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新時代黨管人才怎麼管

桂昭明

2018年01月07日08:55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新時代黨管人才怎麼管

  加快人才強國,必須堅持黨管人才原則。新華社發

  【強國密碼】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對人才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十九大報告又根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新要求,進一步進行了豐富和完善:“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要堅持黨管人才原則,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設人才強國。實行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以識才的慧眼、愛才的誠意、用才的膽識、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黨內和黨外、國內和國外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人民的偉大奮斗中來,鼓勵引導人才向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革命老區和基層一線流動,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讓各類人才的創造活力競相迸發、聰明才智充分涌流。”

  我們可以從新時代人才工作的新定位、新要求、新作為三個方面來理解、領會黨的十九大報告關於人才工作的重要論述。

  新定位:從第一資源到戰略資源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黨的相關文件都指出,人才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表明人才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所處的特殊位置和極端的重要性。

  十九大報告提出了“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的重要論斷。從第一資源到戰略資源,這是人才工作的新定位。這個新定位是在“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前提和背景下提出的,是人才工作地位和作用的新論斷,揭示了人才對民族振興、國家富強的重大意義,賦予了人才工作更加崇高的使命和更加重要的任務。

  十九大報告把建設創新型國家作為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內容,突出強調了人才在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十九大報告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加強應用基礎研究,……為建設科技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網絡強國、交通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提供有力支撐。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強化戰略科技力量”“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

  建設人才大國,人才開發先行﹔建設人才強國,人才發展先驅。我國要加強三類科技人才和創新團隊的建設,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貢獻智慧和力量。

  新要求:加快建設人才強國

  十九大報告作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重大政治判斷,對新時代的人才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堅持黨管人才原則,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設人才強國”和“實行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指出了人才工作堅持的原則、目標和路徑。

  在人才強國建設的“頂層設計”中,要牢牢抓住“黨管人才”的“綱”,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獨特體制優勢,凝聚全黨智慧全面參與全球人才競爭,繼續推進“千人計劃”“萬人計劃”等人才工程,把選才的視野從全國擴大到全球,最大限度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從根本上說,黨管人才是黨愛人才,黨興人才,黨聚人才,黨用人才,是通過制定政策、創新機制、改善環境、提供服務,為人才提供更多發展機遇和更大發展空間。黨管人才的最大優勢,在於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制度優勢,在黨委的統一領導下和組織部門的牽頭抓總下,有效團結各方面力量,做好人才工作。

  如今,人才競爭已不再是單純的優惠政策比拼,而是人才發展治理體系的較量,要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拓寬用人視野,破除制度藩籬,增強政策開放度,提高人才流動性,讓天下英才近悅遠來、盡展其能。

  不久前,中央組織部會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統計局組織開展了2015年度全國人才資源統計工作。數據顯示:人才資源總量穩步增長,人才隊伍素質明顯增強,人才投入和效能顯著提高,全球人才磁場效應不斷增強,許多指標已經達到或超過2020年的目標值。這說明,十九大提出的“加快建設人才強國”的要求,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新作為:推進國家各個戰略實施

  十九大報告指出,堅定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在“七大戰略”中,人才強國戰略是推進戰略,是推進其他各個戰略實施的根本動力。

  在科技日新月異、社會加劇變革的時代面前,要搶抓出國留學人員加速回流的人才紅利,加快培養大數據、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命科學等方面的高端人才,培養和引進具有思維整合能力、能夠應付各種變化和解決復雜問題的跨學科復合型人才。

  創新驅動的實質是人才驅動,但中國人才創新驅動發展需要破除“四個脫節”,實現“四個對接”。

  四個脫節,即“科技人才同經濟的脫節、人才創新成果同產業的脫節、人才創新項目同現實生產力的脫節、研發人員創新勞動同其利益收入的脫節”。四個脫節,需要從制度設計上尋求其根源﹔中國人才創新創業水平提升受阻,需要破解制度上的諸多障礙。

  人才創新驅動發展,需要破除“四個脫節”,實現“四個對接”。“強化科技同經濟對接、創新成果同產業對接、創新項目同現實生產力對接”等三項對接,主體是人才與經濟的對接﹔“四個對接”的關鍵是“人才與價值的對接”。

  十九大報告強調“倡導創新文化,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為“人才與價值的對接”提供了“金鑰匙”。

  此外,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才工作也同樣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這是人才工作者貫徹實施新時代新發展理念時必須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我們要認真研讀十九大報告中關於人才工作的要求,系統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人才工作的論述,全面理解、深入貫徹、認真落實,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做出人才發展的新作為,開創人才工作的新局面。

  (作者:桂昭明,系武漢工程大學管理學院二級教授、中國人才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責編:李源、姚茜)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