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2月06日10:47 來源:陝西日報
陝西是根,延安是魂,延川是第二故鄉。
2015年2月13日至16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他時刻牽挂於心的家鄉陝西視察,所到之處,彰顯的是總書記親民愛民的赤子情懷,凝聚的是3800萬三秦兒女砥礪奮進的磅礡力量,激發的是陝西追趕超越的發展決心。
立足陝西,面向全國,放眼世界,習近平總書記對陝西提出了追趕超越科學定位和“五個扎實”明確要求。
陝西省委、省政府以此為根本遵循,堅持創新驅動發展,積極建設“一帶一路”核心區、陝西自貿試驗區,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勃勃生機。三年來,陝西快馬加鞭,在富民強省的偉大進程中,三秦大地展開了新的畫卷,三秦兒女書寫著新的傳奇。
本報從今日起推出“牢記使命 銘記囑托 奮力實現追趕超越”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視察三周年系列報道,全面回顧陝西省委、省政府帶領全省人民落實“五個扎實”要求、奮力追趕超越,在經濟、農業、文化、民生、黨建等方面的新亮點、新氣象、新作為,凝聚力量、增強信心,激勵全省人民在黨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在新時代創造新的成就、贏得新的榮光。
偉大的時代,足以放飛每個人的夢想,足以激勵每個前進的腳步,陝西新征程開始的地方始於習近平總書記“追趕超越”的囑托。
2015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視察時,著眼長遠、立足全局,對陝西工作作出追趕超越的科學定位和“五個扎實”的明確要求。
黨的十九大報告發出時代的號召:我們要堅忍不拔、鍥而不舍,奮力譜寫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壯麗篇章!
對於陝西,“堅忍不拔、鍥而不舍”則早已有了確定的內涵和篤定的腳步。“追趕超越”讓“堅忍不拔”的追求有了精准的指引﹔“五個扎實”讓“鍥而不舍”的努力有了具體的路徑,陝西的發展有了前進的方向和根本的遵循。
面對總書記繪就的新時代陝西藍圖,一錘接著一錘敲,一張藍圖干到底,成為陝西全省上下的信念。
陝西省委、省政府按照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視察重要講話精神,將落實“五個扎實”要求、實現追趕超越作為全省上下經濟社會發展的指路明燈。
2015年3月19日,陝西省委出台《關於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視察重要講話的實施意見》,按照“五個扎實”要求列出20個方面的重點工作,分解到政府各個部門及市(區)。
2016年11月7日,陝西省委出台《關於進一步落實追趕超越要求的通知》,從切實增強追趕超越使命意識、准確研判追趕超越面臨形勢、科學確定追趕超越目標任務、研究制定追趕超越路徑舉措、落實用好追趕超越保障機制、不斷夯實追趕超越工作責任等六個方面,充分調動全省各個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提升追趕超越精氣神,譜寫追趕超越新篇章。
2017年5月7日,在省第十三次黨代會上,結合陝西實際、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五個扎實”要求,陝西省委提出了“五新”發展戰略:培育新動能、構筑新高地、激發新活力、共建新生活、彰顯新形象。
2017年12月23日至24日,在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上,省委書記胡和平提出,落實“五個扎實”要求、實現追趕超越,陝西要大力發展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
三年來,省委、省政府始終堅持把實現追趕超越和落實“五個扎實”作為全省各項工作的總目標、總綱領、總遵循,推動追趕超越成為全省干部群眾最大的思想共識。
追趕超越科學定位和“五個扎實”明確要求,既切合陝西實際,又著眼全國發展大局,是對新常態下經濟發展方略的豐富和完善。
積跬步以致千裡
以使命開啟追趕超越步伐
“陝西正處在追趕超越階段”,這不僅是總書記對陝西發展階段的科學定位,更是對陝西發展方式的深刻思考。“追趕超越”將陝西放在了新時代的跑道上,而實現這一目標首先要對自身能力有清晰的認識。
積跬步才可以致千裡。陝西追趕超越的步伐,始於對自身發展方式、所處方位、面臨機遇的大調查和大討論。2017年3月5日至15日在北京召開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時任省長胡和平在陝西代表團媒體開放日上答記者問時指出,實現追趕超越,一方面要在“追趕”上下功夫,補齊產業結構、縣域經濟、民營經濟和開放型經濟等領域的短板﹔一方面要在“超越”上求突破,充分發揮陝西區位、科教、資源、產業、文化等優勢,努力推動經濟發展的速度、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
這是依據追趕超越的科學定位對國情省情的准確研判。“追趕”說明,我省欠發達的省情雖未根本改變,但已在上升通道中開啟了加速模式﹔“超越”表示,我們有基礎、有潛力、有優勢實現超常規發展。
陝西追趕超越的實力究竟是什麼?
