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5日10:03 來源:經濟日報
新時代擘畫新藍圖,新目標開啟新征程。黨的十九大對新時代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作出了全面部署,對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作出戰略安排。理解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重要意義、認識現代化強國目標的“切實可行”、把握實現現代化強國目標的重點,有助於我們在新時代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為此,《經濟日報》記者專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請他圍繞上述問題,暢談學習體會。
從兩個層面理解目標的“切實可行”
記者:從世界發展史看,已經實現現代化的國家和地區,其現代化大多經歷產業革命以來近300年時間才逐步完成的,而我國要用100年時間走完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現代化路程,這種轉變不但速度、規模超乎尋常,變化的廣度、深度和難度也超乎尋常。而我們注意到,黨的十九大提出的現代化建設的新目標和新部署,不僅意味著原定的我國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目標將提前15年完成,而且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還充實提升為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相比近代以來世界先發國家發展歷程,您怎麼理解新目標的“切實可行”?其依據又是什麼?
隆國強:你提的問題很重要,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談一下新征程新目標的重要意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國共產黨與生俱來的歷史使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是一個既振奮人心又切實可行的奮斗目標,不僅是實現中國夢的宏偉藍圖,引領著我們奮勇前進的方向,而且反映了人民群眾的心聲,是凝聚全國人民力量的有力武器,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征程。
制定目標是一個很科學又很藝術的事情,之所以說這個目標振奮人心又切實可行,我認為,新目標是國家長期發展的科學規劃,凝心聚力、催人奮進。同時,現代化強國目標的制定,是黨中央深入分析世情國情、總結大國興盛的規律、集中全黨智慧的重要成果,具有堅實的基礎。怎麼來理解這個基礎呢?我覺得,可以從環境和能力兩個層面來考量:
第一,我們處在重要戰略機遇期,擁有良好的環境條件。從國際環境看,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這為我們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過去,“修昔底德陷阱”是大概率事件,先發國家的現代化崛起很多都是通過戰爭來獲得資源的重新分配、重新洗牌的。而現在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秩序變革加速推進,各國互相聯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國際力量對比更趨平衡,和平發展大勢不可逆轉。這是我們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重要國際環境保証。
從技術發展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興起,為中國這樣一個大國實現現代化提供了巨大的來自技術層面的助力支撐。歷史經驗表明,每一次科技和產業革命都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面貌和格局。比如,發端於英國的第一次產業革命,使英國走上了世界霸主地位﹔美國抓住了第二次產業革命機遇,趕超英國成為世界第一。從第二次產業革命以來,美國就佔據世界第一的位置,這是因為美國在科技和產業革命中都是領航者和最大獲利者。可以說,誰在創新上先行一步,誰就能擁有引領發展的主動權。當前,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蓄勢待發,其主要特點是重大顛覆性技術不斷涌現,科技成果轉化速度加快,產業組織形式和產業鏈條更具壟斷性,將會對整個人類的生產生活以及思維方式產生重大影響。這為中國實現現代化提供了重要技術機遇期。
第二,我們具備實現目標的能力。一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展的巨大成就,特別是過去5年取得的全方位、開創性成就和深層次、根本性變革,為我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開啟新征程奠定了堅實基礎。目前,我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在世界主要國家中名列前茅,國內生產總值從54萬億元增長到80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由50.9%提升到56.2%,全球創新指數排名由第43位上升到第22位。此外,城鎮化率年均提高1.2個百分點,8000多萬農業轉移人口成為城鎮居民。人均預期壽命由2010年的74.83歲提高到2015年的76.34歲。這些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標志著我國發展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上,為我們開啟新征程、實現新目標奠定了具有決定意義的基礎。而且,未來我國發展的潛力仍然很大,長期向好的態勢沒有改變,也為建設現代化強國提供了重要保証。二是黨內政治生活氣象更新,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和領導力、號召力顯著增強,為現代化事業提供了堅強政治保証。“天下將興,其積必有源”。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中國現代化的歷史也表明,中國共產黨不僅是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主心骨,也是現代化的有力領導者、組織者和推動者。推進新時代的現代化,要一如既往地堅持黨對現代化的組織領導。過去5年,我們黨勇於自我革命、直面問題、刮骨療毒、正風肅紀、反腐懲惡、消除隱患。5年來,黨內政治生活氣象更新、政治生態明顯好轉,黨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不僅為歷史性變革提供了堅強保障,還將確保承載著13億多中國人民實現偉大夢想的航船行穩致遠。
當然,我們也要認識到,實現現代化強國的目標還面臨很多挑戰和壓力,創造新時代的新輝煌,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必須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因此,我們要以時不我待、堅韌不拔的精神,通過深化改革,把有利條件發掘出來,補齊短板、應對挑戰,加快現代化的步伐。
要重點關注目標的“全面性”和“全球性”
記者:現代化是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全方位轉變的歷史過程。關於新目標、新征程,作為學者,您有哪些比較關注的地方?
