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砥礪奮進的五年

整合優質資源 破解就醫瓶頸

張添怡

2017年10月07日11:06    來源:吉網

原標題:整合優質資源 破解就醫瓶頸

  在農安縣人民醫院11樓外科住院處,已經做完膀胱全切手術的65歲老人劉振海躺在病床上,兒子劉廣生頗為感慨:“以前覺得農村人看不起病,如今我們享受著醫保,省城的醫療專家給做手術,真切感受到了國家政策帶給我們的實惠。”這次手術,劉振海通過新農合和低保報銷了醫療費用的90%以上。這些實惠,得益於我省醫改的成果——分級診療和醫聯體建設。

  2012年,農安啟動縣級公立醫院醫療綜合改革工作。5年新醫改,農安縣積極探索,大膽嘗試,推進醫改始終走在前列,取得了明顯成效,成為國家、省試點縣和示范縣,在去年的全國項目效果評估考核中排名第9,為全國積累了改革經驗。

  據悉,我國將全面啟動多種形式的醫療聯合體建設試點,三級公立醫院要全部參與並發揮引領作用,建立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上下貫通的考核和激勵機制,增強基層服務能力,方便群眾就近就醫。

  農安縣在建立分級診療機制和醫療聯合體上又先行一步,2015年成為我省第一個與省級三甲醫院組成醫聯體的地區,縣醫院、中醫院分別與吉大一院、吉大二院和省中醫院組成醫療聯合體,在對口支援、開展疑難手術、遠程會診,雙向轉診、專家坐診等方面建立了緊密協作關系。通過“對口支援、專家坐診”的上下聯動方式,實現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縣、康復回基層和社區”的分級診療就醫新格局。目前,農安縣公立醫院擁有聯合專科3個。2016年門診41萬人次、住院5.6萬人次,分別比改革前增長57%和60%。縣域外轉診率保持在9.4%,比改革前下降了22%。

  攻堅克難,終見良效。如今的農安縣人民醫院年門診量同比增長14.5%,年住院患者量同比增長43.1%,更可觀的是醫院實行多勞多得、優績優酬機制,職工月平均工資同比增長104%。

  同時農安縣醫院、中醫院分別與部分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組建醫療聯合體,並確定了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能夠診治的疾病種類,分別為772種、60種、28種,充分發揮各級醫療機構的作用,整合優質資源下沉到鄉村,逐步整合縣鄉村醫療衛生資源,整體提升了醫療衛生服務水平。

  習慣了到大醫院看專家門診的患者,上社區看病能適應嗎?家住農安縣德彪社區的居民梁百祥給出了答案:“我屬於‘三高’人群,還有支氣管炎,一身慢性病,以前到醫院看病一折騰就是一小天,現在縣醫院專家每周都會來社區坐診,及時對症下藥,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

  德彪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蔡英杰主任介紹,轄區共4.5萬人,其中2672人為慢性病患者。醫聯體建設中的縣級專家主要是對這些慢病患者進行干預和指導,對縣級醫院起到了很好的分流作用,且對急病患者有綠色通道,轉到縣級醫院不用挂號直接就診。通過探索建立縣鄉雙向轉診平台,上轉患者到縣級就診享受優先診療和檢查的便捷服務,下轉患者持有診斷和治療方案,到基層進行康復治療享受高比例補償,目的是構成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分級診療的醫療格局,最大限度地實現分級診療、醫聯體建設新局面。

  此外,為更深入引導患者小病上基層,農安縣實行差異性補償辦法,引導患者基層首診,新農合患者就診,基層最高補償90%,縣級普通疾病補償75%。市級和省級分別為60%和55%,以制度形式引導百姓理性就醫。

  如今,全省范圍內同農安縣一樣,打破固有格局、革新醫療體制的醫院越來越多,他們從群眾最切身的利益出發,朝群眾最滿意的目標邁進,必定會闖出一條惠及民生的醫改新路。

(責編:高巍、閆妍)
相關專題
· 砥礪奮進的五年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