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期刊選粹>>四川黨的建設

構造“共享黨建”夯實執政根基

官明輝 李燕林

2017年10月26日15:38    來源:四川黨的建設

“兒女不在身邊,多虧你們照顧我們這些上了歲數的人,現在社區簡直成了咱們的第二個家。”10月11日一大早,在成都市溫江區柳城街道光華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幾位帶東北口音的老人正和社區工作人員說說笑笑,親熱得就像一家子。

近年來,成都市圍繞 “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定位,緊扣大城市城鄉社區發展治理的特點和規律,通過組織紐帶、情感紐帶、利益紐帶,探索出以黨組織引領為核心,以街道社區、駐區單位以及行業領域為支撐的城市基層“共享黨建”新機制,進一步夯實了黨在城市的執政根基。

整合資源 給居民建個溫暖的家

時尚大氣的市民廣場,干淨優雅的綠化環境,周圍聚集著7大商住樓盤兩萬多居民、8大商業綜合體1121個企業和商家……2013年才成立的柳城街道光華社區居民文化程度和收入普遍較高,由於90%以上的居民屬於外來購房落戶,鄰裡之間人際關系淡漠,企業之間缺乏交流溝通……“一個新型的高端社區,就像是冰涼的‘鋼筋水泥森林’,沒人情味哦。”不少市民感嘆。

“怎樣讓新型社區的居民對社區有大家庭般的歸屬感?進而激發熱愛社區、參與社區治理的激情?”柳城街道黨工委針對光華社區的實際情況,整合轄區內26家行政單位、“兩新”黨組織建立區域化黨建聯席會,構建起“社區黨委、小區商圈黨支部、樓宇黨小組”的三級多網組織體系,成為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紐帶。

區域化黨建聯席會積極發揮資源整合、協調聯動作用,各黨支部、黨小組舉辦了夢想秀、法律講堂、相親聚會、樓宇文化節等一系列活動,借助青年之家、知識氧吧、公益項目等平台,依靠微信、QQ群、聊吧等新媒體手段將廣大群眾與志願隊伍聯系起來,使昔日不相往來的居民變成了熟悉的鄰居。

“有了黨組織,我們這些外來黨員三天兩頭都能參加各種志願服務活動,當初的孤獨感早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在光華社區,像老黨員金貞梅這樣的熱心腸志願者多達上千人,他們無償參與交通文明勸導、平安光華巡邏等公益活動,像“星星之火”洒落在社區每一個角落,吸引更多的群眾共同參與社區治理。

“區環保局認領了‘微環境’整治項目,現代服務業園區黨工委認領了‘一對一’幫扶項目,轄區內的所有黨組織都行動起來了,社區居民真正感受到了黨組織溫暖。”光華社區黨委書記周亞麗說。

服務下沉 為小微企業提供貼心服務

“你們為職工辦理了‘五險一金’,公司符合領取就業補貼金相關條件,我們將盡快為你們聯系辦理。”10月11日中午時分,光華社區德商黨群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一番耐心的解答,讓一對前來咨詢的創業小夫妻滿意而歸。筆者注意到,不過20平方米左右的服務中心內會議桌、圖書櫃、宣傳欄一應俱全,勞動糾紛調解、職工保險辦理、婦女維權等服務內容張貼上牆一目了然。

城市基層黨建既要服務好廣大居民,還要為眾多商家企業提供相關政策服務,從而使黨組織在人員集中的地方更有凝聚力。溫江區的對策是:建立樓宇商圈黨群服務中心,讓黨建工作職能進一步下沉,實現為企業面對面服務。

“在沒建黨群服務中心之前,各公司互不往來,更談不上開展公益活動,現在有了黨支部組團,各公司輪流坐庄,比以前熱鬧多了。”座落在溫江核心地帶,有上百家企業入駐的德商黨群服務中心負責人吳恩慧感受到明顯變化。

2016年初,該中心由四川德昆實業集團有限公司黨支部牽頭,聯合6家入駐企業138名黨員,打破黨組織隸屬關系,把資金、場地、人才等資源有機整合、統籌利用起來,建成了光華社區黨委領導下的“德商黨建組團”,使數百家企業有了一個貼心的服務陣地。

“我們提供的就是一個‘共享服務’平台,入駐企業或商家不出樓宇就能享受政策咨詢、法律援助、化解矛盾糾紛等各種服務。”吳恩慧介紹,黨群服務中心今年前9個月就接受各種咨詢2300多人次,開展商務洽談、矛盾糾紛調解、合作共建座談會等20余次。

“我們既請不起法律顧問,又沒精力專門研究相關政策,服務中心的出現簡直是黨和政府送給小微企業的‘大禮包’啊!”採訪中,這些商家業主紛紛講述黨群服務中心帶來的好處:協助10余家企業申請到樓宇政策補貼資金、就業補貼金﹔聯合多家企業舉辦夢想秀活動籌集資金,幫助商圈內12位有志青年圓了創業夢﹔組織大型公益活動10多場,進一步密切了圈內企業和社區居民聯系。

“黨群服務中心成立后,企業之間惡性競爭、商家與居民糾紛、企業內部勞資糾紛等行為大幅下降。”柳城街道黨工委書記陳小平坦言,“黨建服務延伸到‘最后一米’,就可以將許多矛盾化解在萌芽中。”

共治共享 “三無”院落變身幸福小區

美觀大方的圍牆、干干淨淨的院壩、鮮花怒放的微型花壇……如今的柳城街道南街社區南巷子17號院,處處散發出溫馨的氣息。可誰能想到,這裡幾年前曾是一個又亂又臟的老舊院落。

擁有1.5萬余名居民的南街社區位於溫江的老城區,在城市飛速發展的變遷中,這個老居民區卻明顯落伍了,“內部沒有綠化,無人打掃衛生,甚至連個門衛都請不起,和新型商品小區的居民相比,這些老舊院落群眾的居住環境落后許多。”南街社區黨委書記凌平直言不諱,更讓人揪心的是,五年前南街社區的87個居民大院中,像南巷子17號這樣無物管、無門衛、無主管單位的“三無”院落多達55個。

“改善居住生活環境,提高老城區居民群眾的獲得感是當務之急。”針對這一難題,南街社區從2013年起,以“美善相樂,幸福南街”為主題,陸續啟動了老舊院落改造工程。然而,建設初期就遇到一連串麻煩:有的居民不肯繳納維修基金、有的房屋出租后不聞不問,還有的提出無理要求……

“居民是受益主體,他們不積極主動參與,院落改造工程難以順利實施,即使勉強完工將來也難以保持。”社區黨委一班人把做好群眾工作放在首位,首先就是整合黨建資源,通過一個個院落裡的黨員發揮紐帶作用,耐心細致做好全院居民工作。在南巷子17號院改造過程中,退休干部、共產黨員張子華協助社區把全院的17個黨員組織起來先統一意見,然后一人負責聯系3至5戶居民聽取意見、討論內容……最后,再召開居民大會通過方案,從而順利實施了改造工程。隨后,南街社區全面推行這一模式,四年來完成了31個老舊院落改造,使5000多名居民受益,同時引導轄區院落成立了70個業委會和自管會,聯動院落自治組織,進一步加強了對院落的管理。

“居住環境好了,安全系數高了,我們自然樂意參與社區各項工作,把日子越過越好啊!”一句朴實的話語,道出了從“三無”院落到幸福小區的百姓心聲。(作者單位:官明輝�溫江區委組織部) 

《四川黨的建設》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沈王一、王金雪)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