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期刊選粹>>《刊授黨校》

新時代的科技有多貼心

梁梁

2018年03月29日16:06    來源:刊授黨校

“新四大發明”正是快速發展的中國科技的縮影,而其成功之處就在於它們實現了科技與民生的完美融合,實現了科技成果與民生的期盼的密切相關。未來強化美麗中國建設需要科技創新,強化健康中國建設需要科技創新,強化平安中國建設需要科技創新,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需要科技創新。


新時代的科技有多貼心?談這個問題前,不妨先回憶下今天我們跟哪些科技成果打了交道。早上買根油條,拿出手機對著窗口上二維碼掃一掃,“嘀”的一聲后,把手機頁面給店家一看,一句“老板,給你了”后便“揚長而去”。中午,要去附近的飯店參加同學聚會,不遠不近的距離,打車太貴,公共交通沒有站點,拿出手機掃一掃共享單車上的二維碼,“啪嗒”一聲車鎖開了,騎上就走。下午,想想臨近過年要准備買回家的車票,家那邊沒機場,普通列車晃晃蕩蕩好幾天,幸好高鐵去年修通,果斷買張高鐵票,舒舒服服地“上午出發,下午到家”。出門最不愛帶行李,大包小包不方便,可七大姑八大姨,哪家親戚不得准備點伴手禮,看望父母大人,咋能空著手不備點年貨呢?好辦,打開某寶、某東的APP,算好自己到家的時間,挑好東西,提醒賣家按時發貨,到時就等一個電話:“您好,您的快遞到了。”接下來就能想象父母收到年貨的喜悅了。這些生活細節對於今天的中國人來說可謂習以為常。許多外國人由此評出了中國“新四大發明”——高鐵、網購、移動支付和共享單車。一些中國留學生稱他們去國外學習,沒了這幾樣寶貝,都覺得生活很不習慣。

科技發明的可愛,在於使人類的生活更便捷。現在你再問科技多麼貼心,很多人都很難給你個回答,反正它就在那裡,就是那麼方便。新科技已成為你生活的一部分,解決你生活的每個細節問題的時候,你甚至會忽略它的存在,忽略它對你生活方式重塑,忽略它對你生活習慣的改變。

對於科技而言,新時代的“新”就是創新的“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的歷史新方位,也是中國科技創新的歷史新方位。經過五年多努力,我國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重大成果不斷涌現,為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提供了有力支撐。在基礎研究領域,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是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是唯一一顆在天上實驗量子通信的衛星﹔我國科學家還發現了新的中微子振蕩模式,獲得了全球最高的基礎物理學突破獎。在重大工程方面,載人航天、探月工程、大飛機、蛟龍等重大成果相繼取得突破。此外,還有許多科技成果和老百姓生活很貼近。比如共享單車,集成應用了智能芯片、射頻識別、位置服務、電子圍欄、移動支付等先進技術。2018年的新年鐘聲剛剛敲過,一年一度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如期而至。在今年的獲獎項目名錄裡,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字眼出現頻次不低:早熟馬鈴薯新品種、造血干細胞移植、智慧協同網絡及應用等等,更多接地氣的科技大獎改變著每一個中國人的衣食住行。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新的科技成果究竟會以什麼樣的形式融入你的生活,區區幾千字無法做到全面描述,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它會讓每一個中國人的生活變得更便捷、更安全。

中國高鐵拉近你與遠方的距離

過去五年多是中國高鐵飛奔的五年,中國鐵路網平均每天以9公裡的速度增長,新增運營裡程1.2萬公裡,超過世界其他國家高鐵運營裡程的總和。世界最長、商業運營速度最快等世界之最不斷刷新著人們對中國高鐵的認知。中國高鐵已然成為中國技術和中國速度最好的“名片”,也是中國發展的縮影,是百姓幸福度的寫照。

