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期刊選粹>>今日浙江

以小贏大 譜寫特色小鎮大未來

——浙江推進特色小鎮規劃建設工作綜述

記者 袁衛

2017年10月13日09:10    來源:今日浙江

“鎮”小能量大,創新故事多﹔“鎮”小夢想大,引領新常態。

從省會杭州的基金小鎮、夢想小鎮,到東海之濱的金融小鎮、漁港小鎮,從浙北平原的光伏小鎮、絲綢小鎮,到浙西山區的紅木小鎮、江南藥鎮……一個個創新能力強、體制機制活、生態環境美、發展勢頭好的特色小鎮,深刻改變著浙江的經濟社會發展格局。

黨的十八大以來,省委、省政府堅持以“八八戰略”為總綱,在深刻把握浙江發展階段性特征和浙江省情的基礎上,把特色小鎮作為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重大戰略,作為踐行新發展理念、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示范地,助推轉型升級、加快“兩個高水平”建設的生力軍,承接全球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的先行者。堅持產業立鎮、科技強鎮、旅游興鎮、文化傳鎮,高標准高要求規劃建設特色小鎮,特色小鎮成為浙江著力打造改革強省、創新強省、開放強省和人才強省的重要陣地。

小“鎮”承載大戰略

2015年浙江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快規劃建設一批特色小鎮。隨后,2015年6月,包括杭州夢想小鎮在內的首批37個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名單公布。2016年1月,省級特色小鎮第二批創建名單出爐,包括杭州下城跨貿小鎮、寧波鄞州四明金融小鎮在內的42個特色小鎮入圍。

省委書記車俊到浙江工作以來,十分關注“小鎮”成長,多次到特色小鎮考察調研,提出“堅持科技創新、制度創新‘兩個輪子一起轉’,加快建設特色小鎮”工作部署要求,在第十四次省黨代會報告中,車俊同志更是明確提出,要“高標准建設特色小鎮”,並親力親為推動特色小鎮規劃建設工作。

省委副書記、省長袁家軍指出,要在特色小鎮的特色亮度、產業高度、創新力度上下功夫,真正把特色小鎮打造成為產城融合的創新創業高端平台。

在推進建設特色小鎮中,浙江探索建立了一套特色小鎮規劃建設的推進機制。建立省領導聯系特色小鎮制度,定期聽取情況匯報、為特色小鎮問診把脈,快速協調解決重大問題﹔建立特色小鎮規劃建設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形成了聯席會議辦公室抓總、省級專業部門牽頭、省級相關部門配合、第三方專業機構參與的特色小鎮遴選機制﹔各部門則根據每個特色小鎮的功能定位、產業特點和發展需求,實行分類指導,提供個性化、專業化的服務﹔明確各縣(市、區)為責任主體,建立實施推進工作機制,確保規范有序推進。

承載夢想、肩負使命。浙江各地堅決貫徹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因地制宜、扎實穩步推進特色小鎮建設。據了解,除了三批108個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對象(其中兩個已經命名)和兩批64個省級特色小鎮培育對象,全省每一個設區市都在積極培育總數在100個左右的特色小鎮。杭州和寧波均提出,要通過三年時間努力,培育省、市和縣(市、區)三級特色小鎮100個﹔溫州提出每個縣(市、區)要創建1個以上省級特色小鎮,每個工業大縣(市、區)要謀劃1個制造類特色小鎮﹔台州計劃3年建成60個市級特色小鎮,累計投資規模1800億元以上……

今年8月2日,隨著首批特色小鎮的命名和第三批創建對象的確定,浙江產生了三批106個省級創建小鎮、兩批64個省級培育小鎮和首批2個命名小鎮名單,百個特色小鎮“百花齊放”的生動局面大致呈現,並形成了“培育一批、創建一批、驗收命名一批”的有序發展格局。

小“鎮”創造大建制

如何讓特色小鎮這項事關全省轉型升級大局的改革舉措,落地生根、勢成燎原?省發改委主任李學忠說,在浙江,通過獨特的制度設計和政策供給,形成了特色小鎮隊伍大家選、政策大家給、難題大家解、質量大家抓的濃郁氛圍。

在制度供給上,浙江明確將特色小鎮定位為“綜合改革試驗區”,提出,凡是國家的改革試點,特色小鎮優先上報﹔凡是國家和省裡先行先試的改革試點,特色小鎮優先實施﹔凡是符合法律要求的改革,允許特色小鎮先行突破。目前,“區域能評、環評+區塊能耗、環境標准”取代項目能評、環評,開展50天高效審批試點等一大批改革試點已在特色小鎮全面鋪開。

在政策支持上,浙江先后下發了《關於加快特色小鎮規劃建設的指導意見》《關於高質量推進特色小鎮建設的通知》等文件,在用地指標獎勵、財政收入返還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

