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高層動態
分享

習近平講故事:“沒有‘連家船民’的小康,就沒有全省的小康”

2018年02月15日08:3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在福建的一些地方,特別是閩東的貧困地區,不少人靠山吃山(打柴)、靠海吃海(打魚),祖祖輩輩散居在“茅草屋”或者“連家船”中,居住條件非常惡劣,生活也非常貧困。在寧德、福州和后來到省裡工作期間,我多次到這些群眾的家中走訪,也一直在思考如何能使這些困難群眾徹底擺脫貧困、安居樂業。

“連家船”上的漁民終生漂泊在水上,世代以小木船為家,居無定所,是一個上無片瓦、下無寸土的特殊貧困群體。我印象很深的是,那些漁船大都是破敗不堪的,沒有電、沒有水,低矮、昏暗、潮濕,一家幾代人都住在裡面。“一條破船挂破網,祖宗三代共一船,捕來魚蝦換糠菜,上漏下漏度時光”,說的就是他們的生活。有的漁民連船都沒有了,隻好在岸上用油毛氈、編織袋搭一個窩棚,夏熱冬寒,難擋風雨,還不如黃土高原上的農民住的窯洞。因為常年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漁民們普遍身材矮小、兩腿內彎,生活的貧困加上社會的歧視,使他們懷有很強的自卑心理。看到他們這種處境,我心裡感到很不安,就想決不能讓鄉親們再漂泊下去了。

1997年,我擔任福建省委副書記時,省政協提供了一份調研報告,反映閩東不少村民仍住在茅草屋裡,生存狀態很差。我看了更加受到觸動,就召集有關部門開會研究,還帶隊到閩東沿海、山區進行了專題調研。回來后,我給省委寫了報告,建議盡快解決“茅草屋”和“連家船”問題。省裡十分重視,把“連家船民搬遷上岸”“茅草房改造搬遷”都納入了為民辦實事項目,出台一系列政策,幫助他們解決搬遷、就業等問題。1998年底,我還在福安主持召開了“連家船民”上岸定居現場會。當時我說,古人尚且講“意莫高於愛民,行莫厚於樂民”,我們共產黨人看到群眾生活如此困苦,更應感到寢不安席、食不甘味!沒有“連家船民”的小康,就沒有全省的小康。這件事非做好不可,要讓所有的“連家船民”都能跟上全省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實實在在地過上幸福生活。經過幾年的艱苦努力,到21世紀初,“連家船”“茅草屋”現象在福建基本都消滅了,數萬人告別了風雨飄搖的生活,過上了安穩日子。

——摘自人民日報《習近平總書記的扶貧情結》

(2017年2月24日 24版)

背景資料:

連家船民:即疍民,早期文獻也稱他們為游艇子、白水郎、蜒等,也有媒體稱其為“江上吉普賽人”。傳統上他們終生漂泊於水上,以船為家,中國的民族識別視其為漢族一部分,但其又有許多獨特的習俗,是個相對獨立的族群。

歷史上,連家船民生活極為艱辛,生活條件惡劣,收入低微,難於接受系統的文化教育,游離於海邊、島嶼,似乎與世隔絕,甚至在部分地區深受歧視。連家船民主要分布在福建、廣東、廣西、海南四省區,其它沿海省份也有少部分。

連家船長度多為5-6米,寬約3米,首尾翹尖,中間平闊,並有竹篷遮蔽船艙為居所。連家船是疍民工作和生活的空間,生產勞動在船頭的甲板,船艙則是家庭臥室和倉庫,而從事水上運輸的疍民會將船艙同時作為客艙或貨艙,船上沒有廁所,船尾遮蔽處就是衛生方便的場所。有時疍民還在船尾飼養家禽。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相關專題
· 學習路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