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1日10:39 來源:中國青年報
如今,在山東泰安的所有鄉鎮,青年工作的新氣象正漸漸呈現:志願者服務站不僅遍地開花,還形成了關愛留守兒童、微心願等特色品牌﹔吸納了各村有志創業人才的青年創業協會搞得紅紅火火﹔鄉鎮團的工作空前活躍,青年需求源源不斷得到反饋……
更早之前,泰安基層團組織卻面臨種種困境:部分農村團組織建設薄弱,基本處於半癱瘓狀態,農村團員有相當一部分外出務工,人數驟減﹔團組織服務對象萎縮,工作手臂無法延伸。
所有改變源於青年工作委員會的成立。該委員會由鄉鎮(街道)分管共青團工作的黨委領導擔任主任,設副主任若干名,其中1名由鄉鎮(街道)團組織負責人擔任,包括團委、組織、文化、宣傳、教育等多個部門負責人擔任委員。值得一提的是,各個鄉鎮建立了黨委研究決定青年工作重大事項制度,黨委會每季度至少1次聽取青工委工作匯報,並把青年工作成效作為考核共青團分管負責同志的重要內容。目前,泰安88個鄉鎮(街道)全部完成青工委建設工作。
青年工作委員會是山東共青團組織用好“黨建帶團建”這一“傳家寶”的重要載體,也是夯實基層團組織工作基礎的有效切入點和突破口。
“要抓好團組織這一陣地,擴大團的有形有效覆蓋,落實民主集中制、‘三會兩制一課’等制度,努力解決缺編制、缺人員、缺資金、缺場所等問題,加強‘智慧團建’和‘青年之家’建設,把從嚴治團的目標任務抓緊抓實。”團山東省委書記陳必昌多次強調。
為扎牢基層團組織的根,推動全省團的基層組織建設實現新發展,團山東省委以“擴覆蓋”和“增活力”為抓手,創新團的組織設置,擴大團的組織覆蓋,努力讓團的組織更加充滿活力。
分類指導 讓基層組織“活起來”
不隻在農村,其他傳統領域團組織同樣存在活力不強的問題。對此,團山東省委注重分類指導,以規范促提升。在城市、農村,著力推進區域化團建,建立以鄉鎮、街道團(工)委為核心的青工委,實現區域內組織共建、資源共享、陣地共用、工作聯動。在學校、國有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完善基本規范、加強基礎團務、抓好團員管理,增強團員隊伍生機活力。
在加強基層組織設置上,團濟寧市委在全市分領域開展示范性基層團組織創建工作,開展示范性基層團組織創建工作的縣(市、區)一年申報不少於5個創建單位,市直單位一年申報1~2個創建單位,從團的組織建設、團員教育管理、團內管理制度、團的陣地建設、團的活動要求、團的檔案管理等6個方面對各創建單位進行評估驗收,有效提升了基層團組織建設水平。
針對新興領域團組織覆蓋不全的問題,團山東省委注重以創新促提升,通過管好存量、保証增量、增強覆蓋、規范管理等方式,幫助“兩新”組織建起來、活起來。
一直以來,商務樓宇內的“口袋團員”“隱形團員”較多,為使他們盡快融入組織的懷抱,團臨沂蘭山區委在全區商務樓宇中成立19個團建聯盟組織,實行“專職委員+兼職委員”共駐共建的管理模式,打造“樓宇·親青匯”,覆蓋160多名流動團員,通過建立團建聯盟實現了樓宇內團組織、團員青年由“單兵作戰”到“組團聯動”的轉變。
為健全團的組織生活,團山東省委按照從嚴治團要求,規范基礎團務,落實“三會兩制一課”制度,激發組織活力。淄博、東營、濰坊、臨沂、濱州等地團組織印發了“三會兩制一課”記錄本,推動“三會兩制一課”落實落細:加強團籍管理,最大限度地減少團員流失﹔加強檔案管理,推動基層團組織建立健全“三本五盒一冊”基礎團務台賬。
“兩個抓手” 強化服務管理
作為全團首個承擔“智慧團建”系統一期試點工作任務的省份,山東選取團省委機關、團淄博市委、團濱州市委、山東理工大學團委、山鋼股份萊蕪分公司團委作為試點單位,通過抓培訓、強指導、嚴把關,扎實推進試點工作。
