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作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版畫)之鄉”,鬆溪縣將版畫作為生態家園的文化肌理,並試水產業化發展之路,為鄉村振興賦能

刀木交響,奏響鄉村振興樂章

2018年05月02日09:28    來源:福建日報

原標題:刀木交響,奏響鄉村振興樂章

4月24日,以“生態家園”為主題的福建鬆溪版畫作品展亮相中國美術館。此次共展出39位作者創作的89件版畫精品,既帶去武夷山脈的鄉土記憶,又讓珍貴的民間文化藝術重煥光彩。

文化脈絡綿延相承

鬆溪版畫,既古老又年輕。

宋元時期,建安(建陽)縣及其境內的麻沙、崇化等地,刻書業規模位居全國前列。省文聯副主席王來文說,建安印書版本統稱建本,建本所附的圖本史稱建安版畫。建本通過版畫的形式,將版畫刻印在書籍封面上,這在我國出版史上是首創,沿用至今。建安版畫在中國版畫史上佔有特殊的地位,是當下鬆溪版畫的文脈。

從古典版畫到現代版畫,變成畫家獨立的創作木刻,魯迅最早倡導推廣。上世紀30年代初,魯迅倡導“版畫回娘家”,引進德國、蘇聯和日本的版畫,將藝術創作與勞苦大眾緊密聯系,涌現出大批優秀作品。1942年至1946年,受抗戰影響,邵克萍、楊可揚、鄭野夫等一批版畫家從江西上饒遷至閩北崇安縣(今武夷山市)赤石一帶,版畫藝術的種子在閩北破土而出,頑強生長。鬆溪版畫發端於1994年鬆溪成立的女子版畫班,以刀代筆,以木作紙,手起刀落,木屑紛飛……20多位美術愛好者率先發力,開啟版畫藝術探索之路。

“版畫歷千年而不息,深得群眾喜愛。我們將版畫當成‘鬆溪三寶’來傳承發揚,打造成鬆溪最亮麗的一張文化名片。”鬆溪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陳世光說。緣此,一系列組合拳緊鑼密鼓而出:1999年7月,鬆溪縣民間版畫協會成立﹔2002年,舉辦首屆鬆溪版畫展暨全國版畫之鄉作品邀請展﹔2003年3月,鬆溪縣版畫院成立,成為全省唯一由地方政府成立的縣級版畫院。

從2000年至今,鬆溪縣已連續4屆獲得“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版畫)”榮譽稱號。全縣擁有2位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16位福建省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秘書長徐裡曾評價:“鬆溪版畫扎根人民,有溫度、有氣息、有深度。”

“鬆溪版畫植根鄉土,緊扣時代,作者選取鬆溪生產生活的原生態素材,以清新的泥土氣息為韻,以粗獷的表現手法為律,在刀刻中見提煉,於拙朴處見精神,用線條刻寫心靈的詩行,用色彩表達時代的贊歌,反映鬆溪淳朴民風,反映清純生態,已成為鬆溪文化的特殊符號。”鬆溪縣委書記黃美萍說。

版畫藝術薪火相傳

“這樣的細部線條,動作要利落。”“這裡刀口切入的角度可以再傾斜些。”……在鬆溪縣第三中學南園版畫社,鬆溪版畫院院長蔡麗悉心指導學生創作版畫。

在鬆溪,版畫不僅成為許多成年人的業余愛好,還作為益智教育,被多家學校引入課堂。

“版畫進校園,既能培養孩子們的繪畫興趣,又能延續這門民間藝術。”鬆溪縣第三中學黨支部書記范美琴介紹,鬆溪三中將版畫作為特色課程,編寫《版畫教學》校本教材,先后獲得南平市教育教學成果三等獎、福建省教學成果二等獎。

版畫進校園,吸引許多學生主動加入版畫學習和創作行列。齊紫杭就讀於鬆溪三中,她從初一開始接觸版畫創作。“我從小就喜歡畫畫,用刻刀雕刻、拓印的版畫比簡單的作畫更有意思。”她說,除美術課外,她和二十幾名同學還加入社團,在課余時間創作。2016年,她的黑白木刻作品《國泰民安》獲得全國第五屆中小學生藝術節書畫一等獎。“版畫制作並不難,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注重因材施教,簡單的小版畫(藏書票)進課堂,大型版畫進社團,兩年出一個學生優秀作品集。”范美琴拿出一套版畫書簽,展示自2013年以來在校學生參賽獲獎的近千幅優秀版畫作品。

在鬆溪縣實驗小學,版畫以更為通俗易懂的方式,滲透到低年級學生的課堂中。“從三四年級利用吹塑紙、PVC板進行創作到高年級學習套色版畫,我們鼓勵學生由淺入深認識版畫創作。”美術老師陳維星說,全校參加版畫創作人數600余人,在學校版畫展廳中展出的110幅畫作,90%是學生的作品。此外,為了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與教學水平,實驗小學還邀請專業人士到校開講座、授課,選送優秀教師到全國各地參觀學習版畫項目建設與創作,每年組織教師參加鬆溪縣版畫院的版畫創作研修班。

有了良好的群眾基礎,鬆溪版畫快速發展,既為構建特色文化產業鋪路,也為鄉村振興賦能。

文化名片助力鄉村振興

“不計算構思起稿時間,如果創作過程順利,熟練的作者上版刻制完成一張絕版套色木刻小版畫也需要一周,費時又費錢。”蔡麗說,鬆溪版畫多以鄉村生活、自然風光為題材,叫好不叫座,以前,畫作大多藏在深閨,大多數版畫創作者只是利用業余時間創作。

2009年前后,鬆溪縣版畫作家蘭坤發第一個吃“螃蟹”,成立鬆溪縣蘭坊版畫藝術有限公司,並嘗到市場化的甜頭,全縣版畫作者數量一下子增加到八九十人。

“版畫作為藝術品有賴於作者知名度,市場有限,不妨換一種思路,讓版畫成為文化裝飾品,更好地對接市場。”陳世光說,鬆溪還將創建版畫產業孵化園,鼓勵版畫生產企業、工作室進駐,讓文化企業與市場對接。目前,鬆溪已引進廈門聯合藝術工藝品有限公司作示范帶動,打通對外藝術品市場。縣裡還在提高版畫生產效率、改良版畫生產方式、提高整體營銷能力等方面給予一系列的補助和優惠政策,通過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推動鬆溪版畫作為家居裝飾,走入尋常百姓家。

為更好地發揮“中國民間版畫藝術之鄉”的品牌優勢,鬆溪縣出台扶持版畫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設立500萬元的版畫產業發展基金,用於版畫的宣傳參展、人才培養、作品創作、生產銷售等事業發展和產業扶持項目,讓版畫事業、產業“兩條腿走路”。在人才儲備方面,鬆溪縣建立版畫人才鼓勵、培養和引進機制,聯系高校輸送版畫專業人才到鬆溪創作、任教,形成專職團隊。此外,還採取現金獎勵和職稱評聘加分制度,進一步激發作者的創作熱情。

鬆溪版畫產業化之路,為鄉村振興開辟一條新路徑。“把版畫產業作為造福全縣人民的文化產業、特色產業、支柱產業,鬆溪有基礎、有優勢,是因地制宜的務實之舉。版畫產業與綠水青山相得益彰,鬆溪的鬆風水月、菊黃稻香、生態家園、民風民俗,通過版畫創作點綠成金,將成為鬆溪綠色崛起、后發趕超的優勢所在。”黃美萍說。(記者 鄭雨萱 趙錦飛 通訊員 李典利)

(責編:姜萍萍、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