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期刊選粹>>《刊授黨校》

像周總理那樣注重細節

楊詩

2017年11月01日10:59    來源:刊授黨校

作為共和國“總管家”,周恩來夙夜在公,日理萬機。在管理國家、領導建設中,他駕馭全局、主抓大事,同時還重視細節,善於用數字來思考問題、進行決策。這是周恩來從事領導活動的又一個突出特點。

周恩來被人譽為“政治天才”“行政奇才”。在參與領導中國革命與建設的過程中,他既長於政治全局的把握、善於經濟全局的運籌、精於外交全局的謀劃,還講究周到全面、非常注重細節、堅持一絲不苟。將抓好大事與注重細節有機結合,既舉重若輕又舉輕若重,由此構成了周恩來獨特的領導風格和領導方法。

領導者要學習周恩來的領導方法,看輕細節的領導者更應當從他的示范中認清自己的不足,做到在抓大事的同時也不忘重細節。

注重每一個重要細節

周恩來從事領導活動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在遇到重大問題時會親臨第一線,認真調查研究,進而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意見,作出符合實際的科學決策。與此同時,他還會考慮到某些細節問題,這些細節雖然很小,但是卻很重要,構成大事中的關鍵環節。

1963年5月1日,我國自行研制的首艘萬噸貨輪“躍進號”在駛往日本途中不幸沉沒。對於沉船原因,外電議論紛紛,被救回來的船員也眾說不一,有的認為是被某國魚雷擊沉,有的認為是觸礁。在這種情形下,周恩來指示有關部門:“待情況弄清后,再發表正式聲明。”為了弄清“躍進號”沉沒的真正原因,周恩來提出,“須到現場進行海中調查”。

與以往遇到重大問題時總是親臨第一線相同,5月12日周恩來來到上海,親自聽取調查“躍進號”失事原因的准備情況匯報,並決定派海軍編隊到失事地點進行調查。他要求東海艦隊司令員、政委帶隊負責調查,“抓住帶關鍵性的問題不放,一抓到底”。

周恩來深知,深海潛水探測取樣是調查“躍進號”沉沒原因的一個重要環節,而完成這一任務的前提首先要確保潛水員的安全。為此,周恩來親自來到加壓試驗現場,檢查潛水員的安全問題。他關心地問潛水員:“感覺怎麼樣?能適應嗎?”得到潛水員肯定的回答后,周恩來皺起的濃眉才舒展開。接著,他又問身邊的幾位負責人:“‘躍進號’裝了那麼多玉米,船沉以后,船艙已破,玉米會流出來,鯊魚肯定要去吃,潛水員的安全怎麼辦?”幾位負責人被總理問住了,隻好承認“沒有考慮到這個問題”。周恩來批評說:“這麼大的事,你們怎麼能不考慮呢?”周恩來考慮問題之周密、將細節看得如此之重要,使幾位負責人受到很大的教育。更讓他們感動的是,為了確保深海潛水探測取樣萬無一失,周恩來第二天又親自前往吳淞口,登上艦艇逐一檢查出海的准備情況。通過深海搜索探摸作業,終於確認“躍進號”“因觸礁而沉沒”,新華社隨即發表了聲明。中國政府的務實態度,受到外電的普遍贊揚。

領導者自然應當抓好大事,但這樣就可以忽視細節嗎?須知,細節有時也很重要,會決定大事的成敗。在調查“躍進號”沉沒原因過程中,周恩來之所以親自到加壓試驗現場、登上海軍艦艇過問和督查,是因為其中的細節既關系到潛水員的安全,又關系到深海潛水探測取樣的成功。周恩來用自己的示范行動告誡領導者:在抓大事的時候,千萬不可忽視重要細節。

關系到人民吃飯問題,可不是小事

作為共和國“總管家”,周恩來夙夜在公,日理萬機。在管理國家、領導建設中,他駕馭全局、主抓大事,同時還重視細節,善於用數字來思考問題、進行決策。這是周恩來從事領導活動的又一個突出特點。

三年困難時期,周恩來為了安排好全國人民的吃飯問題,嘔心瀝血,日夜操勞。從1960年6月到1962年9月,兩年零四個月裡,周恩來就有關糧食問題的談話達115次。他不僅聽匯報、作指示,還和糧食部負責同志一起逐省逐項地算賬,糧食庫存多少,每月銷售多少,夏糧下來能增加多少,可調出多少,等等,都做到了如指掌、胸中有數。

1961年3月,周恩來與糧食部負責同志一起研究各省的糧食調撥安排。周恩來親自排出表格,相加數字,結果出現了5000萬斤的差數。為了弄清這一問題,他一個省一個省地核對,一筆一筆地計算,但數字還是無法平衡。周恩來思考了片刻,然后問糧食部負責同志:“當時研究調出時,給浙江省加上5000萬斤,加了沒有?”經總理提醒,糧食部負責同志猛地想起,是他們漏記了,問題就出在這裡。總理親自核算、糾正差錯,給糧食部負責同志上了一堂注重細節的教育課。

