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08日08:07 來源:北京日報
新街口北大街西側,一片佔地1萬多平方米的城市森林兩個月前向市民開放。作為一種新的綠地類型,城市森林今年在本市核心城區首次開建,截至目前已建設6處、總綠化面積15公頃。
城市森林,乍一聽,很多人會覺得蹊蹺:鋼筋水泥的城市建筑群裡怎麼會長出一片片森林來?市園林綠化部門解釋,這裡說的“城市森林”,實際上強調的是一種公園營造理念,“從樹種選擇、植物配置、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都盡可能仿照自然界中的森林系統,營造一種近自然的景觀。”
新街口城市森林,雖然面積不大,但處處體現著近自然的營造理念。園子裡看不到硬邦邦的水泥路,蜿蜒林中的全是青色礫石鋪設的小路,踩在上面沙沙作響。這樣的小石子路一來透著野趣,二來雨季還可以收納雨水。今年西城區在菜市口新建的城市森林,鋪設的也是這樣的石子路。
已經入冬,園子裡的絕大部分花草都已經凋零,但從植物的“銘牌”上,仍可以感受到林子裡的物種多樣性:香花槐、暴馬丁香、丁香、金銀木、刺槐、椴樹、山楂、黃櫨、蒙古櫟、油鬆、華山鬆、叢生茶條槭……為了招引小動物在這裡定居,裡面還種植了不少蜜源和漿果類植物。
新街口航空胡同的吳阿姨現在是這處城市森林公園的常客,“過去都奔后海,現在出門5分鐘就有地方遛彎兒了。”
新街口街道負責人介紹,這片城市森林所在地,是危改拆遷的臨時空地。街道聯合產權單位,採取“以用代管”方式,讓這塊臨時空置土地“活起來”。不僅建了森林公園,還建了社區足球場。
東城區大通濱河公園,也是今年啟動建設的6處城市森林之一。園子位於通惠河與東二環護城河交匯處,總面積9.5公頃,尚未完全建成開放。走入“林”中,近自然元素隨處可見。嶗峪苔草、薄荷、紫菀等耐旱、適合粗放管理的鄉野地被,替代了絕大多數冷季型草坪﹔一條條布滿礫石、鵝卵石的淺溝在綠地裡蜿蜒,雨季可大量吸收天上來水,讓公園林地免於過澇。
今年,核心城區共啟動6處城市森林建設,其中,新街口城市森林、菜市口城市森林、西革新裡城市森林已建成開放。大通濱河公園,以及北京國賓酒店西側和復興門地鐵站東北角的城市森林正在建設中。
和常見的城市休閑公園相比,城市森林型公園綠地有幾個顯著特色:一是綠量大,採用的鄉土植物種類繁多,形成近自然的森林群落。二是體現生物多樣性,為鳥獸提供適宜的棲息場所。三是強調可持續性,仿照山澗、溪流、谷地等自然地形,實現雨水的收蓄﹔引進蚯蚓等小動物實現土壤改良。
城市森林型公園綠地建設將在全市推進。明年本市16區每個區原則上都要建設一處城市森林型綠地公園,面積至少在1公頃以上。該類型公園項目的規劃建設技術導則已經在制定中。(記者 王海燕)
相關專題 |
·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