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期刊選粹>>四川黨的建設

“黨建+為村” 為民服務插上信息化“翅膀”

2018年05月02日16:04    來源:四川黨的建設

“劉書記,我們村的全國排名下降了好多,你要組織動員大家多用‘為村’,把活躍度提升起來,爭取重回全國排名前列陣營喲。”近日,廣漢市鬆林鎮滴水村村民劉應財給該村第一書記劉建波打了這通電話。

劉應財積極關注的“為村”,是廣漢市按照德陽市“智慧黨建”部署要求,創新實施“黨委領導、部門引導、基層主導”模式,以“黨建+為村”為載體,為村民在網上搭建的自我管理、自我交流、自我提升的開放平台,實現了人民需求和黨委政府服務之間的精准實時對接,推進黨的建設事業與基層治理、地方發展齊頭並進,蓬勃發展。不到一年時間,廣漢“為村”平台村庄數達220個,實現全市全覆蓋,村民數121922人,關注數159425人,整體活躍度位居全國前列。

運用信息技術服務村民“最后一公裡”

在信息化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各級黨組織紛紛探索打造出APP、微信公眾號等黨建服務平台。值得注意的是,不少黨建網站、微信、微博和應用系統都存在諸如更新不及時、理念不務實、操作太繁瑣等問題。因此,如何發揮信息化優勢服務於黨建工作,提升效率、影響力和滲透力,已經成為新時期黨建工作的重要課題。

打開“為村”,點擊進入“黨建之家”板塊,映入眼帘的是“習近平:順應時代前進潮流促進世界和平發展”“新平鎮紫荊村黨支部組織黨員、群眾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講話的重要精神”等內容,還有不少黨員、群眾的點贊和評論。在“農技指導”板塊,類似“鴨子白點病如何診治”“冬小麥如何一噴三防”等養殖、種植問題可以隨時向農業專家請教。

“根據群眾需求,我們不斷完善平台板塊功能設置,開通了村務公開、黨建之家、書記信箱、村有好貨、政務大廳等十余個功能板塊、70余個子欄目,創新開展黨員干部‘網上走基層’‘為村評三農’等活動,打造了集黨員教育管理、基層組織建設、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等功能為一體的‘網上虛擬村庄’,最大限度發揮‘為村’在助力村民溝通、惠民政策宣傳、農業技術推廣、村務政務公開、村庄發展研討、有關事項辦理等方面的優勢。”廣漢市委“兩新”組織工委專職副書記周燕妮介紹道,“群眾還自發組織了‘故鄉的原風景’‘我心中的最美故鄉’等為主題的隨手拍活動。”

“APP下載以后,干部群眾可能不再去點開,微信群中發布的消息也很容易被覆蓋……面對這些問題,我們運用互聯網新思維解決基層新問題,用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解決老大難問題,有效避免了各方重復性建設,降低了整體建設成本。”廣漢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張峻說,“‘為村’平台集基層黨務、村務、財務等信息和服務於一體,吸引了群眾、活躍了平台,儼然成了村民互動、謀劃發展、提升活力的黨員群眾‘朋友圈’,也架起了黨員干部服務村民‘最后一公裡’的‘連心橋’。”

督促黨員干部主動做實為民服務工作

傳統的黨建工作暴露了一些問題:功能定位不明確,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兩張皮”現象比較普遍﹔干部的綜合素質和履職能力難以進行科學量化﹔考評制度不透明,“干與不干一個樣”問題比較突出。

“在建設‘為村’過程中,有些村干部一領任務就各種叫苦、找理由。”張峻現場點名西高鎮負責人:“現在‘為村’注冊人數就你們鎮最低!偏遠的鎮、村都能注冊那麼多村民,為什麼你們不能?”

“你最近身體不好,就好好休養一下嘛。”前不久,張峻在村裡遇到一名村黨支部書記,並關心地問候道。這名村黨支部書記很詫異:“組織部長怎麼會知道這些情況?”

原來通過“為村”大數據,組織部門清晰地掌握著基層的各項情況。“實名制注冊、登陸‘為村’並進行活動可以獲得積分,同時鼓勵大家在支書日記上記錄工作情況,在書記信箱裡收集村民的矛盾、糾紛並及時疏導解決。”張峻說,“通過大數據,我們可以了解到哪些黨員干部為群眾做了哪些事,工作積極性如何。”

在“為村評三農”活動中,廣漢市將市水務局、農業局、林園局等涉農部門2017年度工作情況展示在“為村”平台,讓全市的村民對各部門進行評價打分,不僅提高了考核評價的科學性、滿足了基層群眾日益增長的參與社會基層治理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過去黨員干部工作的敷衍塞責情況,督促了廣大黨員干部履職盡責,主動做實、做細為民服務工作。

去年以來,廣漢“黨建+為村”結合機關干部“假日走基層”、黨員干部“雙報到”等線下幫扶形式,創新開展黨員干部“網上走基層”活動,突破時空限制,及時回應群眾所需、所盼、所想,建立了黨員干部與群眾之間點對點、指尖對指尖的溝通服務新模式,切實把“為村”建成了村民的精神家園、干部的理政工具、黨建的有效抓手、發展的開放平台,為基層黨建和基層治理打開了一片新天地。

干群同心 聚力促發展

眾人拾柴火焰高。

通過不斷探索,廣漢“黨建+為村”將黨建服務、政務服務、便民服務、信息服務融為一體,既聯系了鄉情、化解了誤會、團結了群眾,又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通過在“為村”平台開通微店,建立供求平台,引入金融工具,實現線上線下的服務聯動,有效助推了休閑農業、觀光農業、體驗農業、電商經濟等農村新業態發展。楠林村農旅企業通過在“為村”平台上宣傳推廣,游客量迅速增長﹔友誼村把本地特產“紅兔”賣到了全國各地﹔滴水村通過“為村”推介村內美景,百年梨樹吸引了全國各地畫家和攝影家前來採風……村民自發在平台上互動交流,為發展建言獻策,“為村”活躍度排名長期穩居全國前列。

廣大干部群眾由最初的不了解、不信任“為村”,到現在人人關注、人人使用,嘗到了“為村”的甜頭,“為村”在村務管理、生產生活、基層黨建等領域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顯著。

張峻深有感觸地說:“運用互聯網技術開展黨建工作,讓黨員和群眾更親了,讓工作推進更實了。” (記者 余娜)

《四川黨的建設》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宋美琪、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