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期刊選粹>>四川黨的建設

基層綻放“文化之花”

饒翰 周漢兵

2017年10月09日15:14    來源:四川黨的建設

9月25日,夜幕降臨,南充市高坪區御史鄉御史墳村。

這個以往天黑就格外寧靜的邊遠鄉村,現在卻變得熱鬧起來,3000多平方米的村文化廣場華燈初上,村民陸續來到這裡:或是直接加入人群中跳起壩壩舞,或是欣賞舞者們的時尚舞姿﹔一旁的圖書室裡,村民們正在翻閱自己喜歡的書籍……這是一個投資70多萬元建成的村文化廣場,群眾正從中享受著“文化惠民”帶來的福利。

御史墳村過去是一個貧困村,而今村民們卻是與時尚共舞,立志脫貧,精神煥發。這得益於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戰略的影響,更得益於高坪區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中,與“精准脫貧”巧妙結合,普惠於民。

近年來,南充市高坪區創新機制,探索“3+2”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路子,全力保障區、鄉、村三級文化陣地建設,推進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戶二級基層文化場地建設,在百姓身邊“種”文化,全面激活了基層文化細胞的活力。高坪區先后榮獲“省級文化先進區”“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全民閱讀活動先進集體”等榮譽。

嘗到甜頭:

百姓身邊“種”文化,基層管理輕鬆多了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

早在漢代就設為安漢縣的高坪區,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區黨政一班人歷來重視群眾文化建設,對此早有共識:隻有重視和豐富基層群眾文化生活,社會氣象才會更好,基層管理才會輕鬆。

幾年前,高坪區在文化下鄉中打造了一個主題為《身邊的感動》的下鄉巡演,根據身邊的故事,創編和演出小品、說唱等節目,贏得了百姓喝彩。“有演婆媳關系的,有演鄰裡相處的,還有演好吃懶做的村民在干部幫扶下變勤快致富的,真的很有看頭。”會龍鎮幾位看過演出的村民說。

“這就是文化的魅力!”高坪區文化廣播影視體育局局長張永艷介紹說,當時她參與了該活動的組織與實施。這樣鮮活的文化活動,不但讓老百姓文化生活更豐富了,而且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群眾的生產生活。

正是經歷了這樣一些活動,高坪區委、區政府由此充分認識到,群眾文化是“特殊生產力”,搞好了就能發揮出引導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作用。此后,全區不遺余力培育群眾文化活動品牌,打造基層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精品。《身邊的感動》《春節廣場·動感江東》等活動家喻戶曉,根據當地民俗創作的《哭嫁歌》《我和幺妹挨到來》等節目,分別獲得全國“群星獎”金獎和四川省“群星獎”金獎。

在百姓身邊“種”文化,高坪區全面開啟了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建設,一場投入更大、覆蓋更廣、影響更深的大戲上演。

創新模式:

“3+2”聯動建陣地,構建全域文化體系

高坪區在示范區建設中重視基層群眾日常文化活動的陣地建設,探索了“3+2”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之路,即全力保障區、鄉、村三級文化陣地建設,又推進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戶二級基層文化場地建設,構建全域文化服務體系。

按照這“3+2”的思路和模式,該區堅持把文化陣地建設與城鄉建設統籌規劃、脫貧攻堅等核心工作整體推進。近幾年,相繼建成了5000多平方米的新圖書館,2.2萬平方米的區文化中心和有文體活動場地50余萬平方米的安漢廣場、白塔廣場、江東音樂廣場等3個城市文化廣場。

按照“五個一”的標准實施鎮、村兩級基礎設施建設,建成了32個鄉鎮文化站(街道文化中心)。351個行政村文化活動室全部納入規劃,已建成並投入使用170多個。目前,全區基本實現區有館、鄉鎮(街道)有站、村有室的文化體系,全區所有行政村實現“廣播村村通”、農家書屋全覆蓋。

為打通公共文化服務“最后一公裡”,高坪區依托自然院落或村民習慣聚居點,全力抓好農家文化大院和文化中心戶建設。目前,已建成農家文化大院50個、文化中心戶70個,新增室內活動面積9400余平方米,新增室外活動面積1萬余平方米。

東觀鎮子成農家文化大院是高坪區的一個示范點,分室內和室外兩個區域,室內有書法練習室、象棋區和閱讀區﹔室外配備有籃球架、乒乓球台等設施。這個文化大院,已成為周邊220多戶群眾茶余飯后活動的首選地,被村民稱為“快樂福地”。

全區以“區、鄉、村”和“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戶”為核心的“3+2”五級聯動硬投入,惠及了城鄉百姓。在城區,每年組織文體演出活動100余場次﹔在鄉鎮,文化活動月月有﹔在村民院落,村文化服務周周有。市民劉曉玲幾乎每天都要在廣場跳一個小時的壩壩舞,她高興地告訴記者:“現在不僅文體活動有了陣地,還有老師教,這樣的生活健康有益,安逸得很。”

“市民集中區修到哪裡,文化社區就建到哪裡,特色活動就開展到哪裡”,這已經成為高坪區基層文化全域鋪開的“高坪路徑”。

保障投入:

“獎補結合”機制新,“文化之花”絢麗綻放

“高標准建設文化陣地,保障對文化軟實力的硬投入。”高坪區堅持把文化惠民作為民生重點工程落實,財政投入不含糊。

“建一個文化站大概要16萬元,省裡的專項資金是8萬元,另外一半都是區裡配套。”張永艷介紹,僅這一項的投入就有500多萬元。

群眾看戲、政府買單。高坪區委、區政府下發了《關於加快文化發展建設文化強區的實施意見》,區上每年都要預算專項經費支持文化單位開展各種大型文化活動,而對區內的各種業余文藝團隊,則採取“獎補結合”的方式,鼓勵並支持他們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目前,全區每年用於公益文化活動的經費達到300萬元,並用財政資金撬動1100余萬元社會資金用於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舉辦體育賽事和群眾文化活動。

文化活躍了,讀書看報的人多了,村民的習慣逐漸改變,不少人從中獲得了實惠。御史墳村村民何輝,自從村裡建立了圖書室,不到兩個月他就借閱了30多本書。“以前想讀書都得買,如今在家門口就能借閱想看的書,方便得很。”通過學習掌握技術,他承包了500多畝土地,種植油茶、白芷等,並在林下養殖雞、鴨、鵝、豬等,今年僅養殖產值就可突破80萬元。

石圭鎮璧山村持續開展“壁山家風在我家”爭創活動,開展“尋找最美家庭、最美孝星、身邊好人”等活動,讓村民說身邊的人和事,文化寓教於樂的功能得以彰顯。

據悉,高坪區通過吸納優秀人才、依托文化團體帶動、業務干部培訓示范、組建志願者服務隊伍這四項舉措培育文藝人才。如今,全區有區級文化團體30個,32個鄉鎮(街道)有文藝團體50多支。“幾個小時內拉出一台有板有眼的文藝節目,完全沒問題。”張永艷自豪地說,“我們建立了500名文藝骨干分子的資料庫,開展文化活動時,就從中抽調,盡管90%以上是業余演員,但演出水平絕對不低。”

高坪區城鄉文化、文藝人才及作品,正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狀態,百姓正從中得到越來越多的實惠。(作者單位:高坪區委報道組)

《四川黨的建設》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沈王一、閆妍)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