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撐起“半壁江山” 釋放更強動力——2017年吉林省民營經濟發展亮點觀察

2017年12月08日08:45    來源:吉林日報

原標題:撐起“半壁江山” 釋放更強動力

長春、通化、白山、遼源入選東北地區民營經濟發展改革示范城市,在政策環境、金融環境、創新環境、促進民營經濟轉型升級及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各具特色,各有側重,產生具有示范價值的“吉林經驗”。

吉林億聯銀行作為東北地區首家民營銀行落戶長春,定位“以科技為驅動力,發展普惠金融為宗旨”的智能網絡銀行,以立足東北,輻射全國為發展目標。

在第十一屆東北亞博覽會上,工業機器人、長航時無人機等吉林“智能制造”紛紛亮相,我省民營經濟轉型升級成果讓人耳目一新……

2017年已近尾聲,回顧一年來的發展歷程,我省民營經濟再次交出了一份亮點紛呈的答卷。近年來,我省高度重視民營經濟發展。民營經濟在發展總量、效益和社會貢獻等方面不斷實現新突破,成為支撐和推動全省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良好的政策環境是我省民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沃土”。我省以破解民營經濟發展障礙為突破口,制定了《關於促進民營經濟加快發展若干措施》﹔以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為切入點,在全省范圍內選擇了66戶重點民營企業作為省政府領導聯系點,並制定了省政府領導聯系民營經濟工作制度﹔以深度促進依法建設投資營商環境為立足點,制定出台了《吉林省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條例》,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政府為主導,企業是中心,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全省上下齊動員。

搭建平台助力發展,民營經濟實現華麗轉型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在這樣的時代語境下,轉型升級成為民營經濟加速發展的必由之路。

《中國制造2025吉林實施綱要》《推進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行動方案》《支持新型產業發展戰略聯盟建設的實施意見》……一系列政策意見相繼出台,為我省民營經濟轉型發展指明了方向和路線,提供了參照和保障。

菌苗、疫苗、單克隆抗體等各類型基因工程藥物和疫苗產品研制成功﹔“吉灣一號”CPU、超高密度LED顯示屏、CMOS傳感器、絕對式光柵尺實現批量生產﹔新材料產業,碳纖維、玄武岩纖維、聚酰亞胺纖維、聚醚醚酮、OLED發光材料等一批新材料實現規模化生產……基於我省產業基礎,我省民營企業借勢轉型,加速發展,為振興我省經濟貢獻了重要力量。

為全力孵化科研成果,我省把建設吉林省光電子產業孵化器、化工新材料創業孵化基地、吉林大學科技園等列入省政府重點工作任務。其中,吉林省光電子產業孵化器共有在孵企業52家,服務機構15家,已發展成為集聚光電子創新要素與資源系統集成的光電子生態產業園區。

此外,我省全力打造“雙創”平台,從完善相關政策、機制和措施,優化創業創新發展環境等方面入手,開展一系列工作。截至目前,全省每天新生成企業297戶,比年初增長52%。

遼源東北襪業園聞名遐邇。小襪子助力遼源經濟成功轉型的背后,彰顯的是集聚產生大能量的發展智慧。為了整合一家家單打獨斗的小企業,東北襪業園形成了“系統工業服務商”這一全新的企業定位和“平台+服務”的特色運營模式,讓產業邁向集群發展。目前,東北襪業園已聚集入園企業810戶、擁有100多個自主品牌,織襪產能達23億雙,園區產值達65億元,直接和間接安置就業2.3萬人。

目前,全省已建成孵化基地228家,累計出孵企業3000戶,在孵企業6500戶,東北襪業園等3個基地晉級為“國家小型微型企業創業示范基地”。

商事制度改革扎實推進,優質環境讓民營企業如沐春風

今年7月,吉林省區塊鏈技術發展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執行董事姜鏹將一面寫著“傾情幫扶企業,助力經濟發展,創建優質窗口,譜寫嶄新篇章”的錦旗送到了吉林省人民政府政務大廳工商登記窗口。

綠色通道、即時辦理、笑臉相迎……工商登記窗口軟環境的改善只是我省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一個側面。為助力我省經濟發展,我省商事制度改革扎實推進,成績斐然。今年7月,我省在全國率先推行“多証合一”改革,將32個涉企証照的信息全部整合到營業執照上,實現企業“一照一碼”走天下。截至今年10月,我省通過推行“五証合一”“多証合一”改革,實現辦事流程整合再造,企業辦理証照時間由原來的20—30天壓縮至3天﹔通過實行注冊資本認繳登記制改革突破了創業資金瓶頸,累計節省開辦費用超過28億元﹔通過放寬住所登記條件釋放了現有場地資源,為15.8萬戶市場主體降低了創業成本﹔通過推行“先照后証”,工商登記前置審批事項比改革前壓減了85.4%,有效破解了辦照慢問題,為企業平均節省了3—6個月的籌建時間﹔通過推行企業簡易注銷登記解決了“入市容易退出難”問題,累計有5541戶企業適用簡易程序退出市場,辦理時間壓縮50%以上﹔通過放寬企業名稱登記限制真正還權於企業,企業名稱申請量同比增長187.5%。

為了更好服務民營經濟發展,我省積極探索工商登記全程電子化,實現了由“面對面”向“鍵對鍵”的轉變,累計網上發放營業執照13850張﹔通過建設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打通信息孤島,累計歸集涉企信息1342.5萬條,點擊量突破2億次﹔通過建設小微企業名錄庫搭建綜合服務平台,累計公示小微企業扶持政策137件,平台訪問量突破80萬次。

多渠道破解資金難題,源頭活水灌溉出春色滿園

今年9月,第二屆吉商大會盛裝啟幕,再次召喚游子從四面八方回到故鄉,感受發展新氣象。永明裝飾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李亙古簽下了17億元的投資項目,其間寄托著他對家鄉巨變的感慨和對家鄉發展前景的期待。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在兩屆吉商大會的輻射帶動效應下,吉商投資漸趨活躍。2016年,全省完成民間投資1.02萬億元,同比增長12%,佔全省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比重達74.1%,民間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0.4%。

破解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是近年來我省扶持民營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著力點。截至2016年末,全省小微企業貸款余額3988.4億元,同比增長11.6%,低於各項貸款增速0.8個百分點﹔小微企業貸款戶數17.55萬戶,比去年同期增加0.76萬戶﹔小微企業申貸獲得率95.57%,較去年同期提高1.23個百分點。全省共有融資性擔保機構189戶,資本金規模245.7億元,在保責任余額862.83億元,平均擔保費率1.92%,同比下降0.28個百分點。全省共設立“助保金池”17個,鋪底資金2.8億元,開展業務167筆,貸款額度11億元。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據統計,2016年全省民營經濟增加值佔GDP比重達51.4%,穩居全省經濟“半壁江山”﹔上繳稅金佔全省地方級財政收入的59.8%﹔民營從業人員佔全省二、三產業從業人員的82.7%。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民營經濟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6730億元,同比增長6.9%﹔從業人員690.9萬人,增長4.3%﹔私營企業戶數達到30萬戶,增長24%。預計到年底,全省民營經濟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7%。

一路高歌,一路凱旋。在光明的坦途之上,我省民營經濟正加速奔跑。(記者 徐慕旗)

(責編:任一林、程宏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