各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在根據每個特色小鎮功能定位進行分類指導的同時,整合專項資金,出台扶持政策。如省經信委全力抓好信息經濟、時尚產業、高端裝備制造和部分歷史經典產業特色小鎮的創建指導,在支持特色小鎮實施智能制造工程、“互聯網+”行動計劃和“四換三名”工程等方面出台了一批高含金量的政策舉措﹔省科技廳研究出台了《關於發揮科技創新作用推進浙江特色小鎮建設的意見》,重點聚焦集聚創新人才、轉化科技成果、打造創業平台、營造創業生態等方面﹔省國土資源廳強化要素保障,在全面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的同時,給省級示范特色小鎮額外獎勵每個小鎮用地指標100畝,並對先行啟動用地指標確有不足的部分市、縣,通過提前預支獎勵指標的方式給予支持。

與此同時,全省11個設區市以及各縣(市、區)也根據自身特點,為特色小鎮“量身定制”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既放大了省級政策效應,又突出了扶持政策的精准性,促進了各種政策紅利在特色小鎮的集中釋放。

在運作機制上,浙江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堅決摒棄“先拿牌子、政府投資、招商引資”的傳統做法,敞開大門歡迎各類建設主體參與特色小鎮建設。在這一理念引導下,國企、民企、外企、高校,行業領軍人物紛至沓來,特色小鎮的建設主體群英薈萃﹔產業基金、股權眾籌、PPP等融資路徑屢見不鮮,特色小鎮成了各類社會資本爭相進入的投資“窪地”。據統計,今年上半年,78個創建小鎮民間投資297.6億元,同比增長9.1%,民間投資佔投資總額的比重為58.2%。金華、衢州和紹興市創建小鎮的民間投資佔比分別達到77.8%、77.4%和74.3%。

在競爭機制上,浙江設計了“比學趕超”現場會、年度考核、約談落后等抓手,並搭建了數字擂台,定期統計、分析、公布主要發展數據,將“實績”作為對特色小鎮建設的唯一考核標准。去年6月15日和今年8月4日,省特色小鎮規劃建設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還專門約談了兩批15個有效投資不足、產出低效、創新乏力的特色小鎮負責人。去年6月,磐安江南藥鎮在2015年度考核中被列為警告小鎮,成為約談對象之一。“通過約談,我們提高了認識,找准了短板。”江南藥鎮建設指揮部辦公室主任施雄飛表示,約談后,江南藥鎮迎頭趕上,對特色產業佔比不夠、高端要素集聚不夠、文化形象建設不夠這三個失分項進行了針對性補強,從而在2016年度考核中被評為優秀,完成了從“落后生”到“優等生”的華麗逆襲。

作為“創建制”推進特色小鎮建設的內在要求,科學嚴格的考核制度有力加大了優勝劣汰力度,為浙江高質量建設特色小鎮提供了重要支撐。在去年10月和今年7月住建部公布的兩批全國特色小鎮名單上,浙江共有23個小鎮榜上有名,位居全國第一。

小“鎮”催生大格局

隨著特色小鎮規劃建設工作的持續推進,越來越多小而美、專而強的浙江特色小鎮出現在浙江大地上,為基層探索實踐五大發展理念提供了一個個鮮活的浙江樣本。

運河穿繞南北,小鎮枕河而居,在千年運河文化與商賈文明的獨特韻味中,金融產業、文創產業、現代服務業、總部經濟競相入駐,歷史和現實交相輝映……在著名的京杭大運河拱墅段,一座運河財富小鎮正在迅速崛起。據了解,今年上半年,小鎮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6.4億元,其中創新性金融類特色產業投資額達15.8億元。

和運河財富小鎮一樣,浙江特色小鎮正成為有效投資新增長點。據統計,截至今年7月底,全省78個前兩批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對象固定資產投資(不包括住宅和商業綜合體項目)累計完成2117億元,其中近70%投向了信息經濟、環保、健康、旅游、時尚、金融、高端裝備制造、文化等八大萬億產業和茶葉、絲綢、黃酒、中藥、木雕、青瓷、寶劍等歷史經典產業,讓小鎮的產業特色更為鮮明。

兩年前,斯坦福大學海歸博士王孟秋憑借“計算機視覺與智能控制融合技術”摘得“2015杭州市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大賽”的桂冠,並獲1500萬美元風投資助。回國創業的他將公司總部設在了夢想小鎮。如今,他的“小黑俠”跟拍無人機,已成為當下熱賣的新品,飛進了央視直播間,王孟秋本人也成為國內無人機市場上的領跑者之一。

和王孟秋一樣,浙江特色小鎮已成為高端人才的首選集聚地。據統計,目前,78個創建小鎮已累計入駐創業團隊5473個,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91家﹔集聚了“新四軍”創業人才12585人、吸引國千省千人才239人、國家和省級大師205人。

隨著資本、人才等高端要素的迅速集聚,浙江特色小鎮也成了科技創新大平台。目前,78個創建小鎮已與235個高校、省級以上研究單位開展了技術合作。僅今年上半年,就完成科技投入32.1億元,已佔去年全年科技投入的80.3%,規模以上工業新產品產值已達1913億元,授權發明2321件,分別是去年的2.86倍和1.52倍。

