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期刊選粹>>重慶當代黨員

隘口脫貧“突圍戰”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隘口鎮脫貧攻堅“戰場”掃描

2017年10月26日15:03    來源:當代黨員

2017年9月14日上午,記者來到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唯一的一個市級深度貧困鄉鎮——隘口鎮。

初次踏上隘口這片熱土,內心不覺有些激動。

早就聽聞,隘口鎮山高坡陡,地勢險要,戰略位置重要。當年,賀龍領導的紅三軍在此與敵人進行過數次戰斗,其中的倒馬坎之戰,更是名揚四方,為創建蘇維埃紅色政權掃清了障礙。

一直以來,正是因為山多地少、偏遠閉塞,阻隔了隘口人向外發展的步伐。

時光流轉,隘口鎮在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新長征路上,又迎來了新的歷史性發展機遇。

選派“尖兵”

“你們這次採訪,可以見見富裕村的趙書記,他呀,硬是要得,村民們都很愛戴他……”

剛落腳隘口鎮,一位鎮干部就忍不住向記者“推介”起採訪對象。

從這位干部真誠而生動的介紹當中,記者得知,這位“趙書記”是秀山縣殘疾人聯合會派駐到富裕村的“第一書記”,名叫趙茂興。在他的傾心幫扶下,富裕村逐漸變得名副其實。

在隘口鎮政府樓前,記者見到了頭生白發、身材微胖的趙茂興。

“富裕村的情況我熟悉,我來帶路。”二話不說,趙茂興便帶著我們往富裕村進發。

行走在富裕村,村組道路、人行便道猶如“毛細血管”向四處擴散,村便民服務中心、村衛生室等服務設施一應俱全﹔村容干淨整潔,鄰裡和睦融洽﹔漫山遍野的核桃樹迎風搖曳,長勢喜人……

“富裕村變化真大呀,以前簡直做夢都想不到會有今天的樣子。”同行的鎮干部說。

這一聲感嘆也道出了富裕村人心中多年的酸楚與艱辛。

隘口鎮集革命老區、邊區、山區、庫區、林區為一體,基礎設施差、生存環境差、主導產業帶動能力弱,貧困程度較深。而富裕村作為隘口鎮最邊遠的貧困村,這些問題更加突出。

像富裕村這樣的貧困村要想脫貧摘帽,關鍵在哪?

採訪途中,記者不時聽到“趙書記,你來了呀!”“趙書記,進來喝杯開水!”這樣的話語,還有不少村民隔著老遠見到趙茂興,都會跑過來,隻為了打聲招呼、問個好。

其實,答案就藏在人們口中這一聲聲親切的“趙書記”,以及其他各個貧困村的“李書記”“王書記”之中……

提振士氣

兩年前,年過半百的趙茂興作為駐村“第一書記”初次來到富裕村,心裡就很不是滋味。

“到村后,發現這個名叫富裕村的地方,分明就是個蕭條破敗的窮山溝,跟‘富裕’一點都沾不上邊。”趙茂興回憶說。

當地人除了物質上貧窮,在精神上也一樣貧窮。

在走訪調研中,趙茂興有一次來到貧困戶楊再棟家,剛步入那年久失修的木屋,一股刺激氣味扑鼻而來,蓬頭垢面的楊再棟,目光呆滯地抽著旱煙,他家遍地都是家禽的排泄物,幾乎沒有可以讓人下腳的地方。

“屋子還是要經常打掃嘛,干淨了自己住起也舒服。”趙茂興說。

“肚子都填不飽,講衛生又有什麼用?”楊再棟滿臉不屑地回應道。

這一幕深深地刺痛了趙茂興的心,也讓他更加認識到扶貧先扶“志”的重要性。

由於長期與貧困為伴,在富裕村乃至隘口鎮,像楊再棟一樣對脫貧致富不抱希望的村民大有人在。

為了讓村民樹立脫貧的信心和勇氣,消除“等、靠、要”思想和畏難情緒,趙茂興決心從楊再棟這裡打開突破口,為村民樹立“扶志”的典型。

此后,趙茂興一有空就往楊再棟家跑,給他做思想工作,幫他打掃衛生、整理家務,不時還送一些自己掏錢購買的洗漱用品。

“趙書記,你這樣對我,我再像以前一樣,啷個對得起你喲!”終於,楊再棟的雙眼濕潤了,立下脫貧決心。

緊接著,趙茂興趁熱打鐵,連續放出勵志“大招”:搜集和挑選一些殘疾人自強不息、艱苦創業的故事,刻錄成光碟,一個組接著一個組地播放給村民看。同時,趙茂興還與村裡其他扶貧干部一道,經常關心和慰問村裡的貧困戶,想方設法解決他們生活中的困難,並通過完善村規民約、加強精神脫貧宣傳、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等措施,引導村民立脫貧之志。

