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07日09:37 來源:光明日報
天津醫大新生在開學典禮上進行醫學生誓言宣誓。天津醫科大學供圖
天津醫大師生進行義診。天津醫科大學供圖
天津醫大學生收看學習十九大報告。天津醫科大學供圖
【十九大精神進校園進課堂】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新中國成立后建立的第一所高等醫學院校,天津醫科大學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牢牢把握“培養德高醫粹的醫學人才”這一根本任務,認真貫徹“四個服務”的總要求,以一流學科建設為引領,培育良醫、精研醫術、服務人民。
立德為先塑醫魂
“德高醫粹”,這是天津醫科大學自成立之日起確立的育人理念和人才培養目標,也是這所學校一直所秉持的“大學精神”。
德者,醫之魂也!
溯其源者,言傳身教。前有天津醫科大學首任校長、中國臨床內分泌學奠基人之一朱憲彝臨終“四獻”——獻遺體、獻藏書、獻住宅、獻存款,完成他“醫學家最后的歸宿”之遺囑﹔后有眼視光學院姚進教授、附屬總醫院王振杰醫師用自己的遺體為學生上完“最后一課”。如今,在該校設立的“生命意義展廳”內,老校長的遺體標本和感人至深的遺囑已成為最聖潔的“教材”,在此瞻仰先賢、感悟生命意義,是每一名“天醫人”入學和畢業時的立德必修課。
以此為基礎,近年來天津醫大逐步構建起以生命意義教育、醫學倫理教育、職業道德教育為骨架的校園文化體系,通過課程教學、情境教育、社會實踐等系列措施,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不斷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開學典禮上,“醫學生誓言”宣誓儀式讓初入校園的莘莘學子目光堅毅,牢記“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使命在肩﹔一年一度評選“最美白衣天使”頒獎典禮,集中呈現出全校護理工作者、教育者無私奉獻的“南丁格爾精神”。
追其流者,繼往開來。作為全國最早開展志願服務的高校之一,天津醫大志願者的足跡遍布全國城市鄉村,數百個服務基地相繼建立。全校師生和醫務工作者人人都是注冊志願者,人均義務服務時間累計100小時以上。作為在天津市首倡造血干細胞無償捐獻的單位,天津醫大已有25名畢業生和校友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天津市每8位成功捐獻者中就有一位來自該校。近日,就在天津醫大第16次造血干細胞採血入庫活動現場,來自基礎醫學院的張不凡同學成為天津市第80000例、天津醫大第6000例無償捐獻造血干細胞採集者。作為一名預備黨員,張不凡和他的同學們身體力行著“德高醫粹”的精神。今年9月19日,麻醉專業畢業生王胤時隔十年之后,信守承諾捐獻了造血干細胞。在寫給受捐者——一位12歲的小弟弟的信中,他說:“兩條生命軌跡因這千萬分之一的緣分有了交點,作為捐獻者能給你帶來生的希望之火,我很幸運……”
在汶川、玉樹地震災區,在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防控救災搶險中,天津醫大7所附屬醫院的2000名醫務工作者奔赴前線,挽救生命,展現“天醫情懷”。附屬眼科醫院歷時10年開展“健康光明行”,深入湖北、陝西、新疆、甘肅等地實施白內障手術2000多例,為患者帶來光明,同時培訓當地眼科醫生,留下一支“不走的醫療隊”,彰顯“天醫品質”。
不久前,天津醫大入選國家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行列。顏華校長表示:“這是對我校堅持‘德高醫粹’辦學方向的充分肯定,我們將不負使命,砥礪前行,努力培育德才兼備的醫學人才。”
精益求精窮醫道
隻有培養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夠成為世界一流大學。對醫學院校來說,一流人才意味著不僅“德高”也要“醫粹”。
激光醫學專家顧瑛院士帶領團隊在國際上首創血管靶向光動力療法,對鮮紅斑痣真皮淺層病變的毛細血管網進行精確選擇性治療,比國際治療“金標准”的治療有效率高20%~30%,為我國數百萬鮮紅斑痣病人帶來福音。作為天津醫大學子,顧瑛高揚“天醫志氣”,成為后學的楷模。
在追求“醫粹”的探索之路上,天津醫大始終腳踏實地奮力前行:批准立項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連續3年突破160項,發表SCI收錄論文數每年平均增長30%左右。2016年,以天津醫科大學為作者單位發表SCI收錄論文1431篇,天津醫大的學術影響力日益增長,被教育部等3部委評為“211工程三期建設效益顯著單位”。
為適應時代發展和社會需求,天津醫大在全國醫學院校中率先將7年制臨床醫學專業調整為“5+3”一體化學制,同時開設8年制兒科學。學科建設的創新舉措,在提高學生培養質量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效。天津醫大的學生在各級各類學科競賽中頻頻斬獲佳績,先后榮獲全國高等醫學院校大學生臨床技能總決賽二等獎、華北賽區一等獎,在第4屆基礎醫學創新論壇暨實驗設計大賽上獲全國一等獎。2016年,天津醫大獲批為“科技部創新人才培養示范基地”。在ESI發布的最新數據中,該校5個學科進入全球前1%排名,在國內高校綜合排名第59位。
要盡快躋身一流大學行列,就要營造出“近悅遠來”的創新環境。近5年來,天津醫大持續實施“高端人才集聚計劃”“杰出青年學者支持計劃”,用真情打動人才,用事業吸引人才,面向海內外大力引進和培育了一批學術領軍人才和學科帶頭人。眼下,以中國科學院院士尚永豐、“長江學者”艾玎等學術領軍人才為主力的科研創新團隊,正在組成一個個學術方陣,瞄准國際前沿課題,發揮聰明才智奮力攻關。按照“國家急需、世界一流”的原則,天津醫大與南開大學組建了天津醫學表觀遺傳學協同創新中心﹔聯合北京大學、華大基因有限公司、阿斯利康、瑞典卡羅林斯卡分子醫學中心等研究機構和企業,就惡性腫瘤、心腦血管和代謝性疾病共同開展科研攻關……
在2017年開學典禮上,面對一張張渴望成為“白衣天使”的青春面龐,顏華校長充滿激情地說:“醫生,是一個最需要具有家國情懷的職業。‘德高醫粹’的醫學生要將‘服務社會、守衛健康’作為一生的追求與擔當。天津醫大培養的就是這樣立德修身、窮極醫理、能夠令患者將性命相托的未來醫者。”(陳建強 通訊員 王英)
相關專題 |
·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