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期刊選粹>>成都《先鋒》雜志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內生動力

2018年05月09日14:27    來源:先鋒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必須認識到,從黨的十八大以前到十八大以后,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有一個過程。與之相應,人民各方面美好生活需要的日益增長也有一個過程,並不是進入新時代以后各種需要才逐步展現,而是進入新時代之后這種趨勢更為明顯。回顧1978年以來特別是新世紀以來的改革歷程可以發現,正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為內在動力,持續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

人的需要是整個社會歷史發展的最終動因

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主張和強調的根本性考察和研究方法,是從現實的人出發,也就意味著要從現實的人的需要出發。需要,反映的是人在現實生活中的一種匱乏或不足,需要的滿足,則是人存在與發展的基本條件。人們正是為了滿足自己各方面生存與生活需要而進行各種活動,從事各種行為。也就是說,需要使人有所追求,是人的一切行為活動的原始根據,是主體積極性、能動性、創造性的內在源泉。作為潛在動因的主體需要通過有所指向、有所追求的客觀實踐活動,使外部世界得到改造,外部環境得到改變,社會得到發展,主體需要與客體對象的矛盾得以解決,客體對象以其價值滿足主體需要。這樣一個基於社會成員自身需要去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要想有效展開或推進,落實在現實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就要求國家對於社會成員的合理利益需要予以認可,對於社會成員追求或實現合理需要的資格或權利予以明確與保障。

進而言之,人的利益需要並不是單一的,舊的需要的滿足往往意味著新的需要的產生與追求。正如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指出,已經得到滿足的第一個需要本身、滿足需要的活動和已經獲得的為滿足需要而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通過這樣一個“需要—實踐—滿足—新的需要”的持續性矛盾解決過程,人的實踐活動更具廣度和深度,人的需要則變得日益豐富和全面。這種豐富和全面,既體現在需要的橫向多樣上,又體現在需要的縱向層次上。可以說,人的需要的豐富性、遞進性,訴求的發展性、全面性,決定了社會的各個領域必將愈益分化,整個社會結構必將愈益多樣化,發展布局必將愈益完善化。以上哲學層面的分析對於認識和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人民日益增長的生活需要推動總體布局的逐步拓展與完善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辟根源於民眾現實的利益訴求,其發展完善同樣也以民眾的利益追求與需要實現為動力。

就前者而言,以純粹公有制和計劃經濟為主要特征的傳統社會主義模式,不僅無法實現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而且嚴重壓抑了社會成員的主體意識和主體能力,造成了普遍的貧窮與大眾溫飽問題的難以解決。1982年9月,鄧小平同志就“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談到,“國家這麼大,這麼窮,不努力發展生產,日子怎麼過?”“我們人民的生活如此困難,怎麼能體現出社會主義的優越性?”“社會主義必須大力發展生產力,逐步消滅貧窮,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否則,社會主義怎麼能戰勝資本主義?”“不努力搞生產,經濟如何發展?”“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優越性如何體現?”“我們干革命幾十年,搞社會主義三十多年,截至一九七八年,工人的月平均工資隻有四五十元,農村的大多數地區仍處於貧困狀態。這叫什麼社會主義優越性?”由此可見,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已經深深認識到傳統的體制與做法必須改變,改革勢在必行。而這樣一個改革,意味著對傳統社會主義模式的深刻“革命”,意味著必須探索一條從中國自身實際出發、能夠有效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有效滿足社會成員物質需求的社會主義新路。正是因為當年的改革滿足了人民最為迫切的現實利益訴求,解決了溫飽問題,才贏得了廣泛擁護和支持。

就后者而言,不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辟基於對民眾現實利益的高度關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也以人民對日益增長的各方面需要的追求為動力。改革開放以來,人民強烈的經濟利益訴求及其不斷實現推動了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伴隨經濟市場化改革的持續推進,政治、社會、文化與生態領域的利益訴求也逐漸凸顯。在復雜而宏闊的中國改革圖景中,這些領域的需要與訴求有先有后、有急有緩、有輕有重,既表明了整體改革中的問題之處與症結所在,也推動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布局的逐步拓展。黨的十八大提出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正是在改革開放以來不斷凸顯的人民各領域利益訴求的基礎上逐步確立與探索形成的。進而言之,在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意義上,廣大民眾多方面、多層次需要的不斷產生及其制度化確認、公平化實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斷拓展、理論不斷創新、制度不斷健全的根本性動力源。“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五大發展理念”,其提出與形成,最終都是為了滿足改革進程中人民在各領域不斷凸顯的利益訴求。人民的利益訴求具有廣泛性、平等性、動態性特別是遞進性,就此而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也將獲得持久的內生動力。

(作者 中共中央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李海青 北京中醫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中共中央黨校博士后 趙玉潔)

成都《先鋒》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宋美琪、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