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期刊選粹>>山西《前進》雜志

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對經濟發展的新要求

章澤武

2018年04月18日16:2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在經濟上的新要求就是必須確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經濟發展思想,推動經濟發展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方向前進﹔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實現人民共同富裕的必要手段,這一手段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的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為此必須建立一個強大的有為政府、理性政府,形成創新驅動的經濟增長模式,提高勞動者獲取新生產技能的能力,確保中國共產黨的純潔性。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問題,並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發展目標和路徑。著重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這種新要求就是:“必須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

一、新時代的中國經濟發展必須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的目標前進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實現人民共同富裕的必要手段。

在改革開放初期,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因而,如何有效地提高生產效率,生產出更多更好的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的產品,成為這一階段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探索的主要任務。十二大的“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十三大的“社會主義有計劃商品經濟”,十四大的“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十五大的“到2010建立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十六大的“本世紀頭二十年經濟建設和改革的主要任務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是這一階段探索的理論成果。效率優先,兼顧公平是這一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基本理念。模仿和學習西方市場經濟的運行方式,實現從計劃向市場的轉型,逐步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這一階段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主要任務。但這種模仿和學習也把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內在的兩級分化矛盾帶入了中國。這種矛盾內生於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中微觀主體對利潤的無止盡追求。

由於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理論是一種效率至上理論,從短、中期看,這種效率至上確是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但從長期看,這種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對單一經濟體而言未必是最有效率,甚至某種程度上是最沒有效率的一種制度設計。這主要體現在如下兩個方面:一方面,從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自身的發展來看,基於分工的社會化大生產要求國民經濟各個部類、生產和交換、消費和積累之間必須保持良好的比例,這種比例一旦失衡,自由放任的市場隻會加重這種失衡,而不是反之﹔最終引發金融或經濟危機,因而這種短期或中期內的效率是以長期內低效率甚至沒有效率為基礎的。另一方面,從二戰后拉美和東南亞一些發展中國家的歷史來看,一旦比例失衡引致經濟增長出現問題,比國有企業擁有更高效率的私有業主,為了保証自身資金的安全和鎖定既得利益,就會大規模向其它相對安全的國家轉移資產。私有業主比國有企業更有效率體現在哪裡?體現在比國有企業擁有更高的利潤率,體現在資本在國民財富分配中佔有更大的份額。這樣,短、中期內,私有企業的大量涌現和迅速發展確實提升了整個經濟體的生產效率。但從長期看,短、中期越有效率,最終從發展中國家轉移的財富就越多。對這些發展中國家而言,短、中期的效率必然導致長期內低效率、甚至沒有效率。西方市場經濟的這種內在矛盾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的目標相背離。因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必須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立足於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對西方市場經濟理論進行必要的揚棄,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成為實現人民共同富裕的必要手段。

為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市場經濟就必須從根本上解決兩個問題。一是在生產方式上,始終使生產處於不斷的技術變革之中,實現創新驅動﹔一是在分配方式上,始終使勞動者的勞動所得在整個社會的財富分配中有一個比較合理的比例。

(二)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的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

西方經濟學認為,通過價格信號,讓資源向更有效率的部門和單位流動是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不二法門。這種效率在微觀上是單個企業有更高的利潤率,在宏觀上是居民有更高的人均收入增長率。單個企業擁有更高的利潤率必然會導致企業進而行業收入分化,拉大整個社會的收入差距。人均收入率的增長是一個總量數據,在內部收入差距不斷拉大的情形下,人均數據可能依然亮麗。因而西方經濟學的市場經濟是一種不講公平隻講效率的理論。當然西方經濟學家並不這樣看,他們認為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公平具有內洽性。當一個行業或企業獲得超過市場平均利潤的超額利潤時,市場的價格信號就會引導逐利性資本大量進入,從而增加該產品或該類產品的供給,最終市場的力量將會使資金的流入在獲得市場平均利潤的狀態進入均衡。反之則反是。當一個行業或企業的勞動者能獲得超過其它企業或行業的自身市場價值時,理性人的假定就會發揮作用。那些希望獲得更高社會定價的勞動者積極提升自身勞動技能,從而得到更高的市場價值回報。那些不願意付出提升自身勞動技能的懶人,理所當然的該被市場淘汰,這是一種更合理的公平。所以有“市場經濟不相信眼淚隻相信汗水”的俚語。但這些理論忽略了現代生產技能的提升以必要的知識為前提。而這種前提知識的提供,來自於市場之外的力量——政府。沒有理性政府的存在,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不僅是一個隻講效率不講公平的理論,而且這種效率的有效性——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和勞動者的知識儲備和接受新技能的能力正相關——也會大打折扣。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形成,標志著十八大提出的“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的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這一理論闡述的最終成熟。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有機構成部分,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立足於中國改革開放的實踐,對西方市場經濟理論的借鑒和完善,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中華民族謀復興服務的。其最大的特點就在於追求效率和公平的兼得。這既是對西方市場經濟理論的一種完善,也是對西方市場經濟理論的一種“揚棄”。