實力來自於多年發展的成就。
陝西已穩步邁入中等發達省份行列,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之上。2017年,全省生產總值達到21898.81億元,增長8.0%,高於全國1.1個百分點,經濟總量位居全國第15位。戰略性新興產業佔比達到10.8%。可以說,綜合實力快速提升,主要經濟指標保持著“陝西本色”。
實力來自於改革創新的力量。
陝西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高端供給已經成為陝西發展的基本思路,這一思路讓全省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升。海航現代物流、京東全球物流總部、中興智能終端二期等一批千億級龍頭項目落地,非能源產業增速連續五年高於能源產業。
實力來自於3800萬三秦兒女的支持。
人民的支持讓陝西追趕超越有了源源不斷的力量。民生領域財政投入累計達到16031億元,2017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0810元和10265元。
有足夠的初速度,就能在追趕中不斷加速。三年來,正是基於對自身機遇、優勢和短板的深刻認識,陝西不斷實現追趕超越的新突破:
2017年1月7日,陝西省政府與華為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華為全球技術支持中心新基地在西安正式揭牌。
2017年8月28日,沿黃觀光路全線建成通車。
2017年11月23日,C919大型客機型號合格審定試飛在位於西安市閻良區的航空工業試飛中心開飛。
2017年12月15日,延長石油集團與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簽署協議,合作開發50萬噸/年合成氣制乙醇(DMTE)工藝包和煤炭高效利用新技術。
2017年,陝西省獼猴桃種植面積約100萬畝,產量達130萬噸,產業規模穩居全國首位,實現總產值300億元。
2017年陝西糧食生產實現“十四連豐”,總產1216.2萬噸。
……
這個名單還可以列得更長。從科技到農業,從交通到能源化工,每一個項目,每一次努力都為追趕超越添加著更大的動能。
乘大勢以謀大業
以擔當承接天時地利人和
“佔天時、據地利、有人和。”如果說追趕超越是一次積跬步以致千裡的砥礪前行,那麼在這場超越他人也超越自我的追趕中,如何全面、理智地審時度勢,如何客觀、科學地分析機遇就具有不同尋常的意義。
2016年11月7日,省委明確要求各地各部門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視察重要講話精神,立足實施西部大開發、“一帶一路”倡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型省份和自貿試驗區建設等大背景,研究分析本地本部門本單位面臨的發展機遇,主動融入國家戰略和發展大局,找出同頻共振的契合點。
“追趕超越是習近平總書記放眼全球大勢和國家大局,對陝西發展態勢和所處歷史方位作出的科學判斷,也是對陝西未來發展的期待和重托。”2016年12月27日,在省委十二屆十一次全會上,時任省長胡和平對陝西追趕超越的機遇作出了准確的判斷。
“揚長避短、提質增效﹔統籌兼顧、系統提升﹔解放思想、埋頭苦干。”通過對陝西機遇的系統調查分析,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明確了陝西把握機遇,落實“五個扎實”要求,奮力追趕超越所應具備的思想基礎。
乘大勢才可以謀大業。如果說“按規律辦事、恪盡擔當之責”讓陝西的追趕超越有了舍我其誰的勇氣,那麼把握“天時、地利、人和”就能讓這勇氣有隻爭朝夕的勁頭。
陝西的“天時”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有了充分的說明,我省正成為國家新的經濟增長極,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點地區。目前,有17個國家發展戰略涉及陝西,從發展定位、科技創新和新型城鎮化等方面對陝西形成了全覆蓋。
時間標記了重大事件,也標記了世界對陝西的關注。
2017年4月1日,中國(陝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在西安揭牌。
