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葉朗: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大學的重要使命

2017年11月23日14:48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葉朗: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大學的重要使命

葉朗近照 北大供圖

【眾說十九大·文化篇】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中國文化歷史悠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論內核、精神價值、道德規范、審美特色,需要我們下功夫深入研究和闡釋。由於大學特別是著名大學聚集了一大批知名學者,並且這些學者往往從事各文化領域的重大課題研究,因此,在這方面大學有獨特的使命。

首先,我們要下功夫深入研究和闡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拿北京大學來說,湯用彤、胡適、馮友蘭、熊十力、張岱年等前輩學者對中國傳統哲學的研究和闡釋作出了很大貢獻。最早的兩本《中國哲學史》就是胡適和馮友蘭先生寫的。宗白華、鄧以蟄等前輩學者對中國傳統美學和中國傳統藝術的研究和闡釋也作出了很大貢獻。中國傳統文學研究亦是如此,從現代的《紅樓夢》研究來說,北京大學就是一個重鎮。

為了傳承、發揚這個傳統,我們先后成立了“北京大學美學與美育研究中心”“北京大學昆曲傳承與研究中心”“北京大學曹雪芹美學與藝術研究中心”。20世紀90年代,我們邀請30多所大學、140余位學者,前后花了12年時間,編撰出版了1100萬字的《中國歷代美學文庫》,這是一部中國傳統美學、中國傳統藝術的巨型思想庫和資料庫。進入新世紀,我們又編寫了8卷本的《中國美學通史》和7卷本的《中國藝術批評通史》,於2014年和2015年出版。這三套書的出版,被學術界稱為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的基礎性工程。

同時,我們不僅在大學中開設傳承中華優秀文化的課程,還開設中華文化的網絡共享課。在這方面,北大往往開風氣之先,例如,大學的古琴教育和昆曲教育都是北大首開其端。我們繼承這個傳統,2010年開設《經典昆曲欣賞》的全校公選課,到現在為止已有7年時間。昆曲作為一項傳統的經典藝術,正在逐漸滲透進當今大學生的血液之中。

我們試圖在“互聯網+”的新形勢下,利用網絡平台,逐步創造一種新型的人文藝術通識課,在高等院校中營造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弘揚中國精神的濃厚氛圍。我們要引導大學生接近中華文化的經典,使他們熟悉經典,閱讀經典,欣賞經典,熱愛經典,深化他們的中國文化的根基意識。

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要堅持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用馮友蘭先生的說法,對中外優秀傳統文化,我們不僅要“照著講”,而且要“接著講”。“接著講”就是創造性地轉化和創新性地發展,“接著講”就是在繼承前人基礎上,實現對前人的超越。

就美學和藝術學領域來說,我們著重思考的是,在吸收和融合西方學術成果的同時,如何體現中國精神和中國特色。在這方面,我們做了一些嘗試。我們的美學、藝術學基本理論要想體現中國眼光,體現中國立場、中國精神、中國特色,最重要的是我們在美學、藝術學理論的核心區域要有新的理論創造,要從大量的歷史資料中提煉出具有強大包孕性的概念和命題,形成一個穩定的理論核心。這又要求我們對中國傳統的美學和藝術學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並在此基礎上實現創造性地轉化。

(記者 晉浩天整理)

(責編:孫爽、楊麗娜)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