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山
2018年04月18日14:50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要正確處理好公務和私事的關系,為公務和私事劃上“楚河漢界”,自覺做到不假借公務之名辦理私事,不利用公共資源為私事提供便利
●狠抓落實要久久為功,堅持抓“常”和抓“長”,發揚“釘釘子”精神,保持“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定力,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不放鬆、不停頓、不懈怠
●認真對待工作、對待事業,用心用情用力做事,靜下心來、摒棄浮躁,遠離喧囂、不厭其煩,始終保持專注狀態
政在去私,私不去則公道亡
權力是公器,公器就不能私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作為黨的干部,就是要講大公無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為官從政,必須祛除私心雜念,杜絕以權謀私。私心乃百病之根,因為私心膨脹,公私天平就會傾斜,黨性就會喪失,甚至忘乎所以、為所欲為。公私不分,折射出品位不高、原則性不強、自身要求不嚴,對黨的公信力、組織的公信力殺傷極大。一些領導干部認為用公車辦一次私事、花公款請一回朋友、借公權為親朋安排一份工作都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殊不知個人與公家彼此不分、人情與原則攪和在一起,往往就是走向腐敗的開端。公則一致,私則萬殊。無私則正,無我則善。公生正,廉生威。因此,公私分明,不僅僅是一種美德和境界,還必須成為黨員干部的自律規范。公務和私事要分明。領導干部要正確處理好公務和私事的關系,為公務和私事劃上“楚河漢界”,自覺做到不假借公務之名辦理私事,不利用公共資源為私事提供便利,切莫公私不分,損公肥私。公權與私利要分明。作為黨的干部,手中掌握著或多或少的權力或公共資源,要始終牢記權力是國之公器,隻能用在為人民群眾辦實事、謀利益上。非己之利,纖毫勿佔,非己之益,分寸不取。要秉公用權,清醒用權,依法用權。公恩與私恩要分明。干部都是黨的干部,不是哪個人的家臣,決不能把組織的教育、培養、使用看成是某個領導的“恩惠”“賞識”,要感謝組織和人民給了自己干事創業的機會,心懷感恩、心存敬畏,在位一天,“趕考”一天。
心甘情願地消耗自己
消耗是指消散損耗,今多指因使用或受損而逐漸減少。領導崗位不是休息場所,領導就是責任、領導就是服務。當干部的確是很苦、很難的事,一點都不輕鬆,常言說的“無官一身輕”就是這個道理。黨的宗旨要求黨員干部必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旗下的誓言要求黨員干部為共產主義奮斗終生,隨時准備為黨和人民的事業犧牲一切,所以當了干部就要心甘情願消耗自己,要有“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犧牲精神和“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奉獻精神,自覺自願、心甘情願為黨和人民的事業消耗自己的時間、精力乃至於生命。時下,一些領導干部“當官做老爺”的思想作祟,“消耗自己”意識不強,有的官本位思想抬頭,特權意識不斷放大,高高在上、頤指氣使﹔有的得過且過、不思進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更有甚者,貪圖享樂,貪污腐化,成為黨和人民的罪人。領導干部要時刻銘記公仆身份,心甘情願消耗自己。要在崗一分鐘,戰斗六十秒。有一個崗位就有一份責任,有一個職務就有相應的任務。要牢固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和利益觀,舍得吃苦、甘於吃苦,少一些懶惰,多一些上進心﹔少一些粗心,多一些耐心﹔少一些浮躁,多一些定力,始終在職在崗在狀態。要任勞任怨,甘於奉獻。“落花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要帶頭弘揚奉獻精神,兢兢業業、夙興夜寐、勤奮工作,不慕虛榮、不計功名、埋頭苦干,真正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有功勞的時候不伸手、有苦勞的時候不計較、有疲勞的時候不抱怨,心甘情願做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蠟燭,做吃苦耐勞、甘於奉獻的老黃牛。
政貴有恆
