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逢墟又趕“文化集”

2018年05月03日14:19    來源:江西日報

原標題:逢墟又趕“文化集”

與城裡人愛逛超市商場一樣,農村人也喜歡逢墟逛街。如今,隨著一個稱作農村文化集市的新生事物的出現,安福當地的農民朋友過上了一種“逢墟又趕‘文化集’”的幸福生活。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群眾性文化生活。近年來,安福縣推出的“激情瀘瀟 最美樟鄉”系列廣場文化活動獲得了國家、省市榮譽。但是,“激情瀘瀟 最美樟鄉”主要服務場所在城鎮,很大一部分鄉村特別是邊遠山區的農民難以享受到該項文化服務。鄉村振興,文化先行,為了整合農村公共文化服務資源,增強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的科學性、精准性和有效性,縮小城鄉文化服務的差距,2017年9月起,安福縣宣傳文化部門秉承“服務面對面、文化惠農家”的理念,在“激情瀘瀟 最美樟鄉”的基礎上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向農村延伸,利用農民相對集中的逢墟日創造性地開展“農村文化集市”服務活動。

2月8日,安福縣工業園區的文化廣場人聲鼎沸,2018年第一場農村文化集市集中服務活動在此舉行。家在5公裡之外的農民工歐陽欣榮,吃過早飯就騎著摩托車帶上妻兒趕到活動現場。他說,他們平時忙著務工賺錢,文化生活比較貧乏,文化集市有戲看、有書送、有電影看,還免費送春聯,送到家門口的“文化大餐”,肯定不能錯過。

“幫我登記下,我要一本健康養生的書籍……”近日,今年62歲的洋門村村民唐平也特意來逛一逛山區的文化集市。縣電影公司、縣文工團、縣圖書館、縣文化館等單位組成的“紅色文藝輕騎兵”文化志願服務小分隊,精心准備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文化產品款待前來趕集的鄉親。小品《半邊門》是根據老百姓身邊事新創作的,《戰狼2》等影片是應群眾要求播映的,免費贈送的價值上萬元的圖書也是針對洋門鄉農業種養特點的。

過去,電影公司、圖書館、文工團等單位送文化下鄉,基本上是單打獨斗、各自為戰,難以形成聲勢、規模和影響,而且老百姓在單元時間裡可享受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隻能做“單選題”,這種被動式的服務針對性不強,供需信息不對等。如今,農村文化集市開展集團服務,集中人力、物力,統一時間開展文化服務,擴大了文化的影響力。安福縣文化廣播電視新聞出版局局長劉雲根告訴記者,農村文化集市服務活動將堅持“三個面向”(面向農村、面向農民、面向農業),做到“四個結合”(堅持與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相結合、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與脫貧攻堅相結合、與推進全域旅游相結合),開展“三式”(菜單式、訂單式、互動式)服務,努力實現公共文化服務供需對接、適銷對路。“搞完活動,還要我們現場評價,他們現場改進,真的不錯。”洋門村民唐平感慨道。

記者注意到,農村文化集市每到一地,都會免費發放《電影放映服務手冊》《文藝演出服務手冊》等小冊子上千冊。這些小冊子最后兩頁分別是“服務菜單”和“服務訂單”。“服務菜單”是現有的文化產品,供農民勾選,以此作為農村文化集市下次服務的重點內容。“現在的文化服務,不再是你說我聽,你演我看,而是我想聽的你說給我聽,我想看的你演給我看,供需之間實現同平台、零距離。”安福縣委黨校的一名老師這樣評價道。安福縣文化廣播電視新聞出版局副局長李芳告訴記者,農村文化集市開展以來,該縣新創劇(節)目30多個,購置優秀影片、科教片十余部,購置相關書籍費用達十余萬元。

如果“服務菜單”裡沒有的產品,但群眾確實又需要,那就要填寫“服務訂單”。洲湖鎮北山村有養蜂的傳統。去年10月11日農村文化集市走進洲湖鎮中洲村服務時,北山村支書黃作光向縣圖書館“私人訂制”,一口氣要了100多冊養蜂、養殖方面專業書籍。縣圖書館接單后,拿出公共文化服務專項經費購買這些圖書,免費送到蜂農手中。據悉,今年北山村養蜂戶將從過去的30余家增加到90多家,蜂箱將從200多箱增加到1800多箱,年產值有望從25萬元增加到120萬元。

“接下來,我們將在活動常態化、制度化上下功夫,在源頭上建好‘起始一公裡’,在終端上打通‘最后一公裡’,讓文化的‘源頭活水’更暢快地流進農民群眾的‘田間地頭’”。劉雲根這樣說道。(記者 郁鑫鵬)

(責編:姜萍萍、程宏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