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期刊選粹>>今日浙江

從高增長轉向高質量——浙江追求高質量發展綜述

2018年03月14日09:48    來源:今日浙江

歲末年初,浙江經濟社會發展又收獲了一張張捷報,組成一幅浙江高質量發展的恢宏畫卷。

創新發展: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動重點領域改革,激發創業創新活力﹔區域創新能力居全國第5位,綜合科技進步水平居第6位,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居第3位,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0.1%﹔

協調發展:發達、較發達縣市與困難縣市人均財政支出比1.04︰1,全國差距最小﹔城鄉居民收入比2.054︰1,全國各省(區)最低﹔

綠色發展:“水十條”考核名列全國第1、“氣十條”全國考核獲得優秀,全省各地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生態環境更美好﹔

開放發展:“一帶一路”建設綜合試驗區、自由貿易港加快推進,2017年外貿出口規模保持全國第三﹔

共享發展:2017年浙江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261元,首次突破5萬元大關﹔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56元,分別連續17年、33年位居全國各省(區)第一﹔教育、社保、醫療、文化等各項保障走在全國前列。

2017年,浙江堅持新發展理念,緊扣社會主要矛盾變化,調整優化經濟結構、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濟發展呈現質優速穩新氣質。

在新的起點上,省委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提出:勇當高質量發展排頭兵。全省上下加快理念轉換、動能轉換、結構轉換、效率轉換和環境轉換,探索走出一條具有浙江特點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改革創新成為發展第一動力

新年第一個工作日,浙江召開全省全面深化改革大會,釋放一個強烈信號: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動重點領域改革,當好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排頭兵,為奮力推進“兩個高水平”建設提供強大動力和體制保障。

2017年,浙江以全面深化體制改革和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切實增強發展的內生動力和活力。

——“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動重點領域改革

2016年12月“最多跑一次”改革正式啟動以來,全省上下明確目標、細化方案,責任落實到人,任務倒排到天,挂圖作戰,模塊作業,改革呈現牽一發動全身、一子落滿盤活的示范帶動效應。

省級665項辦事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實現比例達95.68%,首批25個省級部門45個“信息孤島”基本完成對接,打通93套市級系統、34套縣級系統﹔“一窗受理、集成服務”改革初步實現政務辦事從找部門向找政府轉變﹔制訂實施“最多跑一次”工作規范,出台《公共數據與電子政務管理辦法》和制訂《省級公共數據共享清單》﹔推進一証辦理,減少501項群眾和企業辦事所需証明材料﹔加快推進企業投資項目審批“最多跑一次”改革,建成省市縣縱向一體化、橫向協同化2.0版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台﹔大力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向事中事后監管延伸……到2017年底,“最多跑一次”實現率達87.9%,滿意率達94.7%。

“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全面實行“多証合一、一照一碼”“証照聯辦”登記改革。截至2017年底,全省在冊市場主體593.4萬戶,同比增長12.2%,市場主體總量居全國第4位,人均市場主體擁有量居全國第1位。

以政府自身改革為突破口,深入推進經濟社會各領域改革:“區域能評、環評+區塊能耗、環境標准”改革深入推進,全面實行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礦業權出讓網上交易,扎實開展建設用地使用權二級市場試點和德清“標准地”改革試點﹔基本完成省屬國有企業公司制改革,省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挂牌成立,整合組建省機場集團,杭紹台鐵路、杭溫鐵路開工建設﹔深入推進農村改革、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標准化綜合改革,創建湖州、衡州國家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探索建立綠色發展評價考核指標體系,強化生態文明建設主體責任……

一項項改革,再創浙江體制機制新優勢。

——堅定不移推進新舊動能轉換

以高質量發展為導向,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把實體經濟作為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定不移打好轉型升級系列組合拳,推動經濟從“速度領跑”向“質量領先”蝶變。

清舊,減少無效供給。堅定不移推進“三去一降一補”,持續加力處置“僵尸企業”和淘汰落后產能。2017年處置404家“僵尸企業”、淘汰2690家企業落后產能、整治4.7萬家臟亂差小作坊。到2018年底,全省基本實現“僵尸企業”市場出清。

