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6日08:43 來源:經濟日報
在經濟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的今天,民生建設需要不斷提升質量和效益,找准人民群眾對民生需求的新變化,回應好民生新問題,進一步知民情、順民意、解民憂、增民利。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關注民生問題,一步步改革的推進、一份份百姓心中沉甸甸的“獲得感”,成為這5年來最溫暖的民生成就,一張巨大的民生保障網正在越織越密,越織越牢。
營造良好就業創業氛圍
今年7月份畢業的天津理工大學機械學院學生金蔚沒有為求職而焦慮過。因為去年他免費參加了天津市職業技能公共實訓中心組織的工業機器人專項職業能力培訓,並被一家科技公司看中,提前與他簽訂了就業協議。“有這麼多項目搭橋鋪路,我們大學生隻要努力,夢想就會成真。”金蔚說。
就業是民生之本,創業是就業之源。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各地區、各部門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就業形勢呈現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的良好態勢。人社部數據顯示,城鎮就業人員從2012年末的3.71億人增加到2016年末的4.14億人,年均增加1082萬人。5年來,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年均超過1300萬人,累計新增就業超過6500萬人。
值得關注的是,我國的就業結構不斷優化。2016年第三產業就業佔比升至43.5%,就業結構由一產佔主導的“金字塔形”轉變為三產佔多數的“倒金字塔形”﹔城鎮就業人員比重不斷提高,由2012年的48.4%提高到2016年的53.4%,2014年城鎮就業人員數量首次超過鄉村,城鄉就業格局發生了歷史性轉變。
人社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作為發展中的人口大國,能夠保持比較充分的就業,實屬不易,對維護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和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就業工作成績的取得,還得益於創業創新活力的有效迸發。中國人民大學發布的《2016中國大學生創業報告》顯示,近九成在校大學生曾考慮過創業,近兩成擁有強烈創業意向,近三成大學生有創業經歷。
“這是最好的創業時代。”高校在校生創業挂牌上市“第一人”、電子科技大學博士生馬天琛感慨道。
人社部會同有關部門先后實施了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就業創業促進計劃等,2016年,新登記注冊大學生創業者達到61.5萬人,同比增長10.2%。
此外,農民工返鄉創業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一大批“有點技能、有點資金、有點營銷意識、有點辦廠能力和對農村有感情”的“五有”農民工選擇了自己“當老板”,到市場中去闖一闖。從今年二季度監測看,20.2萬返鄉農民工中有11%選擇了創業,對推進脫貧攻堅、發展縣域經濟發揮了積極作用。
5年來,隨著簡政放權的逐步推進,營商環境發生了巨大改善,系統完備的創業生態鏈正在延展、成熟。小到眾創空間,大到創業型城市如雨后春筍般成長起來,一粒粒滿載希望的種子生根發芽。創新創業不僅解決了勞動者自身就業的問題,也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釋放出就業的“倍增效應”。
社保讓百姓吃下“定心丸”
當把2000元錢交給社保協辦員時,湖北省孝感市農民萬四姑多年的心結終於解開了。早在2005年,萬四姑和家人就專程到市裡咨詢:“農民能參加社會養老保險嗎?”答案卻是否定的。
2012年,孝感市探索建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農民和城鎮居民同一制度、同一待遇,最高繳費檔次均是2000元。萬四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最高繳費檔次。
2014年2月,國務院決定,將新農保和城居保兩項制度合並實施,在全國范圍內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整合后的城鄉居民醫保,讓農村人和城裡人一樣看病醫保報銷。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建立起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打通了職工和居民兩大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銜接通道。制定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管理辦法,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實現基金保值增值。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維護城鄉居民公平享有基本醫療保障的權益。推進醫療保險支付方式改革,醫保在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中的基礎性作用進一步增強。先后降低養老、失業、工傷、生育保險費率,減輕企業繳費壓力。
國家的高度關注,使得我國社會保障覆蓋范圍持續擴大。截至2016年底,我國基本養老、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8.88億人、1.81億人、2.19億人、1.85億人,比2012年末分別增加9980萬人、2864萬人、2879萬人、3022萬人。基本醫療保險覆蓋人數超過13億人,全民醫保基本實現。
我國在社會保險擴大覆蓋面方面取得的成就得到國際社會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2016年11月17日,在國際社會保障協會第32屆全球大會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代表中國政府接受了“社會保障杰出成就獎”,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獲此殊榮的國家。
各項社會保障待遇水平穩步提高。全國企業退休人員月均基本養老金從2012年的1686元增加到2016年的2362元,年均增長8.8%﹔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補助標准從2012年的240元提高到2016年的420元,今年繼續提高到450元﹔大病保險覆蓋城鄉居民超過10億人,政策規定的支付比例不低於50%﹔生育保險待遇水平達到人均15385元,增加4098元。
社會保險轉移接續更加順暢。2016年全國基本醫療保險關系跨統籌地區轉移接續190萬人次,比2012年增加100萬人次。目前,已實現90%以上的地市接入國家異地就醫結算系統平台,部分群眾已享受到直接結算帶來的便利。
職工工資水平穩步提高。2016年,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達67569元,比2012年增加20800元,年均增長9.6%﹔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達42833元,比2012年增加14081元,年均增長10.5%,初步實現了工資增長與勞動生產率提高基本同步,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穩步提高。
脫貧攻堅穩步推進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擺到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吹響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進軍號,脫貧攻堅取得了新的成就。
《脫貧攻堅責任制實施辦法》強化了“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扶貧管理體制,構建起責任清晰、各負其責、合力攻堅的責任體系。
中西部省份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向中央簽署脫貧攻堅責任書,形成了五級書記抓扶貧、全黨動員促攻堅的局面。同時,中央和有各部門陸續出台100多個政策文件或實施方案,各地也相繼出台和完善了“1+N”的脫貧攻堅系列文件,內容涉及產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勞務輸出扶貧、交通扶貧、水利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金融扶貧、農村危房改造等。
中央明確,扶貧投入力度要與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要求相匹配。在財政投入上,2016年中央和省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首次突破1000億元,其中中央為667億元,同比增長43.4%﹔省級為493.5億元,同比增長56.1%。在金融支持上,各類金融機構加大對扶貧的支持力度,扶貧小額信貸累計發放3113億元,共支持了868萬貧困戶。
《省級黨委和政府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考核辦法》提出,從2016年到2020年,每年開展一次考核,由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組織進行。主要考核減貧成效、精准識別、精准幫扶、扶貧資金使用管理等方面,涉及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減少和貧困縣退出計劃完成、貧困地區農村居民收入增長、貧困人口識別和退出准確率、群眾幫扶滿意度、扶貧資金績效等指標,樹立脫貧實效導向,確保脫貧攻堅質量經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統籌協調、督促落實,各地區、各部門齊抓共管、密切配合,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合力攻堅,脫貧攻堅成績顯著。黨的十八大以來,農村貧困人口持續大規模減少:2013年至2016年農村貧困人口年均減少1391萬人,累計脫貧5564萬人﹔貧困發生率從2012年底的10.2%下降至2016年底的4.5%,下降5.7個百分點。農村貧困人口的大規模減少,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常 理 黃俊毅)
相關專題 |
· 砥礪奮進的五年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