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期刊選粹>>四川黨的建設

提升貧困地區廣大群眾的文化獲得感

——專訪四川省文化廳廳長周思源

陳暉

2017年10月09日15:18    來源:四川黨的建設

面對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使命和庄嚴承諾,面對貧困地區比物質貧困更緊迫的精神匱乏的實際,如何大力實施政府主導的文化惠民工程,用文化設施建設保障群眾基本文化權益、滋養精神?用文化活動開展豐富群眾文化生活、以文化人?用文化服務和傳承項目,提高群眾文藝技能、增加收入?為此,本刊記者獨家專訪了省文化廳廳長周思源。

文化惠民扶貧工作取得了階段性突破

記者:您怎樣看待文化惠民扶貧工作?

周思源:滿足人民群眾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需求是文化部門的職責,從這個角度來說文化系統所做的大量工作都屬於文化惠民的范疇。把文化惠民融入在扶貧工作中,讓困難群眾均等享受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同步實現精神和物質的全面小康,這就是我們文化惠民扶貧工作的目標。

記者:2016年以來,文化廳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著力計劃退出貧困村文化室建設任務,切實抓好文化脫貧攻堅工作。請問實施文化惠民扶貧工程以來,在哪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了階段性突破?

周思源:目前,我省文化惠民扶貧工作在陣地建設、活動開展等方面都取得了階段性突破。

首先,陣地建設達標化逐漸提高。我省在“十二五”末就已經建成全國戰線最長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在此基礎上,文化惠民扶貧將村文化室建設納入貧困村退出的考核指標,文化活動室室內面積不少於50平方米(三州地區不少於40平方米),室外活動場地不少於200平方米(三州地區不少於100平方米),既因地制宜,切合實際,又確保文化活動場地能夠滿足當地群眾基本需求。2016年全省脫貧退出的2437個貧困村全部建成了達標村文化室,今年還將完成3700個貧困村文化活動室的達標建設任務,村文化室達標化逐漸提升。

群眾文化活動質、量雙提升。在常態化開展烏蘭牧騎式演出等“送文化下鄉”活動的同時,我省將省、市文藝院團的優秀節目納入採購范圍,提升了“送文化下鄉”活動的整體質量,還組織了“文化惠民扶貧巡演”活動,把我省獲得“群星獎”的優秀文藝作品送到了廣大基層群眾身邊,讓群眾共享文化發展成果。今年以來,全省組織開展文藝演出活動1500余場次。

與此同時,我們還努力為貧困地區、民族地區藝術作品提供展示推廣平台,大力扶持民族地區音樂產業發展。比如,推薦阿壩州壤塘縣的藏戲《智美更登》參加文化部2016年度戲曲劇本孵化計劃,獲資助20萬元﹔將阿壩藏羌傳統村落民居建筑創意設計人才培養、藏羌彝民歌創作表演人才培養納入2017年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藝術人才培養資助項目,共獲得資助180萬元。目前,阿壩州紅原大草原夏季雅克音樂季形成品牌效應,2017年音樂季紅原縣共接待游客12.8萬人次,實現門票收入517萬元。西昌火把音樂節、康定國際情歌音樂節等特色音樂節慶活動,突出了原創性、高雅性、品牌性、多元性和特色性等特點,影響逐漸擴大,品質不斷提升,有力地推動了民族地區傳統文化的廣泛傳播和特色藝術活動品牌的快速樹立。

搶抓機遇補短板

記者:聚力文化小康,文化惠民扶貧工作需要搶抓哪些新機遇?

周思源:文化惠民扶貧工作量大面廣,任務重、責任大。但是機遇與挑戰並存。目前,我們主要抓住三大有利機遇,進一步推動文化惠民扶貧工作。首先,黨中央、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深度貧困縣的扶貧工作。省委、省政府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加快推進深度貧困縣脫貧攻堅的意見》,明確提出了一州一策的要求,我們正在編制實施方案。我們將通過實施深度貧困地區公共文化達標升級計劃、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計劃和文化人才發展專項計劃“三大計劃”,集中2-3年的時間讓深度貧困縣的公共文化基礎設施水平顯著提高、文化產業顯著增強、文化隊伍整體素質明顯提升。其次,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正式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以下簡稱《保障法》)從法律層面明確了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主體責任,我們將切實抓好《保障法》貫徹落實契機,促使各級政府更加重視公共文化服務事業的發展,增強公共文化服務保障力度。第三,黨的十九大即將召開,必將給我們增加新的發展動力。

記者:目前工作中還存在哪些不足?

周思源:通過文化系統同志們的共同努力,我省文化惠民扶貧工作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仍然存在建設進度參差不齊、效能作用不高等問題。下一步,我們將全面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快推進深度貧困縣脫貧攻堅的意見》,在全面完成3700個計劃退出貧困村文化室建設任務的同時,聚焦聚力深度貧困縣脫貧攻堅任務,一州一策,著力補齊公共文化設施短板,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著力實施藏羌彝文化產業工程、民族地區傳統工藝保護與創新工程,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支持民間傳統手工藝產業發展﹔著力實施民族地區文化專業人才培養工程,為鞏固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成果培養人才隊伍,確保深度貧困地區與全省同步脫貧。

雙輪驅動,建立文化扶貧幫扶長效機制

記者:面對機遇與挑戰,深化改革是不二選擇。下一步將如何通過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雙輪驅動”,進一步推動文化惠民扶貧工作?

周思源: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是文化工作的兩個重要方面,既有區別,又相互促進。

從文化惠民扶貧的角度來說,文化事業發展是在全面完成貧困村文化室建設任務的同時,著力補齊公共文化設施、人員、效能等短板,推進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實現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標准化、均等化。文化產業發展則是通過發展特色文化產業,將貧困地區豐富多彩的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特色文化產業,實現文化精准扶貧。二者共同推進文化繁榮發展,惠及民生。

我省貧困地區文化資源富集,特別是藏羌彝文化產業走廊地區,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充分挖掘這些地區的文化內涵,把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與這些地區的自然風光、自然山水結合起來,促進文化與旅游、生態、農業等融合發展的方式,按照差異化思維來發展特色文化產業,帶動地區整體經濟社會發展,從而推動民族地區文化事業發展。

文化惠民扶貧是整個脫貧攻堅工作中的“軟實力”,2017年文化惠民扶貧工作重中之重是首先完成3700個貧困村文化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同時在推進文化惠民扶貧工作中,也注重突出特色和示范。今年省文化廳將探索建立“四川省文化扶貧信息平台”,為貧困地區和社會力量、愛心企業及人士搭建信息溝通、愛心幫扶的橋梁,建立文化扶貧幫扶長效機制。目前,正在探索開展文化扶貧示范村推選工作,制定省級文化扶貧示范村標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提升文化惠民扶貧工作水平。

《四川黨的建設》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沈王一、閆妍)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