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期刊選粹>>遼寧《黨支部書記》

想為敢為善為

國網天津電力濱海供電公司運檢部第四黨支部副書記 張黎明

2017年12月04日10:11    來源:黨支部書記

我已經在電力搶修一線工作了31年。作為配電搶修一班班長、“黎明共產黨員服務隊”隊長,我始終不忘初心,在坎坷中堅守,在收獲中進步。這些年,我獲得了許多榮譽稱號,今年,又光榮當選為黨的十九大代表。這既是對我的肯定,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在這裡,我與大家分享一下,我是如何在日常工作中踐行“工匠精神”的。

首先,要想為。我認為,想為就是要有責任心和使命感。要對自己的工作有一種敬畏之心,負起責任,用心堅守。

就拿我干了30多年的搶修工作來說,我們的企業是技術密集型企業,因此,我要求自己首先技術必須過硬,這樣遇到故障和緊急情況才能做到有底氣、得心應手。其次,對設備及地理信息等要做到熟記於心。同事們給我起了個外號叫“活地圖”,我知道自己的“活地圖”確實比百度、高德地圖好使,因為那是我用自己的腳一步一步量出來的,事故來了,我能迅速准確地判斷出性質和位置,為盡快恢復送電贏得寶貴時間。此外,我還經常對已完成的工作進行“復盤”,堅持利用班前會和班后會總結分析、固化經驗,形成搶修“案例庫”“百寶書”等,關鍵時刻指導隊員們高效搶修。

在我看來,作為產業工人,工作要講究不將就,簡單的事堅持做、用心做,就能做精,就能成為專家。

其次,要敢為。我認為,敢為就是不固步自封,敢於創新求突破,立足小改革發揮大作用。

做追求完美和極致的“電力工匠”,用“工匠精神”來提升崗位技能,是我對自己的期許。搶修工作是個有強度也有危險性的技術活兒,我琢磨,能不能通過技術創新,將勞動強度、工作危險降下來?於是,我就從搶修設備上著手,將平日積攢下來的資料整理出來,尋找技術創新的突破口。我把多年來遇到的近萬個故障進行總結分析,形成50多個案例,總結出“急修案例庫工作法”和“搶修百寶書”,用錄音、視頻等多種方式向身邊員工傳授,將其中常用的11條搶修小經驗、8大搶修技巧、9個經典案例印成“口袋本”,遇到故障,大家可以像“查字典”一樣去按圖索驥、解決問題。這幾年,我通過學習構建城市能源互聯網、打造“快高新”高端服務等,深刻體會到“顛覆式”創新給傳統行業帶來的壓力和挑戰。今年,緊跟信息通訊新技術、人工智能等在配網搶修方面的應用,我也加快了創新的腳步。為提高配網智能化水平和帶電作業效率,我們正在開展帶電作業機器人、無人機等研究,爭取在高科技研發領域有所突破。在我看來,作為黨員,就要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敢於擔當、敢於犧牲,立足崗位把工作干好、干出彩,這就是對黨最大的忠誠。

最后,要善為。我認為,對工作要有一種傳承和擔當精神,要有為民情懷,帶領員工與企業共同成長。

我們帶隊伍、搞創新,力求讓員工有想法更有辦法、有見地更有天地。近6年來,依托天津公司職工創新孵化基地、張黎明創新工作室和班組創新工作坊三級聯動,我們實現技術革新326項,其中134項獲得國家專利,21項成果填補智能電網建設空白,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時,我們還帶出了一支高素質人才隊伍,其中9人獲得天津市五一勞動獎章,166人提升了技能等級。作為“黎明共產黨員服務隊”隊長,多年來我帶領隊員秉承“服務沒有最好,創新卻能更好”的理念,通過開展“五進”“節能互助,照亮鄰裡”等志願服務項目,以“讓老百姓感覺不到停電”為目標,將創新成果轉化為服務民生的實際行動,讓員工在奉獻社會中實現人生價值。

在倡導以創新驅動發展的同時,弘揚並踐行“工匠精神”,還需要我們模范遵守職業道德和職業操守,做“工匠精神”的傳承者,在日常工作中精雕細琢、精益求精,做好每一項工作,促進職業素養和習慣的養成。

總之,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名基層黨支部副書記,我一定會倍加珍惜自己的崗位,不忘初心,燈火情深,繼續做好匠心路上的“取經人”,為國家繁榮和企業發展再立新功!

《黨支部書記》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沈王一、王金雪)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