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4月25日14:23 來源:《工人日報》
實施“千戶科技型企業三年行動計劃”(下稱“三年計劃”),2015年,黑龍江省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出現這樣一個表述,當時提出的目標是,“通過梳理成果、成立公司、進行孵化、與資本市場合作,用3年左右時間形成千戶具有一定規模的科技型企業,培育一批科技型上市公司”。
2018年,黑龍江省政府工作報告稱“3年來新成立科技型企業10440家,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以上的2037家”,同時進一步提出,啟動新一輪“三年計劃”。
3年一個台階,通過“三年計劃”誕生的科技企業為黑龍江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看得見、摸得著、有實效的改變。
從無到有,政策“幼苗”深扎根
2015年,黑龍江省政府制定出台《全省千戶科技型企業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年)》,省委、省政府連續3年把“三年計劃”列為年度重點工作任務,省直相關部門紛紛提出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科技人員創新創業、科技型企業發展和科技園區建設的具體措施﹔各高校、科研院所主要領導大多把轉化科技成果、支持科技人員創新創業“抓在手上,抓緊推進”。
有了政策支持,需要將計劃落到實處。
依托黑龍江省生產力促進中心等39家企事業單位成立的黑龍江省創新方法推廣應用聯盟,3年來共解決企業技術難題721項,提出創新方案3608項,申請專利528項,其中發明專利120項,有效支撐“三年計劃”深入實施,其中助力4家國家創新方法示范企業利用創新方法解決的技術難題共產生經濟效益2.9億元。
聯盟成立至今,已形成龍江特色創新方法服務體系。現已建立以哈爾濱工程大學等為依托的5家推廣應用基地,17個學生推廣應用社團,以哈爾濱電工儀器儀表所等為依托的5個推廣應用工作站,積極助力校園科技成果“走出去”﹔連續承辦5屆大學生創新方法大賽,舉辦“技術難題解決+深度培訓”創新能力提升服務活動和各種普及性講座,培養眾多龍江創新創業人才。
截至目前,黑龍江省創新方法推廣應用聯盟通過創新方法引導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47項,農民創新創業團隊10支,科技人員創辦企業10余家。
從少到多,梧桐引來金鳳凰
“省裡、學校都支持,創業心裡有底。”哈爾濱工程大學自動化學院博士生導師劉利強表示。2016年,在“三年計劃”的支持下,劉利強依靠實驗室在船舶智能導航等領域的技術積累,成為哈爾濱哈船導航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
憑借30余項自主知識產權,公司打通研發、生產、服務全鏈條,2017年企業收入近2500萬元。“企業去年還申請到由省科技廳發放的科技創新券,像知識成果專利申請費等都可以抵用,降低了企業支出。”劉利強說。
科技人才是“三年計劃”實施的關鍵所在,科技人才也是龍江發展的短板。
黑龍江省擁有700多個科研機構和80余所高校,每年培養不少科技人才,但這些機構研制出的諸多高新技術成果卻一度“被鎖在實驗室”,嚴重影響科技人員的創新積極性,很多人才紛紛“東南飛”。
為了吸引科技人才,留住科研人員,黑龍江省2015年以來出台了130余個有關深化人才體制機制改革的政策文件,聚焦科技成果轉化激勵、兼職兼薪、本科生保留學籍創業等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為科研人員、在校大學生“護航”。
於是,有了越來越多的劉利強這樣的本土化人才得以施展才華,同時,也有了越來越多的高科技人才願意到黑龍江發展。
2015年以來,在人才引進方面,黑龍江省累計吸納就業人員49034人,本科以上學歷人才17652人,博士440人,碩士1694人。像黑龍江省科學院專門設立了“海外人才工作站”,目前已有來自17個國家19家大學院所的30余位海外學者簽約入駐。
從弱到強,成果孵化助發展
科技成果能不能孵化落地,是“三年計劃”成果如何一個繞不過去的考核點。
為保障“三年計劃”有效落實,避免高科技研發出來后“束之高閣”,3年來,黑龍江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其中包括《關於大力促進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的意見》《貫徹落實〈關於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的意見〉的實施意見》《關於貫徹落實〈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的意見》等重要政策文件,文件的出台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了制度保障。
文件的出台是重點,但不是終點。
3年來,除了出台相關文件,黑龍江省還組織召開了創新創業和眾創空間、孵化器建設工作會議,專題研究科技成果轉化。
此外,黑龍江省科技廳組織了大量宣傳活動,提出“人人爭做宣傳員、聯絡員、服務員和戰斗員”,在媒體平台上廣泛發布文件、解讀政策,組織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園區和科技企業孵化器負責人培訓班、座談會,深入基層向科技人員面對面宣傳新政策,力求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連續3年,黑龍江省委省政府把“三年計劃”列為年度重點工作任務,加強目標責任考核,納入對哈爾濱、齊齊哈爾、牡丹江、佳木斯、大慶、綏化等6個重點市的考核指標體系。定期深入各市地調研督導,對各地市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情況跟蹤督辦。
2015年以來,全省累計新增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116家,總數達到190家,累計新增在孵科技企業3881家。
進入新時代,科技必將助力黑龍江實現新的發展。 (記者 張世光 實習生 施碧薔)
相關專題 |
·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