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期刊選粹>>遼寧《黨支部書記》

扎根基層獻青春

遼寧省沈陽市蘇家屯區官立堡村黨支部第一書記 吳書香

2017年12月04日10:07    來源:黨支部書記

我是2008年遼寧省第一批到村任職的大學生。2012年5月,我被選派到官立堡村任黨支部第一書記,成為村裡父老鄉親的帶頭人。今年,我光榮地當選為黨的十九大代表。

很多人說黨建就是務虛的,干不壞也干不太好。幾年來的基層工作經歷給我的感受是,黨建工作是基層提高凝聚力、增強戰斗力的法寶。作為第一書記,我把村黨組織建設從小做起、從實做起。我以“資料翔實”為抓手,做到各類工作台賬數據真實,維護更新及時,資料齊全,分類清楚,內容翔實。我們在組織設置、隊伍建設、陣地建設、基礎材料、制度機制五個方面著力進行規范化建設,夯實了村級黨組織工作基礎,實現了規范化管理,推進了各項黨建工作的有效落實,全面提升了基層黨組織建設水平。

我把黨建“規范化”項目作為引領、聯系群眾的橋梁,始終把強化基層黨建和廉政建設、民主管理緊密相連,從而有力地鞏固了黨在基層的陣地,促進了全村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使村民生活穩定,幸福感不斷增強。

在基層工作中,以問題為導向,切實解決群眾反映的實際問題,也是我們黨支部工作的重點。有黨員和村民代表提出應該對村養魚池、土地重新丈量,還反映有的大棚承包戶交的承包費不清、不繳電費以及工廠佔地情況不清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及時召開“兩代表”會議進行討論,充分行使村民自治的權利,由“兩委”班子和村監督小組、理財小組負責逐項落實。我和村黨支部書記帶領支部成員找到該大棚承包戶核實情況,發現其欠承包費和電費,還有盜電現象,於是當場決定限其兩天之內將所欠的承包費繳清。對於承包魚塘、企業佔地不清等問題,村裡進行了實地丈量,將多出的1.5畝土地劃歸村集體。之后,村裡將上述村民提出問題的解決情況通過村務公開欄向村民及時進行了通報。

我們把事后監督變成了事前監督,把依靠少數人的監督變成村民監督,做到村裡的事由村民做主,讓村民在村務公開中監督村干部、支持村干部,在黨群之間、干群之間架起了一座“連心橋”。

有了良好的群眾基礎,我決心要盡自己的所能,帶領鄉親們創業致富。蘇家屯區是遼寧省水稻良種繁育基地,但村裡的優質大米往往被客商低價收購,冠以其他品牌再高價銷售,村民們的收入一直不高。為此,我組織村民成立了農業機械化服務合作社,建立了良種繁育基地,並打造了“水田招租,私人訂制”的訂單銷售模式,畝收益由原來的800多元提高到現在的1400元。我們的農機服務隊也成為全區承包面積最大的機械化服務隊之一,為種植戶每畝節省資金60元,每畝增產50公斤,帶動百人就業。如今,我們打造的“仁而”牌生態大米,以強化營銷的方式提高附加值,促進了地區水稻產業增產增效、農民增收。

然而,創業過程也不是一帆風順的。我們第一年的水稻“水田招租,私人訂制”項目,由我自己一個人做宣傳、對接、監督工作。我最初的設想就是通過這種形式向農民輸出一個生產標准,向市民承諾一個誠信產品,自己在中間發揮橋梁的作用。通過努力,當年完成了21個訂單,但是這些訂單完成得並不順利,隻有一戶種植戶按照當初約定的種植方式種植了水稻。這件事情使我深深反思,群眾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不是單憑想象就能做好的,帶領群眾致富,更不能忽略客觀實際,要遵守市場規律。供銷間橋梁的作用不是某一個人想做就能做好的,要有完善的監督機制和全面的實施方案,才能讓一個產業按照市場的規律健康運轉。於是,我開始注重幫助當地種植大戶搞生產,引進農業企業完善產業鏈上的支點。如今,我們當地產的大米配送醫大一院、紅星美凱龍等知名企事業單位食堂,在南方多省熱銷,還出口國外。

回首自己的成長歷程,我深深感到,基層是青年成長的沃土,服務群眾是我成長進步的不竭動力和源泉。我感受到一名共產黨員融入人民群眾的快樂。我也無比感恩這個偉大時代的哺育,感恩組織的培養和關懷。在未來的路上,我願意繼續扎根農村,服務基層,將自己的身心牢牢地扎根在家鄉充滿希望的田野上。

《黨支部書記》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沈王一、王金雪)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