就這樣,富裕村逐漸形成比拼趕超、勤勞致富的良好風尚。如今在楊再棟家,臥室、廚房等都收拾得干干淨淨,屋裡屋外早已煥然一新,而他在產業發展方面也一樣不落后於別人。

攻克堡壘

離開楊再棟家,我們乘坐的汽車繼續沿著高山峽谷間的山路蜿蜒而上。

隨著海拔不斷升高,視野也漸漸變得開闊起來。站在富裕村大龍門組的山頭上放眼望去,一條條硬化路網狀分布,將連綿的群山串聯起來。

道路連起的不只是大山,還有山區群眾的心。

以前,村裡沒有一條像樣的通組公路,基礎設施極其落后,村民一年到頭也就趕場一兩次,更不用說發展產業項目了。

“即便村民養點牲畜、種點經濟作物,也很難銷售出去,常常隻能看著農作物爛在地裡。”富裕村黨支部書記熊朝文說。

交通,成為阻擋在富裕村發展道路上的一座頑固堡壘。

為此,當全村村民脫貧致富的熱情被激發后,趙茂興又開始從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凝聚扶貧隊伍戰斗力入手,團結村“兩委”一班人,堅持吃在村、住在村、干在村。同時,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引導黨員積極投身到基礎設施建設、村容環境整治等重點工作中來,並多次組織召開院壩會、群眾大會,群策群力共謀富裕村發展之計。

村民們說,我們想修路、想脫貧,但缺乏資金,也沒人帶頭組織。

趙茂興說:“隻要你們想要脫貧,發展的資金由我們扶貧干部來落實。”

於是,趙茂興等人馬不停蹄地跑到縣上協調相關部門,最終從縣扶貧辦和縣殘聯等部門整合了資金1000多萬元,讓村裡的基礎設施建設得以“火力全開”,修通了連接各個村民組的20余公裡的硬化路,整治了河堤等,一舉解決了村民的用水問題、出行問題和運輸問題。

沖鋒陷陣

時針指向下午3點,冒著絲絲細雨,穿過叢林灌木,記者來到富裕村一片高海拔的山坡上,蔥綠的核桃樹挺立在泥土中,有些已經挂出了碩大的核桃。

“看這些核桃樹長得多乖!”“這顆核桃樹挂的果是最大的!”趙茂興難掩內心的喜悅,不停地向記者介紹。

在旁人看來,趙茂興對核桃種植已經近乎痴迷。

“正因如此,別人計算栽種的核桃樹是按畝算,趙書記是按株算,具體到哪個地方的核桃樹挂了果他都一清二楚。”同行的一位鎮干部說。

趙茂興如此傾心投入,是因為他明白這些核桃樹在當地村民心中的分量有多重。

要想讓村民富起來,必須要有產業的帶動。就在村民卯足了勁,准備在脫貧產業方面“沖鋒陷陣”時,趙茂興順勢為村民指出了發展產業的“主攻”目標。

“富裕村平均海拔在1300米左右,氣候適宜,是種植核桃的好地方。”趙茂興說。

原來,趙茂興從入村起,就開始思索如何打造和培育富裕村的支柱產業,經過多番論証、比較,最終相中了核桃產業。

思路既定,趙茂興與扶貧干部開始廣泛動員村民,帶著村“兩委”成員和村民代表外出學習核桃種植技術和經驗,引進綿陽金土地農業有限公司,建起了200畝核桃示范林,帶動全村發展核桃3000多畝,實現了核桃產業全覆蓋。

富裕村的核桃產業只是隘口鎮因地制宜推動“一村一品”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如今,隘口鎮在鞏固1.4萬畝金銀花產業基礎上,引導各村結合實際發展黃精、茶葉、核桃等多種產業,丹參、天麻、天冬等中藥材也在全鎮適度發展,基本形成了“一村一品”的產業格局,有效促進了農戶穩定增收。(記者 譚詩賞)

重慶《當代黨員》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沈王一、王金雪)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