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萬資姿:新時代 思想引領要精准“滴灌”

2017年11月27日14:49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萬資姿:新時代 思想引領要精准“滴灌”

作為80后的青年學者,萬資姿第一次坐在人民大會堂第一排,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的十九大報告。從研究黨的理論,到以十九大代表的身份參加黨內政治生活,萬資姿坦言,這些經歷讓她真切感受到新時代的含義:“意味著新起點、新使命、新征程、新思想和新作為。”

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萬資姿判斷,中國青年的發展水平,處於歷史最高點。青年創業、社會參與,社會給青年賦權,是青年發展水平最好的時代。

進入新時代,作為思政課教師,如何對青年進行思想引領?多年從事思政課教學的她,發現其中一些可喜的變化,前幾年,萬資姿在學校經常會遇到這樣一種現象:思政類的書被學生拿來佔座位。

“為什麼呀?不怕丟啊!丟了也沒關系。”萬資姿發現,去上思政課,前三排基本沒人坐,“大家都跑到后面去做自己的事情”。

但是這一兩年,一個明顯的改變就是思政課上,前三排有人坐了,大家越來越重視思政課。談起背后的原因,國家對課程的重視,已經傳導到學生之中,變成了一種自覺的行動。

在萬資姿看來,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國家在各個方面取得的重大發展和變革,讓青年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更加充滿信心,從而增強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認同。

“青年願意去學,黨和國家對青年思想引領的重視,老師在不斷改變引導的方式,學校、團組織也在優化各種各樣的環境。這就導致思想政治教育狀況越來越好。”

不能就思想政治教育而進行教育,這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要讓青年更有獲得感、認同感,從而對國家產生信心,在萬資姿看來,這是社會整體發力的結果。

她注意到,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這樣的政治語言,能直達年輕人內心,幫年輕人解決切實的問題,讓年輕人看到未來的希望,對年輕人很有說服力。

“青年發展整體呈上升趨勢,但是也面臨一些挑戰,比如互聯網時代下,文化傳播的碎片化導致青年認知碎片化。”萬資姿擔心這樣的現象,“這不是青年自己造成的,環境的發展對青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有一次,她在一所高校發現,五門思政類課考試,其中有三門是開卷,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是閉卷考試。學生強烈要求這門課程開卷考試,理由是,所有知識點網上都可以找到。

學校認為,學生以后的考研、考公務員都會涉及這門課程,加之對學生形成認識世界的框架,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一門學科,學校堅持閉卷考試,在課程建設、師資配備上,學校下了很大的功夫。

可是,有的同學並不“買賬”:“互聯網時代,知識都是開放的,網上都有知識點,何苦要考試?”

“網上有的內容,是信息,不是知識。隻有把它記在腦海裡,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才能形成完整的價值判斷。”萬資姿擔心,在新媒體條件下這種碎片化容易導致學生難以構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形成科學的價值判斷。

信息碎片化的時代,如何進行有效的思想引領?把思維框架、正能量,精准地傳遞給年輕人,思政課教師如何做?

“老師要善於‘營銷理論’,我一直主張對青年的思想引領要實行一種‘推銷’。”怎麼推銷?萬資姿注意到,學生從大一到大四,思想認識上會經過理想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批判現實主義四個階段。

思想政治教育,切記不能大水漫灌,而是要精准滴灌。她的秘訣是,在不同的階段用不同的策略。

比如,剛進入學校,大一、大二學生相對比較迷茫,這個時候思政課教育要注重對學生“推銷式引導”,既要明確告訴學生什麼是對的,還要告訴他們這些科學理論有哪些特點、為什麼要選這個不選那個。

老師善於推銷理論,其實並不簡單,不僅自己要真信——有自信。而且要有足夠的知識儲備,讓別人相信——他信。

在課堂上,她也會遇到這樣的交鋒。有一次上課,她講到我們要堅定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就有一個學生站起來問:“萬老師你是黨員吧?那麼你信不信共產主義能實現?”

“我相信共產主義能夠實現,我的信仰就是共產主義信仰。”

結果學生反問:“你又活不到那個時候,你怎麼確定共產主義能實現?”

萬資姿用同樣的方式反問:“你信仰什麼?”學生回答信仰宗教。

萬資姿說:“你沒有看到過神,為什麼要信仰呢?”萬資姿明白,光靠語言上的反問,不能讓這位學生信服。“相信且希望實現,即便自己看不見,並為之而奮斗,這就是一種信仰。當時中國共產黨成立,當時年輕人或許沒想到我們這個時代會有這樣的發展高度,可是我們已經實現了,這就是信仰的力量”。

作為老師,萬資姿坦言:“我可以用馬克思的人道主義証明共產主義的科學性,為人類奮斗、符合人類發展規律的就是科學的。”但是,有時候,用感性的方式來解釋,效果反而比理性的方式更好。

對於大三的學生,除了用引導的方式,還要讓學生參與進來,激發他們的主人翁意識。面對大四學生,她主張直接授權式教學:“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己來討論,老師最后結合理論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萬資姿發現,這種授權式的學習,不僅適合大四學生,對於青年團干部培訓,也有很好的效果。“你覺得我們哪項政策不合理,你來設計。”這樣的方式會在潛移默化中培養青年的大局意識。

理論自信的背后,要給年輕人更多的社會參與和理論參與。一方面要建立青年社會參與的渠道,另一方面也要直面現實問題,面對現實問題時,理論千萬不能躲躲閃閃。要避免一個誤區:思想引領,就是整天談理論、談價值觀。

萬資姿打了一個生動比喻:“要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當作鹽,而不是飯。不能整天吃鹽,不吃飯吧。炒菜時放點鹽,天天如此,等哪一天突然沒有這點鹽了,就覺得索然無味。”

談價值觀,絕對不是大水漫灌,而是精准滴灌,要潤物細無聲。如果在課堂上,老師仍然照本宣科,用理論來壓制學生,不僅說服不了年輕人,而且會適得其反。

在課堂上,萬資姿經常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質疑和批判。萬資姿最高興的就是能有學生來打敗自己。“越是特立獨行的學生,越是能看出其具備了一定的能力。”在萬資姿看來,允許青年在批判過程中挑戰權威,加以正確引導,青年就會源源不斷產生創造力和創新力。(記者章正 杜沂蒙 實習生陸夢穎 馬賽)

(責編:孫爽、楊麗娜)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