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2日14:29 來源:河北日報
“華北明珠”白洋澱澱區美景。 記者 賈 恆 趙海江攝
白洋澱生態修復三大目標確定、10661家“散亂污”企業被關停、546個納污坑塘開始分類施治、年底前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雄安新區設立以來,全省上下凝聚共識,上下同心形成治污強大合力,一項項行動營造起“人人關心環保、人人支持環保、人人監督環保”的濃厚氛圍,為實現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目標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礎和群眾基礎。
“新區堅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決策部署上來,切實負起責任,堅決保護生態環境,堅決保持社會大局穩定,推動各項工作開好局起好步。”省委常委、副省長,雄安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陳剛表示,新區上下把握好“綠色生態宜居新城區”的定位,把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要求落實到新區規劃建設、管理運營的每一個環節中,努力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者和示范城。
“雄安新區規劃將體現藍綠交織,藍色主要是指‘華北明珠’白洋澱,綠色則是大面積的植樹造林。”雄安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確保新區藍綠空間佔比70%以上,這意味著,新城的綠色生態面積非常大,基礎設施、生產生活佔地則不能超過30%。
深化白洋澱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規劃,加快恢復“華北之腎”功能。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既要利用白洋澱自然生態優勢,又要堅決做好白洋澱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要求,新區確定了白洋澱生態修復的三大目標。實施生態補水、河道治理、純水村搬遷、澱區清淤的綜合治理,狠抓坑塘、河道、垃圾、“散亂污”企業整治等“十個專項治理”,強化水質改善、生態恢復、提高生物多樣性等生態修復舉措,規劃建設環新區、環澱區帶狀森林綠色屏障,為構建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態城市打好底色。
抓好重大環境問題整治,開展河道垃圾集中清理行動。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雄縣、安新、容城三縣正在落實好唐河污水庫、大清河張青口段河道污染、萍河污水等重大環境問題整治。對澱區及新區范圍內8條入澱河流進行認真摸排,將垃圾位置、面積、類型等內容登記造冊。截至目前,新區三縣共清理河道垃圾54.3萬立方米,河道環境衛生初步得到改觀。
強力推進環境污染綜合治理,對摸排的“散亂污”企業全部建立台賬,逐一挂賬銷號。出台《雄安新區“散亂污”工業企業集中整治專項行動工作方案》,組織雄縣、安新、容城三縣開展“散亂污”工業企業集中整治專項行動。8月21日,環保部發布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第一次提出了雄安新區的大氣污染治理階段性目標,即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22%,重污染天氣數量同比下降20%。截至目前,按照“關停取締、整治提升”分類抓整治,新區共排查出“散亂污”企業11387家,其中10661家“散亂污”企業被關停,其余正在加緊進行整改。
開展納污坑塘專項整治行動,建立長效機制,實現“一坑一檔一策”。截至9月底,共排查出546個納污坑塘(容城縣64個、安新縣364個、雄縣118個),新區三縣正梳理分類,建立台賬,完成檢測,確定污染程度與類別,按照一坑一策的要求,對現有坑塘加強水質監測及執法監管,分類施治,科學修復。
創新造林經營機制和模式,建設近自然“千年秀林”。10月1日晚新區召開專門會議動員部署,正式啟動秋冬季合作造林工作。合作模式不是“租地”,合作造林收益金不是“租金”,合作造林堅持利益共享,風險共擔,但農戶風險可控,收益保底。到2030年,新區森林覆蓋率將達到40%以上,超過全國平均水平一倍。
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專項整治行動。建立“村收集、鄉轉運、縣處理”的城鄉一體化生活垃圾集中處理體系,力爭實現垃圾動態監管,日產日清。三縣調動大量人員車輛,對存量垃圾126.5萬立方米進行清理,目前已經清理66萬立方米,城鄉面貌得到改善。到今年底,雄安新區鄉(鎮)及村庄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新區及白洋澱流域上游兩側城鄉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75%以上。
目前,雄安新區生態保護紅線規劃劃定工作已經啟動,新區上下正在通過嚴守生態紅線、嚴格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和城市開發邊界,朝著實現綠色低碳、返璞歸真方向邁進。(記者郭東、張偉亞)
相關專題 |
· 砥礪奮進的五年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