2017年6月3日,2017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暨第21屆中國東西部合作與投資貿易洽談會簽訂利用外資項目合同總額達到57.1億美元。
2017年9月21日至23日,2017歐亞經濟論壇在西安舉行。
“地利”承載著先天優勢,也承載著陝西追趕超越的新機遇。
2017年12月15日西安咸陽國際機場迎來第4000萬名旅客,成為國內第8家年旅客吞吐量突破4000萬人次的機場。
2017年7月9日寶蘭高鐵開通運營,以大西安為中心的西北高鐵與全國高鐵實現互聯互通。
2017年12月6日西成高鐵正式開通運營,12月7日西安至韓城等4條城際鐵路開工。
道路打通的不僅僅是區域間的阻隔,也打通了追趕超越的通道。
“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是中國發展的大戰略。在這大戰略中,陝西的區位優勢十分明顯。
陝西位於中國地理版圖的幾何中心,承東啟西、連接南北。陝西處在“一帶一路”建設重要節點和向西開放的前沿,當好西部科學發展新引擎是國家對陝西的明確要求。陝西還肩負建設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的重要使命,佔據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有利地位。
如果說“天時”是大勢,“地利”是條件,那麼“人和”則是陝西贏得追趕超越的不竭動力。
2018年1月8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這一天,陝西成為全國的焦點。國家科技三大獎——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陝西就獲得36項,佔到授獎總數的13.28%。更值得一提的是,西安交通大學獲獎數位居全國高校第二。
陝西再次顯示了科技強省的實力,而這實力背后是高端人才在陝西的聚集。
高技術人才為陝西追趕超越提供了人才保障,先進典型為陝西追趕超越提供了精神上的支持。我省廣泛開展“三秦楷模”“陝西好人”“最美陝西少年”等評選,航天四院徐立平被評為“時代楷模”。“中國好人榜”上榜人數居全國第二位。
高技術人才和先進典型為引領,廣大百姓福祉為基礎,陝西的“人和”顯得立體而系統。2017年陝西減貧45.4萬人,4個貧困縣有望摘帽,引導2.2萬個新型經營主體參與、扶持帶動貧困人口74萬人,開工建設安置房28.5萬套。
謀大業,必須乘大勢。陝西的“天時、地利、人和”為追趕超越提供了重要的機遇。在機遇面前陝西必須有堅定的信心、科學的理念、系統的謀劃、精准的施策。
秦嶺之巔闊視野
以創新拓展改革發展之路
新目標開啟新征程,新使命召喚新作為。
如果說陝西的追趕超越需要流動的“血脈”,那麼這“血脈”的內核應該是基於“追趕”的“新”意識,立足“超越”的“新”態度。
2017年5月7日,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培育新動能、構筑新高地、激發新活力、共建新生活、彰顯新形象”的“五新”戰略任務,給陝西明確了一條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視察重要講話精神、落實“五個扎實”要求、遵循客觀規律、具有陝西特色的發展之路。
2017年12月23日,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提出“機遇意識、風險意識、開拓意識、質量意識”,清晰地指出在追趕超越中應具備的基本意識。
從這一系列的政策不難看出,陝西的發展思路就是面對總書記囑托的腳踏實地,面對當下的審時度勢,面對民心的不忘初心,面對未來的運籌帷幄。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可見在方式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的新常態下,我國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
面對這樣的階段性特點,如何審視,如何思考,如何布局,對於陝西實現追趕超越具有重要意義。
“機遇意識、風險意識、開拓意識、質量意識”讓陝西的追趕超越有了強大勢能,有了風險防范,有了拓展空間,有了質量杠杆。
