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期刊選粹>>寧夏《共產黨人》

為人民唱好戲是我一生的追求——訪黨的十九大代表寧夏秦腔劇院演員侯艷

2018年02月24日15:33    來源:共產黨人

“為人民唱好戲是我一生的追求。”說這話的是十九大代表、中國梅花獎獲得者、寧夏演藝集團秦腔劇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國家一級演員侯艷。

今年43歲的侯艷出身梨園世家,4歲就開始登台演出,至今已演出達5000余場,而這些演出大部分是在山區農村。雖然現在她工作更忙了,但她依然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基層演出。侯艷說:“越是條件艱苦的地方,秦腔越是受老百姓的追捧,我的‘粉絲’大多都在山區農村。”

劇團每年有300多場演出,其中200多場都是在非常偏遠、艱苦的寧夏南部山區,而作為劇團副團長、主要演員的侯艷場場不落都要參加,因為她知道山區的老百姓對戲曲非常喜愛。她說:“為老百姓唱好戲,就要把舞台搭在基層、搭在鄉間,讓老百姓在家門口看大戲。”

一次,劇團在海原縣興仁鎮演出,晚上8時演出剛開始,就刮起了沙塵暴。像濃霧一般的沙塵暴瞬間瞇住了大家的眼睛,也把舞台上下籠罩在昏暗之中,可台下幾千名觀眾竟沒有一人起身離開,仍然堅持看戲。此刻站在台上的侯艷和演員們都被觀眾的執著與熱情所感動,他們沒有躲避而是堅持演了下去。沙塵暴過后,台下的觀眾個個成了“兵馬俑”,灰扑扑的臉上隻能看到眼睛和嘴,可他們看戲的喜悅卻依然挂在臉上。侯艷和演員們從頭到腳都是沙子,彩妝都刮花了,但他們的眼裡噙滿了感動的淚水。侯艷感動地說:“大風會噎得演員唱不出聲,卻不會讓看戲的觀眾合上開心的嘴。他們才是我們生存的價值,才是我們追尋的藝術之根!”

還有一年深冬季節,劇團來到原州區開城鎮演出。因侯艷是在固原長大的,她母親又曾是固原地區秦腔劇團的名角,所以固原的鄉親見到侯艷就像看到自家娃一般的親切和驕傲。聽說侯艷來了,演的又是傳統名劇《楊三姐告狀》,鄉親們早早就來到演出場地。晚上8點,戲剛開演天就下起了大雪。北風時緊時慢呼呼地刮著,台上的演員們凍得一下台就趕緊穿上厚厚的軍大衣,但侯艷因為是主角,在台上基本下不了幾次場。戲演到一半時,鎮上的領導實在不忍心,便找到團長說:“大雪都快把戲台埋了,這咋能唱戲呢?能不能先讓戲停下來,我們把遮風擋雪的棚子搭起來再演?”望著台上穿著單薄戲服的演員們,團長沉默了,因為他深知半途停戲是劇團的大忌。就在團長不知所措的時候,侯艷正好下場換道具。團長關切地問:“不行咱把戲先停下來,把棚子搭上再演?”看著飄飛的大雪和台下烏壓壓的觀眾,侯艷堅定地說:“搭棚子至少得一個小時,這樣觀眾的興致就被破壞了,還是堅持演!”說罷她往手上呵了口氣就又上了台。這場戲,在零下20多度的風雪裡演了3個小時才結束。樂隊演奏員的手指凍僵了,好幾個演員都感冒了,侯艷更是幾個腳趾頭被凍傷變了形,好幾天都不能下床。后來團長問她:“這麼苦,下輩子你還干嗎?”侯艷笑著說:“如果有下輩子,我一定還會唱秦腔!”

作為自治區青聯副主席,侯艷非常重視對青少年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教育。2016年12月,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組織了“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作為劇團的副團長,侯艷既是組織者更是執行者,一個月100場戲曲進校園演出,她場場都參加,而且,她台上表演、台下親自示范,並與學生親切互動,讓學生們零距離感受中國戲曲的魅力,贏得了學生和學校的歡迎和好評。侯艷說,“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我們不僅要表演,更要把秦腔蘊含的傳統文化內涵展示給大家,讓大家喜愛傳統文化、學習傳統文化、傳承傳統文化。”

侯艷在舞台上是一個好演員,在生活中更是一個扶貧助殘獻愛心的人。她不僅經常組織寧夏青聯藝術團到一些養老院為孤寡老人演出,而且,她還因經常下鄉演出結識了不少窮“親戚”。多年來她曾用自己微薄的收入資助3名山區的中學生讀書,為多個窮“親戚”家的孩子在城裡打工提供幫助,還聯合部分青聯委員成立寧夏青年公益聯合會,為不少家庭困難的青年提供創業就業機會。她還曾結交了一個面部被嚴重燒傷、生活在寧夏兒童福利院的小妹妹,平時不僅經常看望這個孩子,逢年過節還為她買衣服送禮物。她的愛心被大家傳為佳話。

侯艷是一個對藝術非常執著的人。20多年來,無論是嚴寒酷暑,還是刮風下雨﹔無論是身患重病,還是家中有事,隻要說演戲,就是有天大的困難她也從不誤場,從不叫苦叫累。無論是在鄉間的小土台,還是在五光十色的都市大劇場﹔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區﹔無論台下坐的是老叔大嬸,還是學生、居民,她的演出都一樣的認真,一樣的投入,一樣的精彩。

侯艷說,任何一個時代,文藝精品都應該去表現人民的生活狀態、人民的精神世界,而演員就更要真心實意為人民服務,為人民演好戲、唱好戲。今后我要把更多的戲送到基層,傾心唱給老百姓聽,傾力演給老百姓看。(記者 陳洪岩)

寧夏《共產黨人》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宋美琪、王金雪)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