《尚書》有言:政貴有恆,大意是為政貴在長久,反對朝令夕改、瞎折騰。為官一任、為政一方,既要大膽開展工作、銳意進取,又要注意保持工作的連續性、穩定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有些地方、部門和單位抓落實之所以成效不佳,往往與缺乏經常抓、反復抓、持久抓有關。如果抓一陣子鬆一陣子,熱一陣子冷一陣子,不能一抓到底,那怎麼能把工作落實好呢?抓落實,一定要防止虎頭蛇尾。”現實中,少數領導干部政績觀不正,事無恆心、人無毅力,不願做打基礎、利長遠的鋪墊性工作﹔有的樂於今天一個“思路”、明天一個“戰略”,目標一任比一任高,缺少一張藍圖繪到底的韌勁﹔有的考慮“顯績”多、謀劃“潛績”少,樂做吹糠見米、短期顯效的事情,不願做見效慢、顯效持久的事情,甚至不惜殺雞取卵、竭澤而漁。“言多變則不信,令頻改則難從。”制定政策要一張藍圖繪到底,堅持在繼承中創新,從源頭、根本、長遠上拿出治本之策,新官也要理舊賬,以思路的連續、措施的配套、方法的對接,為科學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証。狠抓落實要久久為功,堅持抓“常”和抓“長”,發揚“釘釘子”精神,保持“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定力,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不放鬆、不停頓、不懈怠,使事有專管之人、人有專管之責、時有限定之期,一錘接著一錘敲,善始善終、善作善成。追求實效要“功成不必在我”,甘於做鋪墊性的工作,甘於抓未成之事,多做打基礎、管根本、利長遠的為民之事,把好事辦好、把實事辦實,真正為人民群眾帶來長遠的福祉。
理論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堅定
理論是實踐的先導,思想是行動的指南。理論上是否清醒、政治上是否堅定,是一個前提性和基礎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隻有理論上清醒才能有政治上清醒,隻有理論上堅定才能有政治上堅定。”領導干部必須清醒認識到,隻有增強理論自信,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才能攻堅克難、砥礪前行,走好新時期長征路。當下,有的領導干部在一些重大原則問題上是非不分、行為不當,給黨和人民的事業造成損失,問題就出在放鬆了世界觀改造,理論上不清醒,思想認識模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理論上加強學習,思想上才能堅信不疑,意志上才可堅忍不拔,行動上才會堅定不移。要學而信。馬克思主義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是迄今為止最科學、最嚴密、最有生命力的理論體系,領導干部隻有掌握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武器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才能辨明真假,分清是非,在重大原則問題上劃清真理與謬誤的界限﹔才能在政治風浪中站穩立場、把握方向,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和強大的政治定力,應對各種風險挑戰。要學而思。思考是學習的深化,是將學習認知轉化為自我感悟、內化於心的重要一環。隻有學懂弄通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才能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才能始終堅定理想信念,才能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推向前進。要學而用。必須緊密結合地方實際、部門實際、行業實際、崗位實際,干中學、學中干,切實把學習成果轉化為推進改革發展的強大動力。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形成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的良性循環。
養成深度工作習慣
深度工作與淺度工作相對應,指的是在無干擾的狀態下專注進行的職業活動,從而使人的認識能力達到極限,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專心致志和心無旁騖的精神狀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隻要堅定信心,練好內功,堅守實業,弘揚‘工匠精神’,把實業做實、把產品做專、把質量做精、把品牌做強,就一定能抓住機遇,化危為機。”弘揚“工匠精神”,就是提倡“深度工作”,要追求卓越、臻於極致,從而創造出更高價值,培養更高技能。從陳景潤破解哥德巴赫猜想,到屠呦呦發明青蒿素,再到袁隆平培育新稻種,靠的都是深度工作。從事領導工作,也必須全身心投入,努力養成深度工作的習慣。要保持專心致志的狀態。行之專則悟之深。認真對待工作、對待事業,用心用情用力做事,靜下心來、摒棄浮躁,遠離喧囂、不厭其煩,始終保持專注狀態。這樣我們才能在專心致志的研究中透過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才能把握事物發展的過去、當前和長遠,才能處理好個體與整體、局部和全局的關系。要追求精益求精的標准。強化精品意識、細節意識、精准意識,絕不忽視任何一個細節、絕不放過任何一個疑點,力求把工作做到精致、極致、細致乃至卓越,做成樣板,爭創一流,努力使自己成為做好工作的行家裡手,成為內行領導。要提升挑戰超越的勇氣。人無壓力輕飄飄,井無壓力不出油。既要給自己訂立具有挑戰性的工作目標,敢於自我加壓,朝著更高目標去邁進、去超越﹔又要放平心態、避免急躁,對工作進行詳細規劃,量化分解成一個個階段性任務,積少成多、積小成大。千萬不能制定無法實現的目標,否則會因為極度壓力而失去信心,反而違背了深度工作的初衷。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