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期刊選粹>>遼寧《黨支部書記》

三街村的好當家

武自然

2018年03月29日16:21    來源:黨支部書記

初到天津市武清區河西務鎮三街村,寬闊平坦的街道和清新整潔的房舍令人印象深刻。深入到村民的田舍中,感受到回漢群眾團結互助、富裕安寧的生活,村中的和諧氛圍呈現出武清城郊新農村的美好畫面,這是村黨支部書記王洪旗帶領村民共同勾勒出來的。

作為天津市唯一一名農村基層黨的十九大代表,王洪旗說:“對一個黨員來說,這是靈魂的震撼和洗禮。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到了鄉村振興,我回來之后甭管跟村裡誰聊起來,他們都說這話說到心坎兒上去了。”

凝聚人心有高招

王洪旗今年54歲,黨齡已經有24年了,是三街村土生土長的回族村干部。三街村不大,回漢群眾有100多戶、500多人。村民收入不高,村裡環境臟亂差。“最主要的是人心散,大伙兒思想不進步、素質不高。”王洪旗說,“究其原因:一個是窮,一個是村‘兩委’凝聚力不夠。”

王洪旗自1993年4月任村委會主任后,盡自己最大努力為村民辦事。2001年4月,王洪旗當選村黨支部書記。他深知,肩上的擔子更重了,作為全村的主心骨,他必須付出更多心血和汗水。

“關鍵是村‘兩委’班子得團結、有干勁。”怎麼讓三街村人心聚起來,成了王洪旗的第一道考題。“當時最朴素的想法,就是要想富、先修路。”

想得挺好,操作起來談何容易。王洪旗開著三輪車,去窯廠借磚,向朋友借錢,村“兩委”成員自己動手修路。路修起來了,老百姓才感覺到村“兩委”班子像那麼回事,三伏天主動給干活兒的村干部送茶水、藿香正氣液。

一條路聚起了人心。隨后,村委會組織的路面修復、戶廁改造等項目就順利多了。王洪旗時刻不忘當選三街村黨支部書記時的承諾:讓三街村百姓富起來,讓三街村百姓生活好起來。為解決農田灌溉難題,王洪旗帶領村“兩委”班子成員多方籌資,先后投資20多萬元,打了8眼灌溉井,使村民澆地難的問題得到了妥善解決。后來又進行土地流轉,讓村民專心經商做買賣,使村民收入得到迅速增加。

“現在大家維護村裡環境的意識更強了。”三街村村民鄭秀英說。三街村這個當年的“破集爛鎮”,成了如今的花園村。村裡美了,人心齊了,村民說泄氣話的少了,給村干部鼓勁兒加油的多了。

隨著村裡面貌改善,老百姓生活有奔頭了,王洪旗卻又想到了新問題。

三街村耕地少,隻有400畝,且分散在多處,近的被鎮區包圍,遠的離家十幾裡,生產勞作很不方便。“河西務鎮這個緊靠運河的老集鎮,老百姓一直都是以做買賣為主,對地不親。”王洪旗說,村民收入主要靠外出經商、務工,村裡僅有的土地無人耕種,包出去一年也就一兩百塊錢。

王洪旗琢磨,地雖不多,但也不能荒著。鄉親們雖不是在土裡刨食,但如果能利用這些土地獲得更多收益豈不是更好?於是,他開始調研分析土地的分布情況,做起了大文章——土地使用權流轉。

王洪旗帶領村“兩委”組織召開了部分土地使用權流轉村民代表大會。會上,王洪旗給村民詳細分析了村裡土地分布和使用情況,提出了三項土地流轉途徑:轉、租、自用。其一,三街村靠近河西務鎮中心街區,村裡部分土地被納入鎮區整體規劃建設之中,村裡可將這部分土地轉讓給政府﹔其二,村裡土地分布不均勻,可以把離家較遠的這部分耕地轉讓給其他村街﹔其三,將剩下離家近、富饒的好地分到各戶。這種集中綜合利用土地的方式既可以避免資源浪費,為群眾增加收益,又為經商戶鬆了綁,可謂一舉三得。

方案提出后,卻沒有得到大多數村民贊同。有村民提出,別的村都在賣地,收益又快又多,憑什麼我們要租出去,拿的錢又少又費事,還不如賣了算了。聽到村民們的質疑,王洪旗挨家挨戶耐心講解勸說:“現在把地都賣掉是可以得到一時的收益,但大伙兒有沒有想過子孫后代怎麼辦?我們要為孩子們留條后路。現在把土地租出去,幾十年期限一過,地還是咱的。大家一定要算清這筆賬。”聽了他的分析,村民心服口服,紛紛簽字同意流轉土地。流轉措施在村民代表大會上通過后,王洪旗和村委會一班人又開始為轉讓出租土地的農戶“牽線搭橋”。至此,三街村的土地流轉踏上了合理規劃的道路,每年可以為村集體創收17萬元。

