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期刊選粹>>四川黨的建設

集體經濟明星村——廣漢友誼村,加快發展邁大步

“股改”明“家底” 發展路更寬

記者 劉艷梅

2018年01月08日15:33    來源:四川黨的建設

砌磚建塘、綠化打造……進入12月,天氣愈發寒冷,廣漢市三水鎮友誼村卻處處呈現出繁忙熱鬧的景象。“當前,我們友誼村易家河壩旅游區的各個項目正有序推進,正在建設中的三江湖、水岸咖啡、鄉村酒店、水上游樂世界明年就能開門迎客,到時候游人來了更有耍頭,村民致富也更有盼頭。”友誼村黨支部書記鄒順明說。

作為全國著名的“改革之鄉”,廣漢市成為我省首批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試點縣(市、區)之一。2014年,廣漢農村集體資產股改“第一槍”在友誼村打響。去年,村民的人均收入已經達到了1.5萬元。

均分“家產” 村民搖身變“股民”

舒軍是友誼村易家河壩的一位農家樂老板。今年,他通過村上發放的農村集體資產股權証作為抵押,向銀行貸款10萬元發展水產養殖,擴大自己的產業。他說,貸來的款用於綠化和魚塘建設,增加魚苗多樣化,吸引了更多的游客。目前,舒軍依靠農家樂和水產養殖,一年的純收入可達20余萬元,20多位村民在他家也能領到每月1800元的務工收入。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讓他們切實享受到了實惠。

舒軍口中的“股權証”來自三年前開啟的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2014年,友誼村通過“一清、二改、三統、四發”的模式,對全村資源、資產和資金來了個“全掃描”:魚塘379.52畝、村建設用地24.27畝,共計403.79畝,村集體經營性資產總額為1521萬元,加上非經營性集體資產,共計2000多萬元。

清產核資、界定成員后,友誼村的股權分配採用了最簡單的人人均等的方式,除村集體持股29.11%,剩下70.89%的股權直接量化到3594名村民頭上,人均按3000元計提個人股。如此一來,村民搖身變成“股民”。

在盤清“家底”的同時,友誼村還在做另一件事——把分散的“雞蛋”裝回到一個“籃子”裡。

面積379.52畝的魚塘,是友誼村最核心的集體經營性資產。此前由幾十位村民聯手承包經營,每年隻能收回30多萬元租金。“魚塘的價值遠不止這麼多,承包魚塘並賺到錢的村民僅有幾十位,其他人分享不到魚塘帶來的紅利。”鄒順明說,村裡決定把集體魚塘收回來用作股改的股本,保証每個村民真正“按份共有”。同時,友誼村還成立了農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辦理了全省首個農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營業執照,來管理經營這份“家業”。

做大“蛋糕” 讓集體資產保值增值

股改,喚醒了友誼村“沉睡”的集體資產,但想要真正壯大“家業”,關鍵在於盤活。據介紹,友誼村集體經濟收入從過去30余萬元變成800余萬元,秘訣就是:整合原有閑置資源,引入社會資本2億多元到村投資,升級產業做大“蛋糕”。

2016年1月28日,友誼村拿出了285.88畝集體魚塘在廣漢市農村產權交易中心進行出租競價,最終以36.6萬元的價格成交。“我們把河壩地租出去,由開發商打造收取租賃費用。”村主任謝豐強說,“集體資產的增值以競價出租土地、入股共同經營、收取管理費等體現。”原本1521萬元可經營性集體資產如今至少增值了上千萬元。

盡管不是周末,但村委會背后一個由幾個魚塘改建而來的人工湖,仍吸引了遠道而來的游人。湖面泛著微波,冬日暖陽照在身上,人們或垂釣或游船,好不愜意。“早就聽說這個村的鄉村旅游搞得不錯,今天抽空帶大家來看看學點經驗。”如今,慕名而來的不僅僅是游客,還有來考察學習的鄰村鎮的干部們。

作為垂釣基地的人工湖只是友誼村致力打造的休閑度假區中很小的一部分,友誼村布局1500余畝土地,著力打造集種植養殖、垂釣、體驗、觀光、騎游、住宿於一體的4A級景區。最近,友誼村將20多畝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修建成了停車場,“規劃1200個停車位,安上智能停車系統,一年下來至少有上百萬元的收入。”謝豐強滿心歡喜。

借助鄉村文化垂釣節、葡萄採摘節等活動,2016年,友誼村共接待周邊游客30萬人次,旅游收入達6000余萬元。

共享“紅利” 實現村美人和經濟興

說起這兩年村裡的變化,村民們都表示用“翻天覆地”來形容都不為過。今天的友誼村,通過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把原來的魚塘、河灘地改造成了易家河壩風景旅游區,真正實現村美人和產業興。

“我們家裡有4個人,佔4股。”四組村民謝豐瞻告訴記者,這些股份成了固定資產,即使家裡是女兒,今后嫁出去了,這個股份也不會變。不過,這些股的分紅要等三年后才能到手。“當初我們與村民約定了‘三年不分紅’,全部用於村裡的基礎設施建設。”謝豐強介紹,“根據約定,今年友誼村3594名村民就將獲得分紅,預計人均年收入能達到1.8萬元。”

除了多了一份分紅期待外,謝豐瞻承包300畝耕地發展的葡萄基地也讓他樂開了花,“自從村裡進行股改后,我們村進行了統一規劃、統一打造,村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設施也不斷完善,到友誼村游玩的人多了,葡萄基地的收入也是年年攀高,去年收入達20余萬元。”

手握“股權証”,村民作為“股民”不僅能分享村集體資產增值所帶來的“紅利”,更能在整個旅游景區的發展中享受到附加的額外“紅利”。除了分紅收入,還有產業發展收入、土地流轉收入、工資性收入,腰包的錢袋子是越來越鼓。

《四川黨的建設》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沈王一、王金雪)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