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砥礪奮進的五年

感受這份答卷的厚度與溫度——十八大以來民生新變化速寫

2017年10月09日13:42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感受這份答卷的厚度與溫度

  近5年來,河北省棗強縣重點實施“一河兩湖”景觀帶、全民健身中心等13個民生工程,著力提升群眾的幸福指數。圖為棗強縣居民在景觀帶散步。新華社發

  陝西省留壩縣,回鄉就業的白林菊在“萬邦留壩書吧”為讀者介紹新進的圖書。 新華社發

  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城關區納金鄉衛生院的醫護人員在為轄區患兒診治。新華社發

  數說變革

  【砥礪奮進的五年·我們的獲得感】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把改善人民生活、增進人民福祉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居民收入增長與GDP增長保持同步,城鎮新增就業每年超1300萬人,農村貧困人口平均每年減少近1400萬人,異地看病就醫實現直接結算,創業創新環境持續改善……不斷出台改善民生的“實招”,實實在在幫群眾解難題、為群眾增福祉、讓群眾享公平。一項項新部署、一步步新改革、一份份百姓心中的獲得感,為五年來的民生答卷增添了新的厚度與溫度。

  在人民生活改善的萬千故事中,有這個時代值得書寫的民生注腳。我們特擷取其中的三個細節,從中傾聽民生話語,感悟時代進步。

  “家鄉的變化鼓舞了我”

  盡管連續幾日細雨綿綿,但是看著自家即將收獲的十幾畝九眼蓮,陝西省商洛市山陽縣法官廟村農民姚麗的心裡樂開了花。

  這幾日的法官廟村,每家每戶都在忙碌和喜悅中度過——村裡幾百畝曾在夏日令無數游人驚嘆的綠色荷塘,現已成了村民的“聚寶盆”。姚麗告訴記者,現在,村裡承包了九眼蓮的種植戶幾乎都忙著在網上聯系銷路,她也開始為開個自己的網店做准備。

  以前,姚麗夫婦也和村裡大多數人一樣外出打工,由於老人多病,生活一直較為困難。2014年,為了方便照顧家人和剛出生的孩子,他們決定回到家鄉。

  看到村前的一大片泥田被規劃成九眼蓮基地,又看到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各種優惠政策后,姚麗貸款承包下十幾畝蓮菜地,成為村裡最大的蓮菜種植戶。

  幾年前的法官廟村還是一個閉塞、貧困的小山村,村民各自種著自家門前的一兩畝小麥或土豆。“除了外出打工,幾乎沒什麼收入來源,我們家也比較貧困。”姚麗說。

  隨著精准扶貧、精准脫貧方略的實施,法官廟村被定為商洛市政府的重點幫扶貧困村,並在2014年確定了發展鄉村旅游的發展方向。短短幾年時間,村裡的泥土路變成了水泥路,之后又鋪成了柏油路。土坯房變成了二層特色小樓,幾近荒蕪的泥田變成了獨具特色的九眼蓮基地,還修建了石橋、棧道。湖邊的燒烤木屋、自行車停放點逐漸修建成型﹔梯田上套種了油菜花、茶葉﹔各類合作社也發展起來……

  “現在看來,收益的確一年比一年好了。去年我們就收了兩萬斤蓮菜,掙了五萬塊呢。今年鋪了地膜,施了有機肥,產量一定比去年好,最少能掙六萬塊吧。”姚麗高興地說。

  法官廟村村支書姚廣東親眼見証了村裡的變化,他對記者說,村裡整潔美觀的環境、蒸蒸日上的產業,讓村民們對生活有了更多盼頭,“過去大伙是‘吃什麼種什麼’,現在變成了‘什麼賺錢種什麼’,這種觀念上的轉變就是增收致富的動力。現在,不少家庭都加入了村裡九眼蓮、核桃等合作社,更有干勁了”。

  家鄉的變化鼓舞了姚麗,也改變了她,她也希望能為家鄉做更多的事。“我們這裡氣候宜人,特產豐富,但知道的人並不多。比如這邊特產的紅薯粉條,我們准備自己做。”姚麗說著給記者展示今年新建的紅薯粉條加工廠的照片,“我們將這兩年的一部分收入投進來,正在購置設備。你看,這個是凍庫,下面這個是廠房一角。村裡種紅薯的人很多,但紅薯和紅薯粉條的價格可差很多,冷庫建好以后,我們可以把家鄉特產發揚光大,也能帶動更多人一起增收致富。”

  “我們有了‘15分鐘就醫圈’”

  9月26日上午不到8點,山東省高青縣常家衛生院門診樓前就停滿了車輛,候診廳擠滿了前來就醫的群眾。

  72歲的李榮峰老人感覺腰部不適,一大早就來到離家不遠的衛生院。通過數字化成像拍片檢查,醫生劉繼峰把影像通過遠程會診平台即時傳至淄博市中心醫院高青院區。不到5分鐘,簽有市級醫療專家王增強名字的診斷結果和治療方案清晰地展現在衛生院的電腦大屏上。

  在隔壁的心血管專家門診,李榮峰的老伴成秀英也有了意外收獲。縣中醫院副院長朱文浩博士來院坐診,以前為了去縣裡挂他的專家號可沒少費腦筋,沒想到今天在家門口的衛生院碰到了朱博士。

  在基層衛生院就能享受到市、縣級醫療專家的診斷服務,診斷結果縣內“一單通”,實實在在的醫改政策紅利讓老百姓享受到真正的實惠。2013年以來,淄博市中心醫院、淄博市婦幼保健院、淄博市中醫醫院分別對縣醫院、縣婦保院、縣中醫醫院全面實行合作式“托管”,先后派駐80余名專家在高青院區工作,讓縣內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市級醫療專家的服務。

  曾經力量最薄弱的基層衛生院,如今群英薈萃。僅常家中心衛生院通過遠程會診和對口幫扶,就聚集了淄博市中心醫院、淄博市機關醫院、高青縣人民醫院、高青縣中醫醫院的優質醫療資源。李榮峰老兩口以前最怕生病,最愁的就是到市、縣級醫院排隊挂號,自從市縣鄉三級醫聯體實現雙向轉診、遠程醫療、檢查結果互認以來,他們終於有了自己的“15分鐘就醫圈”。

  在等待取藥的間隙,李榮峰拿出手機撥通了家庭醫生李嘎的電話:“我的檢查結果出來了,您啥時有空到我家裡再瞧瞧吧?”