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的必然選擇

(一)建立一個強大的有為政府、理性政府。

建立一個有為政府、理性政府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証。西方市場經濟理論認為,要提高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最好的選擇是自由放任。政府管的越少越好、干預越少越好,積極鼓吹小政府、弱政府、強社會的格局。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則必須建立一個強大的有為政府、理性政府。所謂建立有為政府就是建立有利於市場資源配置的法制政府、服務型政府﹔所謂建立理性政府就是政府決策者必須是由一群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幸福和為民族謀復興、沒有任何私利、不受任何利益集團左右的社會精英。

市場經濟本質上是一種法治經濟、規則經濟。所有的個人、法人、團體、政黨都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的規范下有效運行。具體而言,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的作用,盡可能地提升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至少需要明確的產權規則、合同規則、企業規則、交易規則和勞資規則。這些規則是市場經濟能夠有效運行的必要條件。從資本主義國家市場經濟的發展歷史來看,這些規則是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逐步形成和完善起來的。如果從意大利弗洛倫撒第一部規范市場行為的法規算起,以歐洲的英法等國為代表的市場經濟是經過了近千年的自由發育才逐步成熟起來的。即使德、美這些相對英法來說后起的資本主義國家,也是在經歷了政府的不斷干預,歷經數百年才逐步成熟起來的。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在改革開放后才開始逐步探索,踉蹌而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在幾十年的時間裡逐步形成完善的,資本主義國家通過近千年、數百年才逐步形成的有利於市場有效運行的法規,就需要一個強大的政府,在借鑒資本主義國家市場經濟的合理成分基礎上,有條不紊地推行相應的法律條款,及時根據市場運行情況來調整和完善這些法規,並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踐中特有的問題加以關注和解決。因而沒有一個強大的、具有非凡執行力的政府,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設步伐將遠遠不能適應為人民謀幸福、民族謀復興的步伐。

同時,經濟結構、比例的失衡是社會化大生產和私人佔有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內在矛盾運行的必然結果。在公有制、私有制和混合經濟並行的中國,如果沒有一個超然於各利益集團和階層之上、一心一意為人民謀福利和為民族謀復興的政府存在,並及時對各種失衡進行有效的干預,僅僅寄希望於廠商和居民的自我理性來實現整個社會供給和需求的有效均衡,必然會重蹈資本主義每隔一段時間就必然會發生金融或經濟危機的覆轍。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領導力量:中國共產黨就是這樣一個沒有一絲一毫自身利益、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幸福和為民族謀復興的政黨。中國共產黨的干部選拔、任免制度和從嚴治黨的舉措,在最低限度上確保了每一個能進入到領導層的精英屬性。同時,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基於大數據基礎上的宏觀均衡干預,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傳統宏觀干預的主觀臆斷,為宏觀干預的時間、力度和方式提供更多可量化、可觀測的指標,為實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效率和公平的兼得提供了必要手段和前提條件。

(二)形成創新驅動的經濟增長模式。

逐步建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內在的技術進步機制,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徑。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中產階級發展壯大的階段,都是在成熟技術大規模走向市場的階段,即資本家和廣大勞動者財富共同大幅增長階段。所謂的“美國夢”本質上是技術進步帶來整個社會財富增量快速膨脹的必然,而不是西方經濟學鼓吹的基於自由市場的必然。要同時實現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的廠商利潤最大化和廣大勞動者市場價值最大化基礎上的自身效用最大化,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就必須培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內在的技術進步機制,從市場經濟本身的運行規律來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就必須“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並強調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為此,新時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可以從創新和環保兩個角度切入來實現“刃鋒均衡”的常態化。為了有效地推動創新,尤其是企業創新,各級政府在每年有限的財政預算中都安排了大量的專項資金。目前的關鍵,不是安排的資金夠不夠的問題,而是各級政府該如何用市場的方式來用好科技引導資金、產業扶持資金﹔如何有效地通過政府資金的引導建立以社會資金為主的科技產業資金池,並能通過這些資金的運用來消除不確定性引起的市場對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供應不足的問題。