在這樣的意識和理念支撐下,陝西的改革創新之路有了實實在在的著力點。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提出,落實“五個扎實”要求、實現追趕超越,陝西要發展樞紐經濟,加快“國際航空樞紐”和“米”字形高鐵網建設,吸引國內外知名企業在陝西布局全球中心或區域性中心﹔要發展門戶經濟,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加快“國際運輸走廊”和陝西自貿試驗區建設,著力打造交通商貿物流、國際產能合作、科技教育、國際文化旅游、絲綢之路金融五大中心,不斷增強向西開放、向東集散、輻射全國的能力﹔要發展流動經濟,增加國際高端資源要素的吸附力和整合力,促進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既暢通其流、又匯聚融合,為我省發展提供強大助力。
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回應著作為現代化經濟體系基礎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成為增加陝西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的重要力量。陝西得以從量的擴張、質的提升、發展模式創新三個方面實現追趕超越。
久久為功繪畫卷
以恆心鋪就追趕超越道路
追趕超越需要速度和定力,需要速度和韌勁,更需要速度和恆心。
一組可參考的數據,顯示了陝西追趕超越面臨的挑戰。2009年,陝西經濟總量8169.8億元,位居全國第17位,與位居第16位的黑龍江相差417.2億元。陝西用了3年時間保持快速發展,於2012年超過黑龍江,居第16位。2012年與位居第15位的內蒙古經濟總量相差1426.9億元,2015年經濟總量超過內蒙古140億元,居第15位。
2017年8月28日,時任省長胡和平在西安會見前來參加省政府國際高級經濟顧問會議第九屆會議的顧問。面對來自全世界的經濟界精英,胡和平發出最誠懇的邀請。美國安利全球公共事務副總裁侯力威、新加坡國際企業發展局局長李沃文等商界領袖敏銳地感到,尋找最佳的追趕超越路徑,對於陝西已經不是期待而是當務之急。
那麼陝西的發展路徑會是怎麼樣的呢?省第十三次黨代會以及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透露出了強烈信號。
路徑一,大力推進高質量的發展。
發展是硬道理,高質量的發展是硬需要。為了高質量的發展,陝西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著力打造發展質量新優勢。計劃化解煤炭落后產能443萬噸,落實補短板10項措施。
陝西2021年力爭整車產能規模達到300萬輛以上,推進三星二期、中興二期的投產,深入推進“互聯網+”行動,加快西安、寶雞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建設,叫響做實“文化陝西”“了解中國從陝西開始”等國際品牌,一系列措施讓陝西的產業轉型升級落在了實處。
路徑二,推進創新驅動發展。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努力在創新驅動發展方面走在前列,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陝西的要求,也是陝西發展的內在訴求。
陝西實施創新型省份、西安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西安高新區自主創新示范區等國家級創新項目建設。國家賦予陝西的創新改革任務,促進了陝西創新驅動的體制機制轉變,重塑具有陝西特色、體現創新引領的現代產業體系。
在深化軍民、部省、央地融合方面,陝西正在建設中國西部創新港、中科院西安創新園等,超前部署石墨烯、量子通信、第五代移動通信、自旋磁存儲等前沿技術研發平台和研究項目。
路徑三,啟動鄉村振興戰略。
蘋果北上西進,獼猴桃東擴南移,千億級奶山羊全產業鏈……陝西的鄉村正在蓬勃振興。
與此同時,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范圍不斷擴大,“三變”改革正向全省推進。農村基礎設施“三提升”,大力推進“廁所革命”,創建640個美麗宜居示范村,一系列舉措讓人們感到鄉村不僅富了,也更加美了。
路徑四,更加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大格局,加快建設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