提升,重振浙江家底。深入實施“10+1”傳統產業改造提升行動計劃,啟動實施紹興傳統產業改造提升試點,2017年1—11月全省10大傳統制造業規上企業實現利潤增長25.4%,比規上工業高9.8個百分點﹔實施“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建設行動計劃”,大力推進“互聯網+”“機器人+”“數字化+”“標准化+”,全面推進智能制造和“十萬企業上雲”行動,新增上雲企業12萬家、工業機器人12095台、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30家、小微企業園141個、“浙江制造”標准129個。

立新,培育發展動能。高起點謀劃、高標准建設之江實驗室、杭州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滬嘉杭科創走廊、西湖大學、制造業創新中心、之江文化中心、之江文化產業帶、中心城市科技城、特色小鎮等一批創新大平台,打造“產學研用金,才政介美雲”十聯動的創業創新生態系統﹔啟動實施省市縣長項目工程,提高投資質量、優化投資結構,推動舟山綠色石化基地、波音項目等一批影響深遠的重大產業項目開工建設﹔全面加強科技創新,R&D佔GDP比重達2.4%,科技進步貢獻率從58.6%提高到60.1%。

強身,激活創新主體。分類實施鳳凰行動、小巨人培育行動和小微企業提質行動,推動市場主體轉型升級。大力培育創新主體,新增八大萬億產業小微企業10.9萬家,同比增長20%,全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010家,科技型中小微企業8856家﹔持續推進“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市場主體升級和“小微企業三年成長計劃”,全年新增“個轉企”2.2萬家、“小升規”4500家﹔加強創新人才培育和引進,全省新增“國千”人才106人、“省千”人才220人﹔啟動實施推進企業上市和並購重組“鳳凰行動”計劃,全年新增境內外上市公司96家,上市公司並購337起、涉及並購金額1139億元。

減負,為創業者鬆綁。全國率先停征地方水利建設基金,並全部取消省定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成為全國最早實現省定行政事業性收費“零收費”的省份之一。2017年共為企業減輕負擔和成本超1300億元。

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服務業成長為浙江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2017年,第三產業貢獻率達57%,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

新舊動能有序轉換。2017年,浙江“三新經濟”增加值佔GDP 24%左右,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38%左右。信息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預計超過9%,較2014年提高2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裝備制造業佔比分別提高到42.3%、26.5% 、39.1%。而八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33.0%,同比下降0.9個百分點。快慢高低之間,實現了經濟結構的質量變革。

協調成為發展內生特點

2017年11月29日,在第四屆世界浙商大會上,浙江首次發布了浙江大灣區建設路徑,總投資約1.5萬億元的120個大灣區建設項目成為浙商投資重點。

2017年,浙江堅持城鄉並重、區域協同,加快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努力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切實提高發展的協同性和整體性。

——深化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

主體功能區戰略和制度不斷完善,2017年完成全省縣級行政區資源環境承載力試評價和監測預警工作,以主體功能區規劃為基礎,開展省級空間規劃試點工作,劃分城鎮、農業、生態空間,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和大城市開發邊界。編制11個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市)產業准入負面清單。錢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加快推進。

——深化區域協同發展

謀劃推動大灣區大花園大通道大都市區建設上聚焦發力,重點建設杭州灣經濟區,支持台州灣區經濟發展試驗區建設,加強浙江省重點灣區互聯互通,推進沿海大平台深度開發,大力發展灣區經濟。目前,核心區杭州灣經濟區,擁有浙江省68%的經濟總量、55%的人口、78%的發明專利申請量、76%的高新技術產業產值、78%的境內上市公司、75%的中國民營500強企業,將建成為全國現代化建設新樣板,長三角區域創新發展的新引擎。

推動都市區協調發展。制定加快推進新型城市化建設實施辦法,出台推動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工作方案﹔完成第一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第三方評估,穩步推進第二、三批試點﹔組織實施69個小城市培育試點三年行動計劃。杭州、寧波、溫州、金華—義烏四大中心城市城市化水平達72%,比全省高4個百分點。

深入實施1210交通強省行動,加快構建都市經濟、海洋經濟、開放經濟、美麗經濟“四大交通走廊”,高標准建設“四好農村路”,打造共享、智能、綠色、安全的現代綜合交通體系。2017年,全省綜合交通建設累計完成投資1898億元。

加快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和舟山群島新區建設。印發實施加快海洋強省國際強港建設的若干意見,聯動推進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浙江舟山群島新區建設,全省海洋生產總值增長12%左右。

