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期刊選粹>>四川黨的建設

情暖山鄉 扶志樹人

記者 張微微

2017年10月09日15:15    來源:四川黨的建設

“住金樓銘記共產黨,居玉廈不忘習主席——永遠跟黨走。”2016年春節前夕,在迎新年的熱鬧氣氛中,廣安區龍安鄉勇敢村80歲的村民徐榮頂將這副對聯貼在了新居的大門上。“內容是我的心裡話,區文聯的同志幫我寫成了這副對聯。”徐榮頂說,感謝區上開展的“送文化下鄉”活動,讓老百姓在獲得物質財富的同時也享受到了精神財富,“我們在脫貧奔康的道路上一定會越走越好”。

從2015年至今,“送文化下鄉”一直是廣安區實施脫貧攻堅戰略中的“亮點工程”。該區從扶精神、扶志氣、扶智力、扶文化著手,通過一系列文藝活動的展演以及與老百姓的親情互動,從文化和精神層面上給予貧困地區有力幫助,從而提高了當地百姓的綜合素質。

“精氣神要靠文化來熏陶和滋養”

“去年,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甘霖都跟著演出隊伍一起來了,就坐在我們中間和大伙兒一起看節目。”龍安鄉勇敢村村民陳文元提起去年的那場演出,興奮指著村民活動廣場上新修建的舞台對記者說:“除了區文化館送來的歌舞、小品、曲藝,還有科技惠農、脫貧攻堅的知識普及和免費體檢,很受大家歡迎。”

勇敢村是2015年摘帽的連片開發貧困村,通過新村建設,現在家家戶戶都住上了小別墅一樣獨門獨院的新房子,房前屋后花園菜地,村內小橋流水,荷塘月色,加之背靠大雲山風光美景,這裡成了廣安區新農村建設的示范典型。“聚居區外還有一大片的柚子地,種的就是有名的龍安柚。”陳文元說,現在老百姓住上了好房子,過上了好日子,就要逐步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精氣神要常在嘛!”村裡老百姓笑呵呵地表示贊同。

“精氣神要靠文化來帶動,靠文化來熏陶和滋養喲!”廣安區文廣新局局長龔麗華回憶:2016年是廣安區脫貧攻堅的關鍵之年,全區要在鞏固前兩年脫貧成果基礎上,全面完成28個貧困村及村轄貧困戶的脫貧摘帽工作任務。但當時的現實情況並不理想,擬脫貧摘帽貧困村原文化陣地設施建設基礎薄弱,很多村民尤其是貧困戶思想落后保守,精神文化生活單一,嚴重制約了當地精神文明建設和經濟的發展,制約了廣大農戶脫貧奔康的進程。

“針對這一問題,廣安區委、區政府決定把文化精准扶貧納入全區脫貧攻堅戰役的重要一環。按照區上文化扶貧專項工作領導小組的安排,由區委宣傳部、區文廣新局、區文聯攜手編制了開展赴貧困村文化惠民系列活動的實施方案。”龔麗華介紹。

於是,從2015年底開始,一場以“扶貧先扶志·濟困先樹人”為主題的文化惠民系列服務活動在廣安區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並以“新常態”將活動平台逐一搭建在了擬脫貧的村村寨寨。

怎樣帶動?寓教於樂構建內涵

“活動內容很豐富,老百姓很喜歡,排了好長的隊。”興平鎮龍孔村黨支部書記余海燕說,在節目表演間隙還要開表彰會,比如為評選的“致富奔小康示范戶”“好家風示范戶”“清潔衛生示范戶”頒獎等,這樣的形式讓老百姓在熱鬧的同時感受到溫暖,受到了教育與激勵。

“不僅演員表演,我們自己也是主角。”興平鎮丁壩村的村民告訴記者,他們在每年開春的時候還會參加區文廣新局來鎮上舉辦的“啤酒瓶插秧比賽”,秋季還有“剝玉米”比賽等,干部群眾一起上。“干群關系融洽了,工作就好開展了。”興平鎮人大主席朱小軍希望這樣的活動能長期開展、創新開展。

“文化惠民活動不能僅流於形式,更重要的是構建內涵,在通過舉辦系列活動豐富農民朋友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時,達到寓教於樂,使先進文化真正成為新農村建設發展的時代引領,切實為實現脫貧致富、全面決勝小康提供堅實的精神支撐。”龔麗華闡釋了“送文化下鄉”活動的意義。

於是,在文化精准扶貧工作中,區宣傳文化主管部門通過精心設計,先后編制並實施了10多項深受廣大農民朋友喜愛的活動方案。這其中包括深入200余個行政村開展慰問演出活動﹔開展“情牽山鄉”赴貧困村“拍全家福送祝福”活動,先后為村民拍送全家福照600余張﹔開展“情牽山鄉”為村民送字畫、送春聯活動,先后30余場活動共向村民贈送字畫及春聯5000余幅﹔將“歡樂農家”大賽辦成村民常態化的文化活動品牌,活動形式包括脫貧攻堅知識問答、文藝節目表演、趣味游戲、表彰先進等。

勵志樹人獲點贊

“雖然我是殘疾人,但看完這個節目后很感動,貧困戶要自強不息、自力更生,不能有等、靠、要的想法。”因病返貧的興平鎮龍孔村59歲村民江雲瑞在看完文化下鄉的一個勵志小品節目后說,以前總想靠國家的救濟,而且還有不少怨氣,現在心態平和了,日子也越過越好了。就在去年,她家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開展‘扶貧先扶志·濟困先樹人’文化惠民系列服務活動,受益群眾逾6萬人次,示范效應十分明顯。”廣安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周華說,通過“歡樂農家”大賽活動中的“知識競賽”活動,使大家進一步了解脫貧攻堅的相關政策、法律法規及文明准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深入人心。

“文化惠民系列活動,使廣大村民的精神面貌發生了較大轉變,生活習慣相應好轉,他們更加懂得感恩,更加明確了美好未來的奔頭指向。”曾多次參加“送文化下鄉”送字畫、送春聯活動的廣安區書法協會主席周志強深有感觸地說,“扶貧先扶志·濟困先樹人”的責任所趨換來的是情暖山鄉的社會效益,深得廣大農民朋友點贊。

《四川黨的建設》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沈王一、閆妍)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