陝西自古以來就是我國重要的對外開放門戶。“一帶一路”倡議將改變西部特別是西北地區對外開放格局,陝西將成為向西開放的重要區域。
物流中心、保稅區、絲博會……在“一帶一路”大格局中,陝西不斷發揮自己的力量。“高水平引進來”“大規模走出去”,不僅僅是陝西對外發展的思路,也讓陝西在“一帶一路”建設中佔到了先機。陝西對外投資涉及80多個國家與地區,與中亞國家建設了100多個合作項目。
路徑五,大力彌補縣域經濟短板,促進三大區域彰顯特色協調發展。
區域協調發展是追趕超越的內在要求,全省同步發展追趕超越才具有實在意義。為此要深化關中協同創新、陝北轉型持續、陝南綠色循環發展戰略,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發展配套互補、市場要素自由流動,促進區域互動融合和聯合發展,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礎設施通達程度均衡、人民生活水平大體相當﹔建好20個特色現代農業示范縣,50個示范縣域工業集中區,做好擴權強縣改革。
在陝西謀劃的一條條追趕超越路徑上,奔跑著的是砥礪前行的陝西力量,而每一條路徑的終點都是一個更美好的陝西。
不忘初心得始終
以信念守護父老鄉親福祉
如果說陝西的追趕超越是新時代一場富有底氣、決心和智慧的砥礪前行,那麼無論我們走得多遠都不應忘記來時的路。
習近平總書記說,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在陝西,這個初心和使命就是要不斷滿足三秦百姓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美好的生活需要堅持以人為本。
2018年陝西將確保20個貧困縣摘帽、3248個貧困村退出、99萬貧困人口脫貧,這不僅是一場必須打好的脫貧攻堅戰,更是陝西追趕超越的初心。
人民不富裕何談發展?人民不幸福怎麼超越?陝西清晰地知道,無論什麼樣的發展都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基於這樣的理念,陝西提出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大力促進就業增收,搞好高校畢業生留陝來陝就業創業服務﹔實施城鄉居民收入倍增計劃﹔加強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推進健康陝西建設,深化綜合醫改試點,健全完善分級診療、現代醫院管理、全民醫保等制度……這一切提升著生活的溫度,也體現著追趕超越的力度。
美好的生活需要堅定文化自信。
為了落實“五個扎實”要求,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明確提出,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和文化生產經營體制,發掘和用好豐厚的文化資源,加快文化大省向文化強省轉變。
在這樣的理念引領下,陝西開工建設了全國第一個考古博物館﹔《延安保育院》《延安頌》等紅色歷史舞台劇讓延安精神帶著溫度走到人們面前﹔中國藝術節以親民惠民的方式在陝西開啟﹔《白鹿原》大劇引領著熒屏熱潮……文化以最生動的方式呈現著對時代的理解,以最合理的價值定位著自己的高度。
美好的生活需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陝西追趕超越的腳步中,與大自然的和諧共生是不改的初心。陝西大力推進綠色發展,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努力使三秦大地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這其中啟動了新一輪三年藍天保衛行動,持續推進關中水系構建和黃河西岸生態整治,開展大熊貓國家公園試點,實施關中園林化、陝北大綠化、陝南森林化戰略。
追趕超越需要用堅定的信仰刻出“准則”。
追趕超越需要用純潔的黨性染出“忠誠”。
追趕超越注定會用秦嶺一樣高大的理想成就偉大時代。
追趕超越也注定會讓陝西在歷史的巨大機遇中果敢前行。
三年來,陝西追趕超越的腳步走出了陝西風格、陝西特點、陝西氣派﹔
三年來,陝西追趕超越的路徑走出民心所向、民心所依、民心所望﹔
低調務實、埋頭苦干、踏實干事,陝西的追趕超越注定會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