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大理:壯大產業綠色發展

2017年12月07日13:37    來源:雲南日報

初冬時節,記者走進大理經濟技術開發區鳳儀鎮華營村,但見田間地頭,蔬菜抽出嫩芽,紅紅的番茄正等待收獲,處處色彩斑斕,一片生機。

“村裡引進企業,對村中土地進行流轉,實現了規模化、機械化、技術化種植,有了產業‘發動機’,帶來了新的氣象、新的發展、新的希望。”華營村委會主任王國興說。

“通過流轉土地帶領村民共同發展,共同致富。”大理榮江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葛華近說,通過引進荷蘭的技術,實行電腦自動控制,全天化滴灌,還安裝了監控,從生長、採摘到銷售,嚴格把關,構建起可追溯系統,確保從土地到餐桌都是“綠色”生產。

榮江公司共流轉土地2000余畝,用工5000余人。“租地收入,工資收入,還有提成。”村民楊玉柳說,收入可觀,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打綠色牌,走生態路,大力發展高原特色農業。”大理白族自治州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閻炳安說,大理充分發揮“區位優、生態好、物種多”的優勢。在“特”上做文章,實施品牌化戰略,打造“一縣一品”“一鄉一品”,培育壯大農村新產業新業態,形成糧經飼統籌、農林漁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格局。

2016年,大理州農業總產值達388.83億元,排全省第二位。今年,大理州農業總產值預計達412億元,增長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為10544元,增長9.7%,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勢頭強勁。

下一步,大理州將以《大理州“十三五”高原特色農業現代化發展規劃》為引領,加快構建“1+10+2”現代農業產業、生產、經營體系,即:夯實高原糧倉,壯大煙草、核桃、畜牧、蔬菜、特色水果、生物藥業、薯類、蠶桑、高山生態茶和花卉等十大特色優勢產業,加快發展休閑農業、淡水漁業兩大新興產業﹔按照“兩區一帶”的總體布局,即:建設100萬畝洱海流域高效生態農業示范區、100萬畝高原盆壩現代農業示范區、1000萬畝山地林畜茶果藥生態產業帶﹔圍繞“一定位四打造”發展目標,即:以構建雲南綠色農產品和食品區域中心為定位,著力打造滇西綠色農產品聚集中心、綠色農產品加工流通中心、綠色農產品重大產業基地及綠色農產品對外輻射中心,把大理建設成為全省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滇西重要的農產品加工物流中心、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目的地。到2020年,全州農業總產值達500億元,農村一二三產業綜合產值達1000億元以上。

圍繞打造“宜居鄉村、宜業鄉村、宜游鄉村、均衡鄉村、和諧鄉村”的目標,“十二五”期間,大理州每年整合資金70億元以上,建成500余個美麗宜居鄉村,保持在全省領先水平。目前,大理實現了由典型示范向全域推進的轉型升級,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到2020年底美麗宜居鄉村建設項目將覆蓋70%以上。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大理州將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培育發展訂單農業,創意農業、養生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推進農業與旅游、教育、文化等產業深度融合﹔堅持脫貧攻堅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與民生保障相結合、與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開發相結合,不斷提升貧困地區經濟社會可持續健康發展的“造血能力”﹔加大農村公共活動場所建設力度,改善提升農村居民文娛活動的場所條件,注重鄉村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農耕文化的挖掘弘揚﹔培養造就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產業振興、美麗鄉村建設要求的“三農”工作隊伍和新型職業農民。(記者 管毓樹)

(責編:任一林、楊麗娜)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