通過分級分類的培訓方式,目前團山東省委已培訓各級團組織管理員450余人,淄博和濱州兩地縣級團組織還舉辦了縣級培訓會,進一步擴大了培訓范圍。目前,各試點單位已建立起自上而下的組織體系,全省已採集錄入1.9萬個團組織、41.6萬名團員團干部的基本信息。
為提高系統使用率,團山東省委廣泛組織各試點單位團員團干部積極登錄系統,逐步實現基本信息動態採集、基礎團務網上辦理、工作部署網上推進、服務青年網上開展,推動共青團自身建設的互聯網轉型。
這只是團山東省委強化自身管理的一個“抓手”,另一個重點則是“青年之家”線上線下的融合建設。
2017年9月20日,團山東省委舉辦2017年第四次機關開放日活動,部分縣(市、區)團委負責人、新興領域青年、農村致富帶頭人、創業青年、高校學生共29名青年代表參加活動。饒有新意的是,這次活動是首次採用網絡報名的方式發出邀請,歡迎青年回到團省委機關的家。
截至目前,全省已有162處團的縣級以上領導機關進駐“青年之家”雲平台,機關開放日、團干部直接聯系青年等活動都可以在雲平台上發布,全省各級團組織已依托雲平台開展活動176場,累計參加報名2130人次。
此外,全省406處已審核備案的“青年之家”、各級示范性“青年之家”等也進駐了雲平台,今年以來依托雲平台開展682場活動,直接聯系服務青年9016人次,實現了更加便捷有效地服務青年。
“青年之家”雲平台的活躍離不開“青年之家”的線下建設。團萊蕪市委借黨群服務中心建設之勢,將“青年之家”的功能定位、建設標准等與黨委組織部門進行協商,爭得了“青年之家”的順利“入駐”,既解決了共青團的陣地問題,擴大“青年之家”的影響力,又切實幫助了黨群服務中心聚人氣、強功能。
在“青年之家”線下活動上,團山東省委下了不少功夫:在全省部署開展了“青年之家·身邊的共青團”系列活動,打造“希望山東”助學行動、“服務高考學子”行動、婚戀交友服務行動等特色項目,設計團的工作類、生活社交類、公益活動類3大類27項常項活動,真正把“青年之家”打造成為青少年身邊的共青團門店。
創新驅動 激發內在活動
如何真正激發基層團組織的內在活動?團山東省委的答案是依靠創新驅動,以基層團建“十百千”創新項目的具體實施為載體。
所謂“十百千”,即市、縣、鄉三級團組織分別確定一個工作創新項目,由“一把手”牽頭實施,在全省集中力量打造10個市級、100個縣級、1000個鄉鎮(街道)級具有特色、可復制推廣的團建創新精品項目,以項目化運作方式推進基層組織建設創新與突破,努力形成多點開花的集群效應。
團山東省委同時強調加強成果運用,加大對基層團建創新項目的調度督導力度,將項目推進情況作為基層團建工作考核和述職評議的重要內容。
為進一步檢驗各級團組織抓基層團建的力度和成效,團山東省委探索出台基層團建述職評議制度。每年年底,團山東省委採取書面交流、專題會議等形式,組織市級團委主要負責同志就基層團建工作進行述職。
述職圍繞履行基層團建“第一責任人”職責、重點工作任務推進情況等內容進行,展示加強基層團建工作的實踐探索,交流經驗、互通有無,提升工作整體水平。團山東省委採取現場點評、形成書面評估意見等方式,向各地各單位反饋評議結果,由此加強對基層團建工作的督導考核力度。
同時,借助山青學堂視頻會議系統,不定期選取部分市、大企業、高等學校團委和縣(市、區)團委作為交流單位,由主要負責同志就基層團建重點任務推進落實情況進行述職。述職評議結果將作為各地各單位基層團建工作年度考核和評先樹優的重要參考依據。(記者 邢婷 通訊員 袁夢娟)
相關專題 |
· 中國共青團新聞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