深入實施“山海協作”,制定實施推動山海協作的政策意見,新認定14個山海協作生態旅游文化產業園。全省新簽山海協作特色產業合作項目330個,到位資金442億元。10個山海協作產業園(示范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5億元,實現工業總產值超過120億元。

——深化城鄉一體發展

啟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研究制定“鄉村振興行動計劃”,深入實施消除集體經濟薄弱村三年行動計劃,消除5053個集體經濟年收入低於10萬元的薄弱村。深化“三權到人(戶)、權跟人(戶)走”改革,戶籍城鎮人口比重達46%,同比提高1.8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倍差進一步縮小至2.05︰1。

綠色成為發展普遍形態

2017年冬至,“紅燈籠,烏篷船,一灣碧水繞蕭然”的江南水鄉美景,在蕭山區蕭紹運河完成全面剿劣任務后重現,兩岸村民也掀起一股返鄉創業熱潮。在浙江各地,越來越多人涌向鄉村,與青山綠水為伴﹔一個個民宿村、旅游村應運而生,村民搖身一變,成了“店掌櫃”“土導游”,靠著家門口的風景鼓了腰包……

2017年,浙江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大力推進治水治氣治土治垃圾治城治鄉,實施綠色發展財政獎補機制,健全生態文明體制機制,讓綠色成為浙江高質量發展的底色。

——聚焦污水防治,打贏劣Ⅴ類水剿滅戰

2017年,全省各級干部、6.1萬余名河長,編制了1.1萬余份“一河一策”治理方案、1.6萬余個小微水體“一點一策”方案,簽下軍令狀、責任書,通過截污納管、清除底泥、產業整治、生態修復等手段,全省主要河道的外源及內源污染問題得到了綜合治理。

從杭州錢塘江畔到麗水山區小溪,13萬公裡河道、數萬個小微水體,水質得到根本改善,門前小河清清,溪水潺潺,留住了鄉人,喚回了鄉愁。

——全面實行垃圾分類處理

2017年,浙江以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處置為突破口,大力實施垃圾源頭減量專項行動、回收利用專項行動、處置能力提升專項行動、標准和制度建設專項行動、文明風尚專項行動,初步形成了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體系,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截至2017年底,全省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保持在99.9%,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覆蓋41%的建制村。

——打好藍天保衛戰

深入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專項行動:燃煤小鍋爐加快淘汰﹔煤電超低排放加快改造﹔鋼鐵、水泥、玻璃等行業完成117個項目廢氣清潔排放改造﹔在提前一年完成國家下達的黃標車淘汰任務基礎上,繼續淘汰老舊車7.4萬輛……2017年,全省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82.7%,完成年初設定的80%以上的目標。

——打好城鄉環境整治攻堅戰

城中村改造、危舊房治理、違法建筑處理……大力推進“三改一拆”,2017年拆除違法建筑2.7億平方米,完成“三改”4.71億平方米。授牌表彰6個“無違建縣(市、區)”、19個“基本無違建縣(市、區)”、27個“無違建創建先進縣(市、區)”。

廣泛開展“廁所革命”,一批公共廁所逐步升級改造為兼具衛生整理、休息乃至審美、商業、文化等功能融合的新空間。

打造美麗鄉村建設升級版,創建精品村300個、示范鄉鎮100個,建成2236個A級景區村庄,其中3A級景區村庄285個。

出台“土十條”及目標責任考核辦法,扎實開展危險廢物“存量清零”行動,完成五類重點重金屬污染物排放削減4%的年度目標任務。

——推動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推進國家級、省級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5個市縣被命名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新實施19個國家級園區和45個省級園區循環化改造。推進國家清潔能源示范省創建,實施“百萬家庭屋頂光伏”工程和天然氣“縣縣通工程”,並網戶數和裝機規模居全國第一,新增通氣縣8個……以產業集聚、企業集中、資源集約和低耗、減排、高效為特征的綠色生產方式正逐步形成。

當美麗山水與“兩山”理論激情相遇,浙江迎來生態與經濟融合發展的乘數效應。

開放成為發展必由之路

在1月18日舉行的上海2018跨國企業對接會上,包括微軟、英特爾等世界500強在內的眾多外資企業,對投資浙江自貿區表現出濃厚興趣和極大信心。現場與自貿區航空產業園簽署合作備忘錄的立陶宛黎濤集團負責人介紹,牽手浙江自貿區,看中的正是波音大項目落戶帶來的龍頭效應和發展潛力。