網上有很多描述人們在“四縱四橫”高鐵網建成后的美好生活故事。如,鄭徐高鐵開通后,杭州到西安隻要6個小時。也就是說,早上從杭州出發,下午就可以在西安街頭吃上羊肉泡饃﹔西成高鐵開通運營后,穿越秦嶺山脈的高速鐵路設計時速達250公裡,列車全4G信號覆蓋,用看一部電影的時間就可以從成都到西安。中午在西安吃羊肉泡饃,傍晚就可以到成都漫步寬窄巷子。有人還專門根據西安至成都高速鐵路貫通后經停的各大城市,繪制了一條沿途站點的美食地圖,從合川米粉、雞肉抄手到南充的張飛牛肉、川北涼粉,從漢中面皮、漿水面到羊肉泡饃、胡辣湯、油潑面。這種略帶調侃的故事背后映射出的是中國高鐵為百姓生活帶來的便捷、帶來的紅利。

高鐵讓中國變小,讓人們生活圈擴大。“四縱四橫”的鐵路網,已經通向全國28個省市,高鐵帶來的不只是一場經濟地理上的革命,也是一場時空觀念上的革命,影響著中國社會生態,改變著人們的觀念和生活方式。現在說走就走已經從理想變成現實,那麼未來數年甚至更遠,乘坐高鐵出行還將有新的變化:2018年,探索提供預約訂票服務,推行電子客票,打造高鐵網與互聯網“雙網旅行生活”﹔到2020年,高鐵營業裡程達到3萬公裡左右,覆蓋80%以上的大城市﹔到2035年,率先建成發達完善的現代化鐵路網等。有人說,高鐵讓中國變小、世界變大。是的,隨著中國高鐵繼續建設發展,到2020年,中國高速鐵路運營裡程將達到3萬公裡,到2025年,將達到3.8萬公裡,“四縱四橫”高鐵網將擴容至“八縱八橫”,連接起50萬人口以上大中城市,未來的百姓出行那又是一個怎樣的激情和夢想。

前沿科技為健康中國助力

過去五年多,經過長時期的技術鋪墊、研究論証,在醫療等重大民生領域,一系列國際先進的科技成果正在加速落地應用,轉化為百姓福利。“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預防控制重大疾病”……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關於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表述引發了社會的熱議。如果說10年前基因科技還在概念階段,未來便會進入尋常百姓生活中。以基因組學研究為例,我國已由跟隨轉變為超越、引領。得益於核心技術的突破,無創產前篩查成本大幅下降,在深圳可以實現免費服務,廣州、上海、北京等地也在大面積推行。位於深圳的我國首個國家基因庫樣本量位居世界前列,越來越多的基因科技轉化應用,防控出生缺陷。近年來,急需藥、罕見藥等藥品的創新、研制、上市步伐加快,醫療器械質量明顯提升,手術機器人投入臨床……科技滲透到醫療方方面面,促進國民健康。

在新時代的背景下,醫療物聯網將會為數字醫療產業的發展提供更強的發展動力。在互聯網和智能手機普及的今天,人們不僅可以通過APP或者雲產品來管理生活,還能通過一系列醫療物聯網設備來管理健康。患者能夠從設備中獲取大量的健康數據,來管理他們的藥物治療、劑量和提醒。把測量儀器連上APP,老人的血壓、血糖等指標可以隨時推送給家庭醫生,醫生可以通過雲端,隨時跟蹤、查看患者的健康數據和就診記錄,節約隨訪成本,實現在家就醫保健。可以說,醫療物聯網正在逐步更加深入地參與醫學,並為醫學循証提供支持。這一科技創新在中國已經初見端倪,黨的十九大代表、江蘇省無錫市委書記李小敏說,作為物聯網應用的先發區域,無錫已經有近5000戶居民試用這類系統,物聯網與居家養老、家庭醫生相結合,正推動醫療和養老方式的變革。

新時代的生活離不開大數據

今天的中國社會是一個高速發展的社會,科技發達,信息流通,人們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密切,生活也越來越方便,“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對大數據的應用已經開始切實改變中國百姓的生活方式。大數據儼然成為一大產業。未來,大數據還將更多地融入百姓生活。2015年,國務院頒布的《關於促進大數據發展的行動綱要》中明確指出,要立足我國國情和現實需要,推動大數據發展和應用,在未來5—10年逐步實現以下目標:打造精准治理、多方協作的社會治理新模式﹔建立運行平穩、安全高效的經濟運行新機制﹔構建以人為本、惠及全民的民生服務新體系﹔開啟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創新驅動新格局﹔培育高端智能、新興繁榮的產業發展新生態。可以預見,數據正成為最核心的資源,甚至在未來,數據可能會成為像水、電、石油一樣的公共資源。大數據不僅將創造下一代互聯網生態和創新體系,還將重新塑造下一代制造業形態以及社會治理結構。關於“大數據將改變什麼”的疑問,很難用一句話概括,但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我們未來的生活,必定離不開大數據。

