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4月23日13:48 來源:安徽日報
2016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安徽視察並發表重要講話,明確提出“加強改革創新,努力闖出新路”一大目標和“五個扎實”的工作任務,為安徽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兩年來,我們始終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作為重大政治任務,把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作為靈魂和主線貫穿到省第十次黨代會報告中,並召開省委全會審議通過五大發展行動計劃,以此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總抓手。黨的十九大閉幕后,我們全面對標中央新部署新要求,以大學習武裝頭腦,以大宣講凝聚共識,以大培訓深化理解,以大調研謀劃舉措,以大落實檢驗成效,進一步確立了建設現代化五大發展美好安徽和2020、2035、2050同頻的“一建設、三同步”目標思路和階段性安排,努力建成向總書記絕對看齊、讓黨中央絕對放心的現代化五大發展美好安徽。
全面落實“扎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指示要求,著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安徽時要求我們 “必須以改善供給結構作為主攻方向,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我們認真貫徹總書記重要指示,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加快建設創新引領、協調發展的現代化經濟體系。 2017年,全省生產總值2.75萬億元,增長8.5%﹔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21.4%和20.4%,單位GDP能耗下降5.3%﹔今年一季度,生產總值增長8.1%,財政收入增長17.9%,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19%,進出口總額增長35.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6%,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投資增長1.2倍。工作中,體現“三個轉向”:一是注重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把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創建作為科技創新“一號工程”,加快推進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合肥濱湖科學城、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省“四個一”創新主平台建設,區域創新能力連續6年居全國第一方陣。突出建設“一室一中心”,首批組建10個新時代安徽省實驗室和10個新時代安徽省技術創新中心,作為國家創新基地“預備隊”、省級創新基地“先鋒隊”。二是注重從中低端轉向中高端。積極化解“三煤一鋼”等企業過剩產能,2016年以來共化解煤炭、生鐵粗鋼產能1672萬噸、631萬噸。統籌推進“三重一創”建設,加快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智能語音等2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建設,2017年戰略性新興產業佔規上工業比重25.6%﹔今年一季度提高到28.8%,工業機器人增長1倍,新能源汽車增長2.5倍。三是注重從粗放低效轉向綠色發展。堅決抓好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大力實施“五個一”專項行動,加大“三河一湖一園一區”生態示范創建,深入推進新一輪巢湖綜合治理,加快建設綠色江淮美好家園。全面推行“河(湖)長制”,率先建立“林長制”,共設立河湖長52687名、林長36014名,促進河長治、湖長治、林長治。按照“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要求推進長江經濟帶生態修復和水環境整治,去年8月開展了以治礦、治砂、治岸、治超、治污為主要內容的“五治”行動,今年1月開展了固體廢物非法轉移傾倒處置專項整治行動,4月初開展了皖江環境污染突出問題專項整改,尤其是汲取池州、銅陵固廢危廢污染案件的深刻教訓,組織開展為期1個月的“地毯式”大排查,做到徹裡徹外地查、徹頭徹尾地治。
全面落實“扎實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的指示要求,著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我們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三個堅定不移”的重要指示,圍繞中央“七條道路”和“五個振興”的重大部署,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 “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和新旗幟,加快實現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轉變。主要是“四個聚焦”:一是聚焦產業發展讓鄉村“強”起來。推進農業產業化“五大工程”,促進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近兩年農產品加工業產值增長9%以上,家庭農場數量達7.69萬個,居全國第一。