在主抓糧食這件大事上,周恩來親自動手,設計了一張《中央糧食調撥計劃表》。從這張表上,能夠一目了然地反映出省間調撥和中央糧食收支情況(這種表是安排中央糧食收支調撥計劃、檢查執行情況的有效方法,至今仍在使用)。周恩來還仔細審閱每一張糧食報表和糧食計劃表,認真計算每一個數字,周密安排和調撥糧食。據統計,在保存的當年總理辦公室退給糧食部辦公廳的32張報表中,周恩來的筆跡共有994處之多。僅在《1962年至1963年度糧食包產產量和征購的估算》這張表上,總理就用紅藍鉛筆作標記145處,調整和修改數字40處,在表格邊上進行計算6處,批注數字70處,批注文字7處。它們生動地記錄了周恩來在三年困難時期為了解決全國人民的吃飯問題,所付出的智慧與心血。

有一次,為了核實糧食數量,周恩來已經連續工作了17個小時。送藥的護士走進總理辦公室,看見他仍然在聚精會神地計算,便心疼地說:“總理,像這樣具體的技術性工作,不好讓別的同志幫你做一下嗎?”周恩來聽了嚴肅地說:“你說這是具體的技術性工作,怎麼能這麼看呢?這可不是小事,關系到億萬人民吃飯的問題。”

細節不是小事。在周恩來看來,具體數字是管理國家、建設國家的重要依據,它們既關乎國計民生,也關乎正確決策,所以,要確保數字的精准,不能出現任何差錯。否則,就會給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損失。領導者都應該像周恩來那樣,在抓大事的時候也重視細節、重視數字,親自算賬、善於算賬,掌握和熟知有關數字,以此作為正確決策的具體依據。

無微不至地關懷他人、愛護他人

李先念說:“善於團結人是周恩來的突出長處。”周恩來雖然身居高位,但是卻從不擺官架子,總是和藹真誠,時時處處地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無微不至地關懷他人、愛護他人。即便公務再繁忙,周恩來也不忘從細微處做人的工作,平等對待每個人,注意維護其自尊心。這是周恩來從事領導活動的另一個突出特點。

周恩來經常出席外事活動,這方面的新聞稿件,一般都要經過他本人審閱。原來國宴上沒有記者席位,趕寫新聞稿的記者常常餓肚子。有一次,周恩來在審閱新聞稿的同時發現了這個細小的問題,便當即對外交部的同志說:“你們和記者都是工作人員嘛,你們可以參加宴會,為什麼記者就沒有飯吃?”根據總理的指示,從此國宴上專門安排了記者席位,採訪的記者有了這一暖人的待遇。外國使館根據對等原則,在他們的領導人舉行答謝宴會時,也開始正式邀請中國記者參加。周恩來為記者“爭” 待遇,看似一件小事,卻折射出其尊重記者、平等待人的高尚品格。

對於來訪的外國客人,周恩來也會給予充分的尊重,恰到好處地維護其自尊心。1972年9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問中國,隨同的有外相大平正芳、內閣官房長官二階堂進等。29日,中日兩國政府正式簽署聯合聲明,中日兩國恢復邦交。30日,周恩來陪同田中角榮一行到滬訪問,上海市舉行歡迎宴會。大平正芳出任田中內閣外務大臣不久,就促成了首相訪華、實現了中日兩國邦交正常化,因此異常興奮。在歡迎宴會上,他到處敬酒,頻頻舉杯,連連暢飲。田中角榮見了,驚訝地說:“喲,大平君,不得了,這麼能喝酒啊?大平君今天大功告成,太高興了,開懷暢飲,從沒看到他這麼喝酒的,他酒量如此之大我也是第一次知道啊。”中方翻譯林麗韞聽了田中角榮這番話,當即翻譯給了周恩來,細心的總理記在心裡。過了一會兒,他對林麗韞說:“小林,你跟我走。”說著,周恩來從座位上站起,端著酒杯來到大平正芳敬酒的那張餐桌。周恩來先向全桌的主人、客人敬酒:“為中日友好、為客人的身體健康干杯!”然后,他婉轉地勸阻暢飲的大平正芳說:“大平先生,請同我們一起回座位吧。”大平正芳帶著些許清醒,跟隨中國的總理回到了宴會主桌。周恩來用婉轉的話語和巧妙的行動,避免了大平正芳在歡迎宴會上大醉失態,出現尷尬的情形。

領導活動主要是做人的工作。有些領導者不懂得這個道理,一味就工作而抓工作,輕視人在其中的積極創造作用,更不會從細微處尊重人、關懷人。周恩來則恰恰相反,非常重視做各種人的工作,並且在細微之處見真誠。這不僅是他一貫的領導方法,也是其人格魅力所在。領導者要向周恩來學習領導方法,也要向他學習做人。

 《刊授黨校》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沈王一、王金雪)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