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在共同繁榮發展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2018年01月05日09:56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在共同繁榮發展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需要,是解決當前民族問題的需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推進民族工作法治化,用法律來保障民族團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深植於歷史,更要著眼於發展,在共同團結奮斗中實現共同繁榮發展。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有使命意識和問題意識

使命意識就是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認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性。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義無反顧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進行了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中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我們偉大的祖國是五十六個民族共同締造的,中華民族的未來也要靠五十六個民族共同來開創。民族團結是我國各族人民的生命線,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長遠和根本的是增強文化認同,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積極培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華民族大團結、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環環相扣的鏈條。要引導各族群眾牢固樹立正確的祖國觀、歷史觀、民族觀,通過建立和增強各族人民的價值認同、情感認同、文化認同、制度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問題意識就是針對當前民族團結方面存在的問題,認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緊迫性。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然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包括民族團結在內的各個方面存在著復雜的局勢和嚴重的挑戰。環顧當今世界,民族的紛爭和分裂成為一些國家和地區局勢不穩乃至戰亂紛爭的根源。審視當今中國,也存在著顯在的或潛在的不利於民族團結的因素。對此千萬不可掉以輕心。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缺乏民族認同、國家認同,就會一盤散沙乃至分裂。必須通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從深層次鞏固中華民族大團結。要使全體中華兒女認識到,中華民族是由眾多民族融合而成,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中,一體包含多元,多元組成一體,一體離不開多元,多元也離不開一體,一體是主線和方向。中華民族和作為其組成部分的具體各民族的關系,是一個大家庭和家庭成員的關系,各具體民族之間的關系是一個大家庭裡不同成員的關系。歷史和現實都深刻表明,中國各民族隻有把自己的命運同整個中華民族的命運緊緊連接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有政治意識和法治意識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有高度的政治意識。民族工作是政治性、政策性都很強的工作。要堅持從政治上把握民族關系、看待民族問題。國家的統一,人民的團結,國內各民族的團結,是我們的事業勝利的基本保証。強化政治意識,就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維護祖國統一,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堅持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堅持打牢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思想基礎。堅持依法治國,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共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強化政治意識,就要切實增強各族群眾的“五個認同”。“對偉大祖國的認同”,就是要深刻認識歷史悠久的中國是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命運共同體,維護祖國統一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就是要深刻認識中華民族和各民族是一個大家庭和家庭成員的關系,堅決反對一切危害各民族大團結的言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就是要深刻認識中華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是我們共有的精神家園,是凝聚中華民族的精神紐帶﹔“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就是要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就是要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和各族人民長期實踐探索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實現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有自覺的法治意識。依法治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也是處理民族問題的基本遵循。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堅決反對一切分裂祖國、破壞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穩定的行為。如何處理民族之間的問題,教育很重要,法治也很重要。法令行則國治,法令弛則國亂。要推進民族工作的法治化,用法律來保障民族團結。確保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各民族平等。隻有樹立對法律的信仰,各族群眾自覺按法律辦事,民族團結才有保障,民族關系才會牢固。對極少數蓄意挑撥民族關系、破壞民族團結的犯罪分子,對搞民族分裂和暴恐活動的犯罪分子,不論什麼民族出身、信仰哪種宗教,都要堅決依法打擊。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有歷史意識和發展意識

歷史意識就是從歷史深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牢固的意識總是來自歷史的沉澱,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之源。在中華民族形成的歷史長河中,我國各民族共同開發了祖國的廣袤疆域,形成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構筑了中華民族的共同地域。各族人民在共同創造中華文化、捍衛祖國統一、推動歷史進步的過程中相互交往交流交融,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最終鑄造了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中華民族共同體。近代以來,中國各族人民在反抗帝國主義列強的斗爭中同仇敵愾,中華民族認同感得到空前加強和升華。新中國成立以后,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鞏固了愛國統一戰線,加強了各族人民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進一步增強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政治和制度基礎。我們要加強歷史教育,盤活歷史資源,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牢固根基、正本清源。

發展意識就是在共同繁榮發展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沒有共同利益,共同體意識就是空中樓閣。馬克思在1847年就指出:“要使各民族真正團結起來,他們就必須有共同的利益。”歷史經驗表明,各民族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是血肉相連的利益共同體。多民族是我國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國發展的一大有利因素。各民族要發揮各自的優勢和長處,在相互合作中共同發展。我國少數民族地區是資源富集區、水系源頭區、生態屏障區、文化特色區、邊疆地區,也是相對貧困地區。這種發展不平衡狀況是歷史形成的,在新時代要著力予以解決。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過程中,少數民族一個都不能少,一個都不能掉隊。發展是解決民族地區各種問題的總鑰匙,我們要通過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讓各民族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有獲得感、榮譽感。

要在發展中做好人的工作。民族工作要見物,更要見人。做民族工作,說到底是做人的工作。推動民族工作既要靠物質力量,也要靠精神力量。要解決好民族問題,物質方面的問題要解決好,精神方面的問題也要解決好,哪一方面的問題解決不好都會出問題。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各有各的作用,物質層面的問題要靠增強物質力量來解決,精神層面的問題要靠增強精神力量來解決。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民主黨派、人民團體都要行動起來,一起做交流、培養、融洽感情的工作。通過深入人心的細致工作,以涓涓細流匯成江河湖海,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國家統一的人心防線就一定能筑得牢牢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一定能鑄得牢牢的。

要在發展中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感情是培養的,長期的密切的互動交往是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必由之路。要通過擴大交往交流交融,創造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享、共樂的社會條件,讓各民族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建立和完善有利於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條件和環境,穩步推動建立嵌入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通過信息傳播促進文化嵌入,通過市場一體化促進經濟嵌入,通過人口流動促進社會嵌入,通過相互了解促進感情融入。

(作者:陶文昭,系北京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責編:任一林、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