隆國強:黨的十九大報告圍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對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等提出明確要求,思想含量、政治含量、改革含量都很大,不僅開啟了新征程,更鋪就了一條通往強國的道路。裡面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和把握。
我理解,新目標首先是一個全面的目標。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這5個關鍵詞也是5個重要目標,對應的正是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在推進新時代現代化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注重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的提升,而且要注重保障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注重法治建設,注重提高整個社會的文明程度,注重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這裡面有很多指標和內涵需要我們去細化和研究。
還需要關注的是,新目標是全球化視野的目標,中國的現代化是全球化時代的現代化。所謂“強國”,一定是在比較視野下產生的。現在,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換言之,已經是名副其實的大國。但是由大國變成強國,道路更為坎坷,任務更為艱巨。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我們以更為開放的姿態,既要用好全球的資源、全球的市場,揚長避短、揚長補短,發揮比較優勢,在全球價值鏈體系分工中,佔領越來越多的制高點,還要在積極參與全球治理,在國際規則制定、全球制度建設中作出自己的貢獻,積極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因此,未來我們的很多研究工作也要圍繞開放、全球化視野繼續深入。
把藍圖變為現實需要抓好兩個重點
記者:在您看來,下一步把藍圖和目標變為現實,需要重點把握的是什麼?
隆國強:現代化是一項復雜而又巨大的系統工程。實現現代化強國宏偉目標,絕不是輕而易舉之事,需要我們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
我理解,首先,新時代新任務需要新的思想來指引。踏上現代化新征程,要堅定不移地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行動指南。在13億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建設現代化強國,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偉業,必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風險挑戰,必然會不斷面臨路徑選擇的考驗。我們黨革命和建設的歷史經驗教訓帶來的啟迪是,隻要有正確理論的指導,就可以克服各種困難走向勝利,一旦失去正確理論的指導,就可能誤入歧途遭受損失。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我國推進現代化事業的重要理論保証。正確的理論指導可以引領我國的現代化進程始終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未來我國現代化進程十分漫長,難免會多次走到十字路口,難免會遇到未曾預料到的各種內外事件的沖擊,堅持正確的理論指導就可以避免誤入歧途﹔我們必定會遇到各種艱難險阻,堅持正確理論指導,就可以堅定信念,戰勝各種困難。
其次,深入推進黨的建設是實現現代化強國目標的決定性工作。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持之以恆正風肅紀,奪取反腐敗斗爭壓倒性勝利,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全面增強執政本領,確保黨對建設現代化強國的堅強領導。在這一過程中,要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為領導干部勇於作為營造更好的制度環境。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目標已經明確,要求黨員干部在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更要有新作為。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黨員干部,不斷激發黨員干部干事的熱情與激情。要繼續深化干部體制改革,為忠誠干淨勇於擔當的干部提供充分發揮才干的更大平台。要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干部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為黨員干部“願干事、敢干事、干成事”提供強大精神動力,解除不必要的后顧之憂。(記者 歐陽優)
相關專題 |
·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