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水裡的魚兒越來越多了

2017年10月16日09:14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水裡的魚兒越來越多了

  ①浙江杭州塘棲古鎮的農民在穿鎮而過的京杭大運河上展示大魚。

  ②剛建成的北京東城三裡河綠化景觀項目

  ③在河北遵化平安城鎮馬西村的大黑汀水庫,漁民周山撈起了魚鷹。

  ④陝西漢江流域生態保護初見成效,圖為流經安康城區的漢江。

  【砥礪奮進的五年·我們的獲得感】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很多人的記憶中都有一條河流、一泓湖水。清澈的水面上,魚兒游過蕩起陣陣漣漪。但有很長一段時間,這樣的場景似乎淡出了人們的視線。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各地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山更綠了,水更清了,魚兒也越來越多了,山青水綠的畫面,又重新回到了人們身邊。

  太湖魚類品種越來越多,老百姓日子越來越好

  清晨5時,迎著初秋的涼風,66歲的盧樹榮准備好了出船的衣帽網具,帶著老伴前一天為他准備好的飯菜,出發了。碼頭離家隻有20多米。此時,他的表哥,75歲的范榮華已經在船上起錨並發動了馬達。

  “今年的水好干淨,岸邊都看不到藍藻。”盧樹榮掬了一捧水洗臉,清涼的湖水很快打消了他的困意。

  得益於水質的不斷好轉,太湖上漁民們捕到的魚類品種越來越多,生活水平也一天比一天提高。

  要是在幾年前,直接拿太湖岸邊的水來洗臉,幾乎不可能。“2004年左右吧,太湖水已經非常臟了,一到夏天,密密麻麻的藍藻一眼望不到邊,湖裡散發出異味。”范榮華說,那時候,打魚要開個把小時的船,而且魚的品種和數量也越來越少。

  聊著當年的往事,小船來到開闊的湖心,盧樹榮把一張張網投到湖中,說:“這是我今年新織的網,網眼比去年的又大了一圈。”

  改變得益於當地堅持不懈地治水。地上,每條河道邊都豎有公示牌,標明河長姓名,留有監督電話,河長每兩天巡檢一次﹔空中,無人機擴大巡檢范圍,對河道污染、河面水質等實時監控﹔水上,在入湖主要河道等關鍵節點安裝攝像頭,即時監控保潔情況……

  浙江省湖州市長興太湖街道辦事處常務副主任盛國慶介紹,2014年開始,太湖街道對所有生活污水截污納管和雨污分流,還通過種植茭白、蘆葦等多種水生植物的方式,促進水質改善。

  太湖水質的好轉,感受最直接的就是漁民。“現在,捕到的魚數量和品種越來越多,太湖魚隻需清水一煮,就格外鮮香。”盧樹榮說,很多水鳥也飛到太湖邊繁衍棲息。

  下午1時30分,第一網魚開始起收,活蹦亂跳的魚兒躍出了水面,場面甚是壯觀。盧樹榮說,今年鮮魚的價格明顯高於往年,一個多月前就有來自山東、江蘇等地的漁商向他們高價預定。漁市熱鬧了,漁民收入增加了,漁村也重沐繁華,家家戶戶都蓋起了新房子。

  “隨著太湖生態環境越來越好,我們的日子也會越來越好。”盧樹榮和范榮華,這兩位在太湖邊生活了大半輩子的老漁民信心滿滿。

  富水河變富民河,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

  富水河,流貫湖北省咸寧市通山縣和黃石市陽新縣,是通山人民的“母親河”。

  舉步即水的封閉環境,使得通山沿河數萬老百姓長期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守著綠水青山過窮日子。為了改善生活,河岸的居民不得不採砂、採石,甚至竭澤而漁。

  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和實踐,給富水河帶了新機遇。通山縣委書記石玉華表示:“領導干部深刻認識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認識到通山最大的優勢就是青山綠水。”