三街村村黨支部書記王洪旗

為了增加村民收入,王洪旗可是想了不少招。三街村靠近鎮區中心,這對於經商來說十分有利。村裡很多人有經商念頭,但苦於沒有資金,村民們希望村裡幫助解決資金問題。“為百姓解決問題本來就是我們的責任。”王洪旗帶著對群眾的承諾,跑供銷社,去農行,到郵政儲蓄所,不辭辛勞地為群眾申請小額貸款。

制度立,人心齊

若問三街村任何一位村民,村裡什麼地方最顯眼?答案一定是村委會正門對面的大公告牌,村裡無論發生什麼大事小情,都會以最快的速度發布在這裡。這個大牌子是王洪旗和村“兩委”班子實行村務公開的真實反映。這些年,對於村裡打井辦電、出讓土地、整治街道等村務,村委會決策前必須挨家挨戶通知,聽取意見之后再召開村民代表大會討論,每家都有代表參加。通過群眾參與、討論和協商,村民會對這些事情有更全面的認識。

為了不使村民對村裡財務狀況等敏感問題產生疑問,王洪旗和村干部印制了“明白紙”,逐一分條、分項填寫,送到每家每戶。有一回,有人議論村裡的錢不知道都用到哪了,是不是都進了王洪旗的腰包?聽到這些話,王洪旗沒有生氣,反而思考其中的緣由和解決辦法。百姓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歸根到底是信息不公開造成的。改,一定要改。如今,三街村的村務信息公開透明,並且為進一步消除群眾對村裡財務的疑慮,現金全部由鎮統一代管。興辦公益事業等一律通過“一事一議”的程序決定。村民的質疑少了,村裡各項工作開展得也越來越順暢有序了。

在王洪旗擔任三街村黨支部書記的十幾年裡,他一直奉行“以德治村”原則。他常說,要服人,先服心,一味地壓制,不能服眾,還會適得其反。在2009年的街道整改過程中,有的村民為獲得更多利益,對違章建筑硬是不予拆除。面對這種情況,王洪旗和村“兩委”班子成員沒有採取強硬措施,而是白天修路干活兒,晚上挨家挨戶走訪,與百姓拉家常,談村子未來發展,真誠做“釘子戶”的工作。看到王洪旗和村干部頂著炎炎烈日,辛苦地在工地上勞作,村民們無不動容。大家明白王洪旗的苦心后,不僅支持拆除違章建筑,還在工程隊經過自家門口時,送上茶水、飲料、防暑藥品。

村民親如一家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風俗習慣和生活方式。三街村是一個回漢共處的民族村,一些看似很小的事情也常常會引起誤會和摩擦。作為一名回族干部,從上任那天起,王洪旗就將“村裡安寧和諧、村民親如一家”當成干好村裡當家人的重要目標。

王洪旗曾遇到這樣一件事。村裡一名回族群眾和一名漢族群眾因言語不合產生矛盾,雙方誰也不肯讓步,曾一度鬧到鎮政府,還揚言要告到區政府。如若照此發展,事態將越發嚴重,甚至可能會由兩個人的矛盾演變成兩個民族間的矛盾。想到這些,王洪旗主動找到兩家人,問清原因,並多次上門勸說調解,終於將矛盾化解。像這種矛盾深、言行激烈的大小爭端,王洪旗化解了十幾起,維護了三街村的和諧穩定。

王洪旗說:“群眾選我們當干部是對我們的信任,我們就要用手中的權力為群眾做好事、辦實事。”村裡的輸電線路等級偏低,一到用電高峰就停電,尤其是夏天,隻要一停電,家家戶戶都要受暑熱煎熬。為此,他不知跑了多少趟供電公司,最終為村裡新增一台100千瓦的變壓器,完成低壓線路改造,解決了群眾用電緊張問題。很多村民家裡置辦了冰箱、洗衣機、空調等家電產品,生活質量明顯改善。村裡農田灌溉系統不健全,每到給麥子、玉米澆水時,大家就排起了長隊。為解決這個問題,村裡多方籌資20多萬元,打了8眼灌溉井供村裡農戶使用。這些關乎村民生活的事,王洪旗都記在心裡。為徹底改善村容村貌、美化環境,他帶領村干部將大街小巷全部鋪磚硬化,安上路燈,並配齊了垃圾箱、安排了保潔人員﹔改造村裡的土廁所,使得90%以上的農戶用上了沖水廁所﹔給每戶門前建造花壇,栽花種草……一項項舉措,讓三街村這個昔日“破集爛鎮”變成了環境優美的花園樣板村。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污染防治和京津冀協同發展,希望能有更多好政策對鎮區進行改造。我要充分發揮河西務鎮的自然優勢和區位優勢,帶動區域旅游業和服務業的發展。”王洪旗站在村口說,“河西務歷史上有‘京東第一鎮’和‘津門首驛’之稱,河西務鎮要把好天津的北大門。”“前一陣子看報紙,塞罕壩林場用了50來年才建成。我們三街村不急於求成,艱苦奮斗個十來年,就不信留不下一片可持續發展、綠色環保的土地。”說到未來,王洪旗眼神兒更亮了,“鄉村振興戰略一定會給‘三農’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黨支部書記》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宋美琪、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