在最能體現綜合效益的稅收方面,特色小鎮交出了靚麗的成績單。2016年,78個創建小鎮入庫稅費160.7億元,同比增長13.5%。今年上半年,稅費收入達130.6億元,已佔去年的81.3%,特色小鎮成為綜合效益助推器。

在城鄉建設方面,特色小鎮更是表現不俗。浙江明確,特色小鎮原則上布局在城鄉接合部,每個特色小鎮要根據當地的地形地貌和生態環境,確定好小鎮風格,展現“小而美”,要求“顏值高”,避免“百鎮一面”。

在這一要求下,浙江的特色小鎮形態各異,不拘一格:有歷史古鎮,也有現代產業園區﹔有靈秀水鄉,也有奇峻山區﹔有的在古舊糧倉基礎上改建,有的在大運河旁整飭翻修﹔有的廠房規整,有的稻田金黃﹔有的山水相連,有的人文薈萃﹔有的花團錦簇,有的綠樹成林……通過高標准推進特色小鎮規劃建設,一些原本是城鄉接合部的“破補丁”,搖身一變成了創新創業的新空間、人才集聚的新家園、美麗風景的新亮點、統籌城鄉的新節點,浙江特色小鎮已經成為城鄉建設的新名片。

首批命名的2個省級特色小鎮示范引領,106個省級創建對象齊頭並進,64個省級培育對象你追我趕,成百上千個市、縣級特色小鎮蓄勢待發。這些星羅棋布在浙江大地上的特色小鎮,既是產業轉型升級的發動機,又是開放共享的孵化器,帶動了一方產業轉型升級﹔既能展現江南水清地綠的秀美風光,又告別了傳統工業區“文化沙漠”現象,彰顯了浙江獨特的人文氣質﹔既集聚了人才、資本、技術等高端要素,又能讓這些要素充分協調,產生良好的化學反應,釋放創新動能……引領、推動著浙江經濟社會向著“兩個高水平”的目標穩健前行。

小“鎮”譜寫大未來

8月2日,全省特色小鎮規劃建設工作現場推進會在嘉善舉行,同時公布了首批“省級特色小鎮”名單,玉皇山南基金小鎮和余杭夢想小鎮入選。

從2015年起,浙江已經先后公布了三批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名單,涉及特色小鎮114個。兩年后,有2個獲得命名,卻先后有6個因考核不合格而被降格。

“落后者出、優勝者進,這充分體現了浙江特色小鎮‘寬進嚴定’的創建原則。”省發改委副主任翁建榮說,特色小鎮的驗收命名,不搞區域平衡、不搞產業平衡,而是堅持示范引領、分類評價、改革創新和規范公正原則,“成熟一個命名一個”。

信息經濟、旅游、金融、歷史經典產業特色小鎮完成總投資30億元以上,環保、健康、時尚、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特色小鎮完成總投資50億元以上﹔特色產業的投資佔比達70%及以上﹔旅游產業特色小鎮通過4A級景區評定,其他產業特色小鎮通過3A級景區評定或4A級景區景觀資源評估……翻開《浙江省特色小鎮驗收命名辦法(試行)》,處處體現著“高標准、嚴要求”的創建思路。

“我們的目標是,通過科學合理的驗收指標體系及標准設計,逐步形成特色小鎮建設的浙江標准,以更高質量、更高標准推進特色小鎮規劃建設,為全國面上工作貢獻更多浙江力量。”翁建榮說。

按照省第14次黨代會提出的“高標准建設特色小鎮”要求,浙江明確提出,要進一步把准特色小鎮所處的歷史方位,進一步統一思想、深化認識,著力健全協同工作機制、優勝劣汰機制、考核評價機制,“把浙江的這張金名片擦得亮而又亮”。

更加突出產業特色,堅持高端引領,堅持產業鏈思維,堅持新興產業培育發展與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相統一、產業發展與生態發展相包容,加快形成方向明確、精准聚焦、錯位發展的特色產業集群。

更加突出科技創新,加快培育高新技術特色小鎮、騰籠換鳥示范小鎮、高產出特色小鎮,發揮特色小鎮對新經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催化引領作用,加快打造科技創新平台和高端要素集聚平台。

更加突出重大項目,緊扣“一帶一路”、“中國制造2025”、自貿區、大灣區、大花園、大通道等戰略舉措,圍繞特色小鎮“特而強”,加強項目儲備,加快項目進度,力爭謀劃一個項目、形成一個產業鏈、帶動一方發展﹔

更加突出功能融合,高標准編制產業、文化、旅游、社區“四位一體”,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的建設規劃,注重鎮城相融和文化引領,使特色小鎮真正成為踐行新發展理念的重要載體﹔

更加突出深化改革,在打破“信息孤島”、推進企業投資項目開工前審批事項辦理“最多跑一次”上,當好改革排頭兵……

以小贏大,浙江正努力譜寫特色小鎮大未來。 

《今日浙江》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沈王一、閆妍)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