為給“開放強省”建設注入新動能,浙江不斷創新平台建設,以改革健全完善海港、陸港、空港、信息港融合發展機制,一個以“一帶一路”建設為統領的全面開放新格局正在形成。

在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2017年,總體方案獲國務院批復,積極謀劃創建自由貿易港,成功召開首屆世界油商大會……截至2017年底,落戶新增注冊企業達到4167家,注冊資本超過2173億元,其中世界500強企業20多家,外商直接投資企業54家,同比增長116%。

在義甬舟開放大通道上,寧波舟山港貨物吞吐量首次突破10億噸、成為全球首個年貨物吞吐量超“10億噸”大港,貨物年吞吐量連續9年位居世界第一,240條全球集裝箱航線,連通世界100多個國家的600多個港口﹔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加快建設,全國首艘江海直達船“江海直達1號”正式下水﹔規劃建設寧波“16+1”經貿合作示范區和寧波“一帶一路”建設綜合試驗區,與捷克合作共建“一帶一路”捷克站﹔義新歐班列全年達到168次……集江、海、河、鐵路、公路、航空等六位一體的多式聯運綜合樞紐不斷完善。

在中國跨境電商綜試區,吸引亞馬遜等國際電商巨頭爭相入駐﹔杭州空港經濟區攜手蕭山機場,成立全國首家臨空開發公司,吸引京東全球購、西狗等一批知名電商企業入駐﹔義烏在試點國際貿易綜合改革中、深入推進信息化通關建設、打造現代商貿流通新通道,實現97.5%以上的小額小批量商品快速出單……一個“買全球、賣全球”的貿易格局逐漸形成。

2017年,全省外貿進出口、出口、進口規模均創歷史新高,分別達到了25604.2億元、19445.9億元、6158.2億元,分別增長15.3%、10.1%、35.6%,外貿出口規模繼續保持全國第三,貿易大省地位進一步鞏固。

新一輪的全面開放,正把浙江經濟社會發展帶入一個高質量發展階段。

共享成為發展根本目的

2017年,浙江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制定實施“富民惠民安民行動計劃”,堅持把全省財政支出增量的2/3以上用於民生,切實辦好十方面民生實事,社會保持和諧穩定。

——扎實推進百姓增收致富

率先高標准打贏脫貧攻堅戰,完成低收入農戶收入倍增計劃目標任務,鞏固了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貧困現象消除成果。

加大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農村轉移勞動力等重點人群就業服務力度,新增城鎮就業127.2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45. 1萬人,困難人員就業12.9萬人。

積極推進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分別達到51260元和24956元,同比增長8.5%和9.1%,低收入農戶收入增長10%。

——扎實推進社會事業發展

推進教育優先發展,加大重點高校、重點學科建設支持力度,浙江大學入選國家“雙一流”大學,中國美院、寧波大學入選國家“雙一流”學科。

社會保障繼續走在全國前列,全省養老保險參保人數3913萬人、醫療保險參保人數5252萬人,比年初分別增加173萬人和74萬人。

加強醫療保障,“雙下沉、兩提升”扎實推進,完善大病保險、慢性病保障、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等醫保政策,新推肝移植按績效支付政策,讓更多群眾受益。

加快養老服務體系改革,新建或調整布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1811個,新增養老機構床位2.4萬張。

全省8市43縣(市、區)960個有通達任務的建制村100%實現客車通達,全省27901個建制村都通上了客車,走在全國前列。

積極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新建成農村文化禮堂1389個。

——扎實推進平安浙江建設

創新發展“楓橋經驗”和“G20安保經驗”。扎實推進鄉鎮(街道)綜治工作、市場監管、綜合執法、便民服務等“四個平台”建設,深入開展“除險安居”和“治危拆違“行動,減少受威脅群眾8.84萬人。

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各類刑事犯罪。落實普法責任制,調解各類矛盾糾紛59. 6萬件。安全生產事故、死亡人數分別下降26.3%和19.2%。(記者 郟文綱)

《今日浙江》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宋美琪、秦華)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