經常上網的你,是不是發現互聯網廣告越來越“智能”。假如你在A購物網站搜了一件商品,那麼很快,你會在打開B網站、C網站、D網站時發現與你前次搜索的商品相關的廣告推送。這充分說明了大數據已經滲入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大數據的作用就是記錄你的IP地址、搜索訪問習慣、興趣愛好等關鍵信息,使用模型計算給用戶打上對應的標簽,然后通過雲平台進行匹配推薦。說白了,要給你看什麼,大數據知道。

再舉一個例子,過去,我們上網打字多用智能ABC,而這種輸入法隻能記錄本台計算機的輸入習慣,所以智能ABC往往存在兩個突出問題:一是如果更換了新機器,那麼輸入速度將會下降﹔二是輸入法往往不能准確識別你輸入的新詞匯。現在我們多習慣使用搜狗輸入法,其原因就在於這類輸入法的精髓採用了大數據分析技術,通過收集龐大的用戶數據來分析用戶的輸入習慣,最大限度地提高首選字准確率。甚至一些較長的語句,用戶輸入了前半段,它就能自動提示后半段,還能自動從網上下載最新詞庫,並支持備份用戶詞庫到雲端。未來,大數據還將在語音輸入領域大顯神通。由於我國方言眾多,平時交流可以用普通話,但是能像電視播音員一樣字正腔圓地發准每個音的人其實並不多。各地的普通話各有千秋,川普、漢普、蘇普、廣普、福建普等等,分分鐘讓輸入程序“抓狂”。然而進入大數據時代,搜集用戶習慣、數據雲存儲、數據分析處理這些難題便會迎刃而解。據了解,目前,基於大數據的國產語音輸入法如訊飛語音輸入法、百度語音輸入法等已能實現每分鐘400字的錄入,准確率高達97%。大數據再一次引領了文字錄入的新時代。

當然,大數據的最大作用還是在社會與城市的治理方面。在前不久的雲棲大會上,杭州市政府宣布推出“城市大腦”智慧城市建設計劃,將首先把城市的交通、能源、供水等基礎設施全部數據化,連接城市各個單元的數據資源,打通“神經網絡”,並聯通“城市大腦”的超大規模計算平台、數據採集系統、數據交換中心、開放算法平台、數據應用平台等五大系統進行運轉,對整個城市進行全局實時分析,自動調配公共資源。另外,大數據預警讓電信詐騙無所遁形:“內蒙古公安提醒您:該號碼已被標記為詐騙電話,請謹慎接聽!”當手機用戶接聽或撥打疑似涉騙號碼時,用戶的手機屏幕就會同步顯示上述信息。這套由中國移動內蒙古有限公司研發的“詐騙電話預警系統”已上線運行。內蒙古公安廳表示,該系統是內蒙古首個詐騙電話預警系統,已標記詐騙電話4億多個。

人民群眾的呼聲是科技創新的原動力。科技創新造福人民,也是全體人民的共同事業。“新四大發明”正是快速發展的中國科技的縮影,而其成功之處就在於它們實現了科技與民生的完美融合,實現了科技成果與民生期盼的密切相關。未來強化美麗中國建設需要科技創新,強化健康中國建設需要科技創新,強化平安中國建設需要科技創新,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需要科技創新。按照2016年8月印發的《“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所述,“十三五”期間,我國將持續攻克水污染治理、轉基因、新藥創制、傳染病防治等關鍵核心技術,著力解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和事關國家安全的重大科技問題。力爭在腦科學與類腦研究、大數據、智能制造和機器人、重點新材料研發及應用、京津冀環境綜合治理、健康保障等重點方向率先突破。健全支撐民生改善和可持續發展的技術體系。力爭到2020年,形成醫養康護一體化、連續性的健康保障體系,為提高醫療服務供給質量、加快健康產業發展、助推醫改和健康中國建設提供堅實的科技支撐。

《刊授黨校》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宋美琪、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