  李嘎是李榮峰一家簽約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家庭醫生”。去年簽約后,李榮峰享受到上門服務等10多項“私人訂制”優惠服務。自從被查出高血壓、冠心病和肩周炎后,李嘎便成了他家中的“常客”,不僅時常上門進行健康指導,還為所有家庭成員建立了健康檔案,全程跟蹤他們的健康狀況,提供持續的慢性病診療服務。

  中午11點25分,李榮峰和老伴從衛生院回到家,遠遠地就看到李嘎已在家門口等候。每次進門第一件事就是量血壓,今天也不例外。看著成秀英緊張的表情,李嘎微笑著說:“大娘,竇性心動過緩是一種常見病,今天市裡的專家都給您檢查了,隻要按時吃藥,注意不生氣不勞累,一點問題也不會有的……”

  老兩口為了及時觀察自己的血壓,還讓子女買來血壓計學著自己測量,可是由於操作不熟練常常測不准,“自從有了家庭醫生,我們家相當於多了一位醫生親戚和健康顧問,現在我們已經完全放心地把自己交給了李醫生,再也不用為了看病拿藥到處跑了。”

  “小病不出村、常見病不出鎮、大病不出縣”的期盼,如今在高青縣正逐漸變為現實。

  “不敢想能從‘打工仔’變成創業人”

  除了蘇州市浩利特勞保防護用品有限公司和蘇州樂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江蘇灌南籍創業者趙傳華如今又有了一個新“名頭”——灌南縣駐蘇州創業人員黨支部書記。

  有了這個黨支部,80多名流動黨員不僅找到了組織,有了定期的黨組織生活,還能在線上平台隨時交流創業資源。

  難以想象,發起這個黨支部的趙傳華曾經是一個單打獨斗的“打工仔”。

  1990年,高中畢業的趙傳華在父親的安排下進入鎮獸醫站工作。但“不安分”的他認為這份工作過於安逸,看著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南下打工的熱潮,他作出了影響自己一生的決定——到蘇州“闖天下”。

  “在建筑工地做過工人,在中外合資企業打過工,在政府管委會做過保安……”雖然履歷豐富,但趙傳華深深地感到,“在那個物質和創業機會相對匱乏的時代,自己隻能在社會底層打拼”。

  那時候做保安,每個月有三四百元收入,但趙傳華不甘於僅僅做一名保安。他利用工作空閑時間學會了修理模具,還時常到圖書館看書學習。

  “來到沿海發達地區,要生存下來,要生活得好,要尋求發展,談何容易。”平靜的生活中,趙傳華的內心起了波瀾。他利用手中兩萬元積蓄,在蘇州最大的小商品市場開起了一家銷售勞動安保產品的門店,創業生涯就此起步。2005年,這家門店已經發展為蘇州市浩利特勞保防護用品有限公司。

  隨著互聯網大潮的到來,趙傳華的傳統門店受到了不小的沖擊。嗅覺敏銳的他意識到,這種勞動密集型企業和發展模式也亟待轉型,“互聯網+”將成為未來產業發展和創業創新的風口。

  2014年11月,以銷售特色農產品為主業的蘇州樂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注冊成立,公司建立了自己的網絡電商平台,並建立了線下採購渠道,銷售的江南大米、灌南柴雞蛋、粉絲等農產品廣受消費者歡迎。隨著平台一天天做大,趙傳華“把家鄉優質農產品帶給國人”的夢想實現了,平台年銷售額達到上千萬元,企業團隊也發展到30多人。

  “真不敢想,現在能有這樣的創業機遇和發展環境﹔更不敢想,自己也從一個‘打工仔’變成了創業人。”趙傳華說,這都源自他趕上了一個好時代。正是為此,他對這個時代充滿感恩,對黨和國家充滿感恩。

  2014年,趙傳華光榮地成為一名共產黨員。2016年7月1日,在學習灌南駐杭州流動黨委經驗基礎上,他發起成立了灌南縣駐蘇州創業人員黨支部並當選為支部書記。

  “我們的發展理念就是通過黨建+平台,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實現資源的整合。”趙傳華說,前不久,黨支部的23名黨員就通過眾籌在太湖邊建立了自己的100畝農庄,發展田園綜合體,吸納長三角的旅游休閑客源,目前市場反應良好。

  “處在中國經濟的‘龍頭’地區,要實現引領,就要有高的視野,我們的創業也要瞄准‘互聯網+’和智能制造這樣的新方向來努力。”談到未來,趙傳華信心滿滿。作為一名新黨員,趙傳華在事業成功的同時沒有忘記黨組織的培養,他想用自己的平台影響更多的創業人,讓更多的在外創業人感受到黨組織的溫暖。

  (記者 李慧 魯元珍)

(責編:姜萍萍、常雪梅)
相關專題
· 砥礪奮進的五年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