  “近年來,通山圍繞綠水做文章,投資7000萬元,對1024戶網箱養殖戶和537戶圍汊養殖戶進行拆除,恢復水體的自然面貌,使‘富水’再次長流。”通山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吳柏林介紹,縣裡還將富水庫區沿湖406個孤島和湖汊綠化與精准脫貧相結合,幫扶庫區群眾在湖島山邊種果樹。

  水庫兩岸交通基礎設施也得到大力改善,昔日貧窮的富水庫區已經成為游人羨慕的休閑度假之地——“國家水利風景區”和“國家濕地公園”兩大國家級的“金字招牌”讓人眼前一亮。

  通山縣扶貧辦主任成軍介紹:“每年一到橘子成熟時,游客便在青山綠水中泛舟湖面,釣魚釣蝦,聽漁歌,摘橘子,不亦樂乎。”

  走進居民家中,富水河人家大都飲上了自來水,用上了手機,鎮上也有了寬敞明亮的校舍。通山縣慈口鄉慈口村村民朱禮想告訴記者:“現在村裡的山上有果樹,湖邊有農庄,老百姓不愁賺不到錢。”

  如今,富水河真正變成了通山人民的“富民河”,每天訴說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建設新故事:全縣有1629戶貧困群眾利用富河水搞生態養殖,共計養殖小龍蝦、石蛙、鱖魚、鳙魚、泥鰍2.6萬畝,年產值過億元,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

  南河水又變清了,生態修復工程一舉兩得

  在江西省景德鎮市,南河是一條小河,平時不太引人關注。浩浩蕩蕩的昌江是“明星”,它由北向南從城區穿過,流入鄱陽湖。但南河是昌江的一條支流,南河水清,昌江水就會更清。

  幾年前的夏天,景德鎮市居民王宏曾去看過南河:“南河的河面雜物飄浮、河道不暢,兩岸黃土裸露,經年日久的垃圾堆成小山,散發出難聞的氣味,蒼蠅亂飛,讓人不敢駐足。”

  今年國慶節期間,王宏卻發現,秋光映照下的南河,河水清澈,游魚見底,碧波蕩漾,宛如玉帶穿行在瓷都大地。河的兩岸,平坦整潔,綠樹成陰,設置了涼亭等設施,隨處可見和他一樣駐足休閑的游人。一派人在畫中游的祥和氣氛,令人流連忘返。

  “發生的變化真是太大了!”王宏說。是什麼原因讓“丑小鴨”變成了“白天鵝”?這引起了他強烈的興趣。

  原來,景德鎮市珠山區近年來開展了南河生態修復工程。這個項目是為了改善南河的生態環境,保護南河的水質安全,還讓周邊的群眾有一個休閑散步的公共活動區域,一舉兩得。

  王宏順著南河漫步,邊走邊回憶:以前,河道被附近的村民佔用種菜,搭建豬棚和一些違章建筑,有部分建筑甚至就建造在護坡上,影響河道生態環境及行洪能力。現在,他看到的不再是菜地、違章建筑,而是暢通的河道。而且,沿岸種滿了銀杏、香樟、桂花、柳樹等樹木,還有草地和花海,鋪設了以青石板為主的游步道,在公共區域安置了觀景台和休閑長椅。

  “環境提升后,南河的水質得到了明顯變化。”王宏告訴記者,他在河裡看到好多小魚兒,還有白鷺等鳥類在河邊棲息。一些攝影愛好者也在這兒流連忘返,還有很多人到此拍攝婚紗照。周邊群眾有了一個休閑、散步、攝影的活動場所,讓群眾實實在在感受到了環境整治帶來的變化。

  南河生態修復工程只是景德鎮市啟動的南河流域生態綜合治理項目的一部分。今年以來,當地政府還對沿河“三無”企業進行了關停,開展了河道清淤、清水引流、排澇站前池清理等工作,並整治養殖場、菜地等農業面污染源。生產和生活污水不再直排南河,南河的水變得更清澈了。

  “作為一名瓷都老居民,河水重新變清了,我的自豪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王宏向記者表示。

  (本文圖片均為新華社發)

   (記者 陳海波 袁於飛 葉樂峰)

(責編:黃瑾、常雪梅)
相關專題
· 砥礪奮進的五年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