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直面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生態文明建設按下“快進鍵”

記者 劉 毅

2017年10月28日09:3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生態文明建設按下“快進鍵”(綠色焦點·砥礪共建美麗中國①)

確了“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奮斗目標,把“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納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生態文明建設提升到新的高度,有了清晰的時間表、明確的路線圖。碧水藍天、空氣清新的美麗中國,讓人滿懷期待。

十九大報告中,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的相關內容,有哪些突出亮點?下一步怎樣攻堅克難、擼起袖子加油干,為保護生態環境作出我們這代人的努力?本報記者採訪了多位專家學者和基層干部群眾,請他們談認識,講體會,建真言,獻良策。

“十九大報告中,生態文明建設有關內容篇幅很大,分量很重。能源、環境、氣候變化工作者都非常關注,非常興奮!”國家能源委員會專家咨詢委員會副主任、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對記者說。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十九大對新時代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的相關部署,站位高、決心大、目標明、舉措硬,連日來引發國內外廣泛關注和熱議。

從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認識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十九大明確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歷史性變化,黨章根據這一重大政治論斷作出了相應修改。

1956年黨的八大就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1981年召開的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社會主要矛盾,確定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判斷一直沿用至十九大之前,長達60多年。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常紀文表示,十九大作出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重大政治論斷,對於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極其深遠的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創造了“中國奇跡”。然而,粗放的發展方式,也使我國在資源環境方面付出沉重代價,積累了大量生態環境問題。生態環境成為國家發展的短板,成為人民生活的痛點。

過去五年,我國大力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顯著成效。不過,生態文明建設仍然任重道遠,優質生態產品仍然總體短缺,人們迫切呼喚清新空氣、青山綠水。在很多地方,過去人們盼溫飽、求生存,現在則是盼環保、求生態。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重大政治論斷,讓我們進一步加深了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認識。這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常紀文認為,“一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包括對美好生態環境的期盼﹔二是環境問題的出現,根本原因還是發展不平衡和不充分﹔三是環境問題的解決,還是要靠平衡發展和充分發展。十九大報告對生態環境問題的現狀、產生原因及其解決路徑的重大判斷和部署,是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常紀文說,國家策略的制定與實施必須基於社會的主要矛盾,矛盾定位如果不符合實際,行動戰略及其部署就可能會出現偏差。深刻認識和把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有助於我們把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和資源緊缺等問題放在全局發展中統籌考慮、妥善解決。接下來,各級黨委、政府將更加重視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在推進綠色發展、解決突出環境問題、保護生態系統、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等方面邁出更大的步伐。

“美麗”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必須達到的目標

在實事求是科學判斷社會主要矛盾的基礎上,十九大做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把“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確立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按照這一藍圖,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生態文明將全面提升。十九大把解決生態環境問題,明確納入了黨和國家的戰略發展目標。

杜祥琬表示:“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中的‘美麗’二字,意義重大。‘美麗中國’成為我國實現到2035年、2050年奮斗目標的必要條件,成為不可缺少的內容。生態文明建設進一步明確了戰略方向和目標。”

“‘美麗’涵蓋的范圍非常寬廣,要求很高,是滿足人民需求和實現永續發展的迫切需要。十九大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有利於淘汰落后產能,發展綠色、低碳產業,為經濟增長、國家發展增添新的動力。”杜祥琬說,“今后幾十年,我國的經濟發展將不只是總量的增長,而且發展質量和效益將大幅提升。”

中國工程院院士、林學及生態學專家沈國舫院士認為:“‘美麗’必須以優良的生態環境為前提,以‘美麗’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必須達到的目標,這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綠化標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55年,毛澤東主席向全國人民發出了‘綠化祖國’‘實行大地園林化’的號召。‘大地園林化’,那時還沒有經濟條件,做不到。現在,國家的經濟實力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林業和園林事業將有更大的發展。”

“美麗中國不僅空氣、水、土壤環境質量要好,而且景觀要好,生態文明建設加碼了,對一系列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沈國舫說。

沈國舫指出,解決生態環境問題,最終要靠高質量、高效益的發展。例如,目前國家和地方對公益林的生態補償,區域差別很大,多的省份40—60元一畝,少的省份10—15元一畝。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就不可能達到充分的、合理的生態補償。

給出了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具體任務清單

十九大不僅擘畫了美麗中國的宏偉藍圖,而且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方方面面,給出了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具體任務清單。

報告中要求“加強固體廢棄物和垃圾處置”,這是黨代會報告中第一次提到這個問題,杜祥琬注意到了這一點。他說:“我認為這是中國現代化要邁過去的一個坎,這一舉措契合了時代的要求和老百姓的要求。處理好垃圾問題,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目前走在我們的前頭,這是一個國家走向現代化的標志之一,是美麗中國的一個要素。垃圾圍城、垃圾圍村,哪來的美麗中國?”

全國政協常委、億利資源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文彪認真聆聽了十九大報告,備受鼓舞。“報告中提到,‘構建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我們在庫布其綜合治理沙漠中摸索出來的庫布其模式,就是這樣做的:政府政策性支持、企業產業化投入、農牧民市場化參與。”

今年9月份,聯合國環境署在內蒙古鄂爾多斯發布了《中國庫布其生態財富評估報告》,這是全球首部由聯合國官方發布的生態財富報告,用科學量化的評價結果肯定了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成就。報告顯示,庫布其沙漠共計修復綠化沙漠969萬畝,創造生態財富5000多億元人民幣。王文彪強調:“這份生態財富的創造,歸功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也是這個理念造福中國、影響世界的鮮明例証。”

“學習十九大報告后,我感覺我們的路子走對了,吃了定心丸,更有信心繼續治理沙漠,因地制宜推廣成功實踐。”王文彪說。

十九大報告提出,提高污染排放標准,強化排污者責任﹔堅決制止和懲處破壞生態環境行為。內蒙古包頭市環境監察支隊支隊長張強表示:“我們環保執法者的底氣將更足,腰杆將挺得更直!”

張強切身感受到,地方黨委政府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生態底線”和“生態紅線”意識日益增強,環境質量在持續變好。“我們將切實貫徹落實好十九大精神,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加快整改中央、自治區環保督察反饋問題,盡快補齊短板、完善長效機制。與此同時,持續開展‘環保利劍’‘守護藍天’系列專項行動,對環境違法行為嚴懲重罰,保持高壓態勢。”

生態文明建設已經按下了“快進鍵”。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一個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看得見星星、聽得見鳥鳴的美麗中國,正漸行漸近。

(責編:閆妍、王金雪)
相關專題
· 十九大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