如果說創新扶持政策是彌補微觀主體創新不確定性帶來的損失,那麼環保就是約束微觀主體的行為。通過嚴格的環保政策和環保法令,將那些沒有能力、沒有意願,以技術進步推動企業利潤空間拓展的企業隔離在市場之外。並對那些環保優秀的企業給予市場認可的獎勵就能有效的促進廣大廠商不斷地優化生產工藝,改進生產技術。

(三)提高勞動者獲取新生產技能的能力。

勞動所得是目前中國極大多數公民收入的唯一來源。要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就必須提高勞動者經濟增長過程中的獲得感,提高勞動者的財富增量。提高勞動者的財富增量,既有最低工資保障、社會福利保障等方面的措施,也有適應效率不斷提升的市場經濟內在的運行方式。從根本講,勞動者適應市場經濟內在運行方式的財富增長才是持續的、健康的、更有公平獲得感的。在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進入強起來的歷史進程中,勞動者要獲得適應市場經濟內在運行方式的財富增長,必須不斷提高自身勞動技能,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要達此目的,政府就必須把提高勞動者素質,大力發展教育,優先發展教育,提升廣大勞動者就業質量作為社會治理的重中之重。

依據宏觀經濟學的國民收入核算公式,國民收入可以分為勞動者報酬、稅收、固定資產折舊、資本利得四大部分。在既定的技術水平下,要提高勞動者的報酬,就隻有在減少稅收、固定資產折舊和資本利得這三個方面尋找空間。依據《中國統計年鑒》地區生產總值收入法條目下歷年的相關數據,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近些年來,尤其是2014年以來,稅收和固定資產折舊沒有任何減少的空間。這樣,在既定的技術水平下,要提高勞動者報酬在國民收入分配中所佔比重,隻有讓資本所有者主動讓渡資本利得的份額,這無異於與虎謀皮。但通過對資本主義經濟史的研究,我們發現:在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中,隨著資本有機構成的不斷提高,生產對勞動者的專業技能要求也越來越高。隨著勞動者勞動技能的不斷提升,資本所有者為了獲得較高技能的生產者,開始不斷讓渡資本利得在收入分配中所佔份額。西方發達國家勞動者報酬在國民收入分配中所佔比重,從本世紀初的30%多一點攀升到2016年的60%左右。而我國目前還不到50%。這表明,提高勞動者專業技能是市場經濟中通過市場手段逼迫資本所有者不斷讓渡資本利得的有效措施。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施方略重點闡述了如何通過優先發展教育,提高就業質量來實現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為如何有效完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指明了方向。

(四)確保中國共產黨的純潔性。

由於市場經濟的優勝劣汰法則,單純依靠既定法規下的市場自發行為,必然會導致經濟失衡。因為在單一經濟體的內部和既定的技術條件下,由於投資邊際收益遞減規律,基於市場競爭的商品生產者最終隻能獲取社會平均利潤,甚至難以獲得社會平均利潤。在這種情形下,對利潤無止境追求的廠商,就會利用勞動市場信息的不完全、不對稱和不及時來獲得相對較低的人工成本,使消費者很難在勞動市場上實現自身價值的最大化。整個社會的財富分配會越來越傾向於資本所有者,尤其是大資本所有者。此時,私有制企業的效率越高,意味著這些企業主在單一經濟體內部的社會財富分配中,佔有的份額越來越高。最終整個社會的收入差距會越來越大,積累和消費、生產和消費之間的失衡越來越嚴重,從而引發一系列經濟和社會問題。這時,一心一意為人民謀幸福,為國家謀富強,沒有任何個人或集團私利的精英政府的存在,就成為維持市場有效均衡的必要條件。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定的領導者,作為以建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強國為唯一己任的政黨,歷史已經並將繼續証明,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民的幸福必然無所歸依,民族復興必然是空想。同時,歷史也証明,什麼時候共產黨的純潔性得不到有效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也必然遭受這樣或那樣的坎坷和曲折。目前黨內存在的思想不純、組織不純、作風不純等突出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因而如何確保黨的純潔性,堅定不移的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樹立“革命理想高於天”的信念,我們才能確保無論是在什麼情況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始終沿著向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方向邁進。

(作者系中共廣州市委黨校副教授)

山西《前進》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宋美琪、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