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時代先鋒

鐘揚的事跡不僅激勵廣大師生,更跨越年齡和專業領域感動著更多的人

沿著他的攀登之路繼續走下去

彭德倩

2018年04月02日08:59    來源:解放日報

“我是鐘揚,一名工作在青藏高原的植物學家,一名來自上海的援藏教師。”微笑著說這句話的鐘揚已經離開半年,留下的是16年間西藏行路50萬公裡,是他與團隊高原跋涉採集的4000萬顆種子,是未來百年中國種質財富。

“總會覺得鐘揚老師其實從未離開過我們,鐘老師播撒的一粒粒種子,已經在他的每一位學生的心底、在祖國大地的每個角落生根發芽。同學們依舊按照之前的實驗計劃如期照料滴水湖的紅樹,定期前往自然博物館做志願者和講解員,西藏大學的老師和同學們也會出現在我們的課堂和實驗室。每當我們想起鐘老師,總會有一種由心底而生的力量激勵著我們勇敢面對科研道路上的各種荊棘和曲折,攀登一座又一座科研高峰。想對鐘老師說,您意外中斷的路,我們會繼續走下去。”這是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2016級遺傳學專業碩士生楊熙,隔著時空的呼喚。

鐘老師的故事傳揚開來,在更多人心頭蕩起浪濤。那顆種子,在青年心底破土發芽。

夢想之花需要細心呵護才能綻放

“作為一名復旦大學的博士研究生,我時常會問自己,讀書究竟為什麼?鐘老師不凡的一生給予了我一個最為准確的答案,那就是追夢與攀登。正如鐘老師告訴我們的那樣‘不是杰出者才善夢,而是善夢者才杰出’,我們應胸懷夢想,將自己的所學與社會發展、國家需求和人類命運相結合,要將個人發展與新時代的發展相結合。”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2016級博士研究生王鵬翔說,“追夢的過程就像鐘老師一次次攀登青藏高原,他在西藏的堅守,告訴我們夢想並不是觸手可及的,它需要我們用堅強的意志和堅定的信念去悉心呵護,夢想之花才能綻放。鐘老師雖然已經離開了我們,但是他為這個時代留下的精神之光,將會指引著我們不斷向前。”

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國屏教授,在鐘老師去世后,曾寫下這樣一幅挽聯:演講傳真知,談笑間天寬地闊深入淺出,大智慧﹔摯友何日論舊文?播種育偉業,征途上山高水急千辛萬苦,硬漢子﹔后人誰敢續新篇!“我為自己失去如此智慧杰出的科學摯友悲痛,更為國家失去堅忍不拔的戰略資源收集保存者感到失據!我甚至責怪鐘揚:你為什麼那麼不注意自己的身體?你的生命不屬於你,而屬於你心中的夢,屬於我們時代偉大的事業。”

這幾個月,讀了關於鐘揚事跡的多篇報道,看了中宣部授予鐘揚“時代楷模”稱號的視頻后,他領悟了,自己對鐘揚的理解太少了。“他感覺到了時間給他的壓力,他要在有限的生命中,盡全力去實現‘種子’無限的夢想。作為他的摯友,我隻能激勵我自己,以他的精神為動力,為建設祖國戰略科學資源積累、整理、共享和挖掘的體系,努力到無能為力。”

因為有些事情總要有人去做

一位隻聽過鐘揚一堂課的學生說,鐘老師的課終生不忘。他對生物學的態度,在科學以外,透著對人類命運、生命價值的深深思考與關懷。下轉◆7版 (上接第1版)對於學生而言,這種思想的啟發,是一生莫大的財富。

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研究生徐馭堯,對鐘揚教授與紅樹林的故事,印象格外深刻。“和一般的封閉大棚不同,種植紅樹的棚子是拉開‘透風’的,大棚內外空氣可以自由流動。當時正是冬天,周圍的樹木都有些蔫,棚裡的紅樹苗倒是非常精神,這一方面是大棚的作用,另一方面當然也是經過鐘老師幾代繁育的紅樹抗寒能力有明顯增強的緣故。”后來,生命科學學院的老師告訴徐馭堯,紅樹的大棚之所以要拉開“透風”,是因為鐘老師等人發現,雖然紅樹不耐寒、在冬天常常凍死,但是一旦能熬過冬天,這些樹苗來年就會更加頑強地存活下去。“我想,這或許和鐘揚老師堅忍不拔、克服各種困難的精神有冥冥中的共通之處吧。”

化學教師孫興文說,“作為一名教師,要向鐘老師學習對每一位學生負責,在講台上,對每一個學生,做到我能做的。在這個校園裡,能不能溫暖別人,對別人多一份善意,讓社會多一份愛。作為一個黨員,要向鐘老師學習多一點奉獻精神,如果每一個人多一點奉獻的時候,這個社會會變得更好。我覺得作為一個黨員,奉獻是很光榮的事情,因為有些事情,總要有人去做。”

“種子”精神跨越年齡專業領域

在許多不同的領域,鐘揚老師的事跡,引發巨大回響,跨越了年齡、專業領域。這是初心的力量,在這個春天裡,催發新綠。

“雖然鐘揚先生不在了,但是他的夢想仍會延續,他的希望終有一天會被實現。”眼耳鼻喉科醫院醫生施蓮瑤心中,鐘揚是一名有理想、有抱負、師德崇高的優秀共產黨人。她說,“我看到了一名共產黨人的創新精神和無私奉獻精神,他雖然離開了我們,但是他的精神不滅,代代傳承。”

這幾天,鹍遠基因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張江立的微信朋友圈首頁,被鐘揚老師的事跡刷屏了。“且不說鐘揚老師幾十年如一日對科研工作的忘我投入,對培育學生的嘔心瀝血,單說那十幾年援藏工作的經歷,就不是常人可以做到的。他放棄了許多人夢想的廳官職位,投身學術研究填補空白﹔ 他留下妻兒和老人在滬,隻身赴藏,不僅收集和保藏了4000多萬顆寶貴的珍稀植物種子,更難能可貴的是為西藏和其他少數民族地區培育出多位出色的學術‘種子’。即使住院躺在病榻上連話都說不清楚的時候,他想到的仍然是抓緊時間進行科研工作的討論﹔而當身體略微恢復,又頂著疾病復發的生命危險再上藏區……”張江立一口氣說著對鐘老師的認識,“雖然我們工作在不同的崗位上,但是鐘揚的 ‘種子’ 精神足以激勵我們克服各種困難,朝著理想前進。”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