收入達24 000多元。“即使將來我退下來,合作社也能讓村民過上富足日子。”佟立軍對未來充滿信心。

與此同時,各類新型農業經營模式也不斷豐富起來。興隆鄉新立村通過“黨支部+電商”模式打造“淘寶村”,“線上”年銷售額超過1000萬元。五常鎮遠景村黨支部書記盧明春在“觸網”后感慨:“以前哪敢想,一斤有機大米放在網上可以賣到35元,利潤增加一倍!”

據了解,五常市已有200多個行政村創辦各類經濟實體356個,全市農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因此增長到14 969元﹔15個鄉鎮的22個村以“黨支部+電商”模式轉變發展方式,正在為越來越多的村所仿效。

動真情做服務,靠協會易風俗

“要讓群眾感受到黨組織的作用和力量,必須使黨組織的組織力體現在為民服務的具體事務上。”五常市委副書記、市長張英波認為,這不僅是村級黨組織發揮組織力的主要方式,也是體現黨的宗旨的必然要求。

2017年9月的一天,五常鎮遠景村貧困戶李永海正在吃飯,忽然聽到門外“呼呼隆隆”的聲響,出門一看,是村黨支部幫他聯系的工程隊給他送彩鋼房建材來了。

此前,李永海長期居無定所。現在,3名黨員幫他墊付16 700元,給他蓋了一套彩鋼房。住進自己的新房子,李永海感動地說:“得虧黨員幫助,我才有地兒住。”

無獨有偶。2017年剛入冬的一天,杜家鎮半截河子村黨支部書記楊德江找到村會計耿春光:“五保戶范海山家裡沒有取暖用煤,他說話辦事不利索,咱去幫一把。”

耿春光說:“這事兒包在我身上。”沒幾天,他就買來700多元的燃煤送到范海山家,感動得范海山不住地道謝。

除了黨員個體幫扶,近年來異軍突起的各類協會組織也發揮了相當大的作用。

興業村原有兩支廣場舞隊伍,但由於場地有限,雙方常為“搶地盤”而爭吵。2017年春天,村黨組織牽頭成立了秧歌協會,將兩支舞隊一並納入。如今,雙方不再為場地“較勁”,而是在“比舞”上各顯身手,村民間的關系日益和諧融洽。

二河鄉新庄村黨總支書記劉清泉告訴記者:“原來村裡搞點兒文娛活動,應者寥寥,如今通過村裡的計生協會出面,每次都能成功舉辦。”看著記者不解的表情,他進一步解釋道:“通過黨員做婦女會員的工作,再由她們去做家裡老爺們兒的工作,這事兒不就成了嗎?”

以村黨組織為核心、以黨團員為骨干,通過發揮協會的服務作用,不斷轉變農村舊風俗、形成新風尚,在五常已經成為普遍現象。據了解,目前,五常全市各類村級協會黨組織覆蓋率已達90%…… (梅曉東 記者 王宇萌)

(黑龍江《黨的生活》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宋美琪、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