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背篼干部”:背出苗寨新希望

貴州省長順縣人武部開展精准脫貧工作見聞

2017年12月21日09:15    來源:解放軍報

“背篼干部”曾是位於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長順縣的一道暖人“風景”:10多年前,位於麻山腹地的該縣敦操鄉交通不便,鄉村干部下鄉進寨工作時,用背篼為散居在深山裡的鄉親捎帶日用品,被群眾親切地稱為“背篼干部”。如今,卸下身后有形重擔的“背篼干部”們又背起了新的重任——完成黨的十九大提出的2020年脫貧摘帽任務。11月上旬,記者來到麻山腹地,記錄下他們的新征程。——題 記

雖是初冬,貴州省長順縣依舊暖意融融。記者一行從縣城出發,驅車前往長順縣人武部的定點扶貧村——敦操鄉打召村。這是敦操鄉最偏遠的村寨,以前村民到鄉裡辦事購物,最遠要走5個多小時的山路。

“現在不一樣了!就在一周前,斗麻村打喬組公路通車了,敦操鄉實現了‘組組通’。”看著沿途不斷經過的客運車和校車,同行的敦操鄉鄉長金光才打開了話匣子。

“明年你再來,我們打召村還會率先實現‘戶戶通’,比全鄉的計劃提前一年!這是人武部的扶貧點,穿軍裝的就要勇爭先,脫貧攻堅戰場也一樣!”人武部部長凌春發說。

由於地處偏遠,人均可耕地不足1畝,加之土地貧瘠、石漠化嚴重,敦操鄉成了國家級極貧鄉鎮。因為窮,這裡一度各項建設嚴重滯后:調整產業結構無人接受,征兵沒人報名。1994年,貴州都勻軍分區和長順縣人武部扶貧工作隊對口幫扶敦操鄉。從此,扶貧隊員每次進村都要背上背篼,裝滿化肥、種子等生產生活物資,攀爬在陡峭山路上,個個練就了一雙“鐵腳板”。10多年間,背篼將物資背進山裡,將信任背進百姓心裡,也將責任裝到了黨員干部腦海裡。在軍地共同幫扶下,敦操鄉的面貌慢慢在改變。

2015年11月,習主席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發出了“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動員令。長順縣人武部立即行動起來,將敦操鄉最窮的打召村確定為定點脫貧幫扶對象。此時,雖然公路已通到村頭,可村容村貌以及村民的精氣神依然讓人心憂:人畜混雜、垃圾亂倒,村民等靠思想嚴重,缺奔小康的心氣兒。“有形的背篼我們可以卸下了,可不能忘記一心為民的背篼精神,靠這股精神,我們一定能決戰決勝!”人武部向干部職工下達了動員令。

軍隊最擅長的就是打攻堅戰。在走村入戶調研的基礎上,人武部將村裡最困難的45戶列為結對幫扶對象,每名干部職工對口幫扶2戶,明確增收目標﹔制作“聯親行動責任牌”,張貼在結對幫扶群眾家中﹔人武部駐村干部進駐村裡,成為群眾身邊的工作隊﹔與此同時,注重發揮民兵組織的作用,在村裡組建民兵連,將致富能手、思想積極分子納入其中,樹立致富典型。

來到打召村新花組,該村致富帶頭人柏七勝笑著走來:“村裡這兩年的變化超過了過去幾十年!”

柏七勝告訴記者,前些年,“背篼干部”上門時都會問“你家缺什麼?”“下次需要我幫你帶點啥?”現如今,穿軍裝的“背篼干部”也不時上門,送來的是國家的惠民新政策以及致富好項目。

靠山吃山。針對當地實際,人武部多方協調,幫助打召村建立起中藥材鉤藤、黑毛豬、綠殼蛋雞等特色農業種植養殖產業。柏七勝和妻子一起經營黑毛豬養殖,“目前一共養殖了包括20頭母豬在內的50頭豬,每年的淨收益十分可觀。”柏七勝告訴記者,養豬場還吸納了8戶沒有勞動力的貧困戶入股。“人武部出資幫建,還常請來專家現場幫帶,我計劃明年養殖規模再擴大一倍,帶動更多的村民致富。”

“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扶志、扶智,真是點到了問題的根子。”人武部駐村干部彭忠平告訴記者,敦操鄉少數民族約佔總人口的99%,語言和生活方式的差異加大了扶貧難度。為徹底改變當地面貌,他們鼓勵年輕人外出就業創業,在拓寬增收渠道的同時,也把美好的生活理念帶回村子﹔通過改善交通條件和居住環境,用現實的變化激發村民爭當“光榮脫貧戶”的積極性……

告別敦操鄉時,日已西斜。“這片綠水青山一定也會成為金山銀山。”望著熱情相送的鄉親們,凌春發說,“明年,一定脫貧!”(記者 單慧粉 魯文帝 通訊員 趙溫祥)

(責編:宋美琪、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