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2017年糧食產量695.2億斤,實現“十四連豐”。二是聚焦環境整治讓鄉村“美”起來。大力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連續3年實施的農村縣鄉公路 “暢通工程”投入450億元,實現5.6萬公裡通車。深入抓好美麗鄉村建設,扎實推進農村廁所、垃圾、污水整治“三大革命”,共建設美麗鄉村中心村4500個,2017年改廁竣工48.3萬戶。三是聚焦農民增收讓鄉村“富”起來。把產業發展落到促進農民增收上來,大力實施縣域經濟振興工程,加快農民工返鄉創業園建設,積極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2017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58元,增長8.9%,增速連續8年超過城鎮居民收入,連續6年高於全國平均增速﹔今年一季度,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8%。四是聚焦農村改革讓鄉村“活”起來。深化“三權分置”制度改革,提前1年完成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証,耕地流轉面積3596萬畝,流轉率44.6%﹔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覆蓋所有縣(市、區),成為全國股改樣板﹔農村“三變”改革擴大到755個村,第一批試點村戶均財產增收約1000元。今年2月,我們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小崗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專門召開小崗改革發展座談會,講好小崗故事,擦亮小崗名片,推動新時代小崗振興再出發,努力在農村改革上走在全國前列。
全面落實“扎實增進人民群眾獲得感”的指示要求,著力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們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民生優先的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切實履行好保基本、保底線、保民生的兜底責任。一是堅決啃下脫貧“硬骨頭”。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 “六個精准”“五個一批”“四個切實”等重要指示,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扎實推進脫貧攻堅十大工程,全面推行以園區帶動、企業帶動、農民合作社帶動、種養大戶帶動和貧困戶自主種養“四帶一自”為重點的產業扶貧模式,深入實施“351”醫療兜底保障政策和“180”補充醫療保障政策。聚焦深度貧困地區,把大別山區、皖北地區、行蓄洪區作為脫貧攻堅主戰場,確定9個深貧縣和125個深貧村,扎實開展“重精准、補短板、促攻堅”專項整改行動,確保真脫貧、脫真貧。2016年全省97.1萬人脫貧、1077個貧困村出列﹔2017年實現95.5萬人脫貧、1134個貧困村出列,連續2年在國家考核中獲得“好”的等次,並由第6位前移到第3位,貧困發生率從2012年的12.6%下降到2017年2.2%。二是堅決織密民生“保障網”。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持續推進33項民生工程,民生支出佔財政支出80%以上。實施“創業江淮”行動計劃,2017年城鎮登記失業率2.88%,處於近年來最低位。深入推進教育綜合改革,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提前3年實現全覆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高中階段和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高考錄取率連續5年超過全國平均水平,3所高校、13個學科躋身國家 “雙一流”建設。推進社會保障全覆蓋工程,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實現全覆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3429萬,新農合參合率103.07%。制定加強基層基本公共服務功能建設意見,以貧困地區為重點,有效提升8個重點領域基本公共服務供給能力,確保到2020年貧困地區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三是堅決守住安全“警戒線”。把維護國家政治安全放在第一位,扎實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深化安全生產“鑄安”行動,實施化解信訪積案專項工程,實現信訪形勢和信訪秩序“雙好轉”、信訪增量和信訪存量“雙下降”、信訪公信力和滿意度“雙提升”的“三雙目標”,人民群眾安全感達到96.76%,連續8年進入全國平安建設先進行列。
全面落實“扎實推進改革開放”的指示要求,著力釋放經濟社會發展新紅利。我們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的指示要求,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博鰲亞洲論壇主旨演講和慶祝海南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重要講話精神,以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為契機,大力弘揚“大包干”精神,加快形成更高層次的改革開放新格局。一方面,以推深做實的擔當爭當擊楫中流的改革先鋒。堅持一把手親力親為抓改革,持續抓好新型城鎮化、醫藥衛生體制、司法體制等國家級改革試點,扎實推進行政體制、國資國企、財稅金融等重點領域改革攻堅。
把創造“四最”營商環境作為重要目標,完善“3+2”清單制度體系,省級政府權責清單實現動態調整,權責事項再減少186項﹔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省市縣三級政務服務平台基本建成,省政務服務中心實現858項服務“最多跑一次”﹔開展“四送一服”雙千工程,近兩年降低企業成本1700多億元,全省登記企業突破100萬戶大關。深入推進綜合醫改,成立省醫療保障管理委員會,在合肥、蚌埠、滁州市開展醫保管理體制改革試點,醫共體擴大到66個縣(市、區)。深化人才體制機制改革,在全國率先實施編制“周轉池”制度,2017年使用周轉池編制引進高層次人才891名。另一方面,以海納百川的氣魄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全面融入 “三大戰略”,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務實合作,抓好與滬蘇浙、省內其他城市與省會、省內城市之間“三個聯動”發展,特別是落實總書記 “長江經濟帶開發要科學綠色可持續”的要求,推進長江經濟帶聯動發展,向東著力加快長三角一體化進程,向西主動加強與中部城市群溝通協作,攜手把長江經濟帶建成生態更優美、交通更順暢、經濟更協調、市場更統一、機制更科學的黃金經濟帶。 2017年,我省與“一帶一路”沿線貿易112.4億美元、增長22.8%﹔境外世界500強在皖設立企業達152家。精心打造重大經貿活動品牌,高質量開展“五百”項目對接,特別是把辦好2018世界制造業大會和中國國際徽商大會作為擴大開放重要抓手,努力把制造業大會辦成具有國際影響力、國內一流的智能制造業盛會,把徽商大會辦成展示安徽風採、實現開放共贏的品牌盛會。
全面落實 “扎實學習和貫徹黨章”的指示要求,著力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我們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從嚴治黨的系列重要論述,以黨章為根本遵循,始終把抓好黨建作為最大政績,自覺踐行“三嚴三實”要求,堅持立破並舉、激濁揚清,促進黨內政治生活嚴肅規范、政治文化積極健康、政治生態風清氣正。一是堅定不移講政治。把堅決忠誠維護看齊習近平總書記這個當之無愧的黨的核心、軍隊統帥、人民領袖作為最大的政治、最重要的政治紀律、最根本的政治規矩,在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中以陳樹隆、楊振超、周春雨案為反面教材,開展“講政治、重規矩、作表率”專題警示教育,鮮明提出“六破六立”正風要求,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牢記 “五個必須”、嚴防“七個有之”,真正做到“五個純粹”。二是堅定不移抓隊伍。認真貫徹好干部標准,明確“六選六不選”用人要求,實行干部基礎信息檔案、運行情況備案、調整配備預案“三案”精准管理,嚴把政治關、品行關、作風關、廉潔關,近兩年對擬任的65名省管干部提出暫緩或不宜使用意見,全省黨委換屆和人大政府政協換屆實現了 “選出素質高、結構優、功能強的好班子,繪出目標明、思路清、措施實的好藍圖,營造規矩嚴、風氣正、人心齊的好氛圍”的總體目標。三是堅定不移強基礎。出台推進基層黨組織標准化建設意見,制定“1+7”標准體系,部署開展抓黨建促脫貧攻堅、促鄉村振興“一抓雙促”農村基建工程,選派第六批 6233名黨員干部組成 1923支工作隊駐村扶貧,選派第七批2580多名干部到村任職,實現對貧困村全覆蓋。四是堅定不移改作風。認真貫徹總書記關於進一步糾正“四風”、加強作風建設重要批示,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及我省 《實施細則》,組織開展以“查問題、出硬招、改徹底”為重點的作風建設大排查,2017年共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2367起,給予黨紀政務處分2373人﹔今年一季度查處544起、處分553人。五是堅定不移嚴監督。嚴格貫徹黨內監督條例,用好巡視監督這把“利器”,持續抓好中央巡視反饋意見整改,部署開展以“查漏洞、抓反彈、補短板”為主要內容的中央巡視整改情況“回頭看”,與時俱進鞏固巡視整改成果。深化政治巡視,完成十屆省委三輪巡視,省紀委立案審查的省管干部案件中,60%以上的問題線索來自巡視。綜合運用監督執紀 “四種形態”,2017年全省按“四種形態”處理54909人次,其中第一、第二種形態處理人次佔90.4%。扎實推進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全面如期完成省市縣三級監委組建挂牌,全省各級監委組建后,一季度已對58名公職人員採取留置措施,較上年同期採取 “兩規”措施人數增長41.5%。六是堅定不移反腐敗。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2017年全省紀檢監察機關共立案24032件,給予黨紀政務處分24402人。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一線和群眾身邊“三個延伸”,開展扶貧領域突出問題、“村霸”和宗族惡勢力專項整治,2017年查處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7418起、扶貧領域違紀違法問題3427個,分別給予黨紀政務處分6518人、2240人,不斷鞏固發展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是長期的政治任務。我們將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大力弘揚偉大創造精神、奮斗精神、團結精神、夢想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責任擔當,一錘接著一錘敲,一任連著一任干,奮力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安徽篇章!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