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濤 胡海林
2017年10月07日11:00 來源:遼寧日報
滾石上山,攻堅克難,遼寧經濟正在逐步走出低谷、走出困境。
今年一季度和上半年,我省地區生產總值增幅為2.4%和2.1%,經濟發展呈現筑底企穩、穩中向好的態勢。
毋庸置疑,這是一份來之不易的成績。
遼寧振興發展的每一步,都離不開黨中央的關懷與支持。2015年7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長春召開的部分省區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上,提出“四個著力”,並指出東北地區結構優化要多策並舉,“加減乘除”一起做。
2016年起,《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國務院62號文件的相繼印發,進一步為我省結構調整指明了方向。
今年3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遼寧代表團審議時提出了“三個推進”。總書記指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遼寧振興必由之路。
黨的十八大以來,尤其是近三年來,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和“四個著力”“三個推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振興實體經濟為重點,強力推進結構調整。
優化存量,提升增量,調舊育新滿盤活。一個時期以來,我省以決策之穩,推動結構調整之進,激發市場之活,助力振興發展。
凝聚共識 穩固優勢謀布局
新常態下,遼寧經濟發展環境發生著深刻變化:資源和環境約束不斷強化,投資增速放緩,靠要素投入、規模擴張的粗放發展模式難以為繼……
具體來看,偏資源型、傳統型、重化工型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難適應市場需求,而新興產業發展偏慢、力量偏弱。
省委、省政府清醒地認識到,阻礙我省經濟發展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其根源在於重大結構性失衡。因而,推進結構調整,成為振興發展的關鍵抉擇。
老工業基地的結構調整不可能“一調了之”:既要兼顧當前經濟穩增長,又需著眼長遠發展﹔要優化存量,同時高度重視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這個增量﹔保持定力,但不能不敢作為,要立足優勢奮發有為。
凝聚共識,我省穩扎穩打,謀篇布局結構調整大文章。
習近平總書記長春座談會講話僅過了幾天,2015年7月22日,我省即下發《中共遼寧省委關於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部分省區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的通知》,要求切實以講話精神統一思想行動,凝聚智慧力量,進一步堅定發展信心,增強擔當意識,積極主動作為,努力實現遼寧振興發展的新突破。
一個月后,在市廳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長春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培訓班開班式上,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李希強調,要持之以恆、心無旁騖地抓實體經濟,積極推動需求結構調整,促進城鄉區域協同發展,加快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產業優化升級,不斷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省委、省政府態度之鮮明,意志之堅決,向全省上下傳遞著這樣一個信號——時不我待,決不能錯過這一輪結構調整的最佳窗口期。
2016年兩會期間,省委副書記、省長陳求發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要以結構性改革撬動發展全局,讓創新成為發展第一驅動,做好結構調整的大文章,把發展的巨大潛力轉變為現實,引領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
當年12月,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為遼寧今后一個時期的結構調整注入新的內涵:要把振興實體經濟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任務,以三次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導產業轉型,不斷提高供給結構對市場需求的適應性,促進產業結構和要素投入結構優化升級。
2017年3月起,我省連續召開多次會議,對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進行安排部署,成立了“三個推進”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系列方案。把三次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到一個新高度。
7月,省長陳求發在上半年經濟形勢分析暨重點工作推進電視電話會上,對深入推進結構調整進行了再部署: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補齊縣域經濟短板,抓好工業八大門類產業發展政策落實。
9月,李希到本溪、鞍山等地調研時指出,企業是推進結構調整和供給側改革的“主陣地”,要加大研發力量,創新管理模式,升級工藝設備,依靠創新轉型升級,不斷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牢記教誨,不忘囑托。以習近平總書記“著力推進結構調整”的新要求為行動指南,我省認真制定了指導性、操作性強的路線圖,並一步一個腳印地加以推進。
匯集力量 進退有序突重圍
結構調整具體怎麼調?考驗的是智慧和耐力。
老工業基地振興立足於產業基礎,在大力推進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的同時,有選擇有重點地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在結構調整這場攻堅戰中,遼寧進退有序突重圍。
當前,在我省的三次產業中,工業佔比下降隱含著作為創新和可持續發展源泉的制造業“空心化”風險。從工業內部結構看,目前存在的問題突出表現為:高端裝備制造業比重低,自主創新能力有待提高。
工業是遼寧發展的根基,遼寧下定決心通過結構調整再創工業輝煌。重點抓好產業轉型升級,構建發展新格局。
近年來,《中國制造2025遼寧行動綱要》《遼寧省推進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施意見》 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陸續出台,指引我省工業結構調整不斷向縱深推進。今年,遼寧著力將相關政策落實到位的同時,又組織制定了系列政策措施,加大企業幫扶工作力度,全力推動重大工業項目建設。
推進工業產業結構調整必須在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上尋求突破。我省將裝備制造業發展的重中之重置於航空裝備、高檔數控機床、集成電路裝備等八大領域,推進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務試點示范企業項目建設。
與此同時,我省全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連續兩年合理調減玉米等低效作物的種植面積,積極推進設施農業、中藥材、食用菌生產,加快品種優化、技術革新,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區。
服務業一頭連著民生福祉,一頭連著經濟發展。推進服務業結構調整,我省著手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初步形成了生產性服務業聚集化、生活性服務業便利化,現代服務業和傳統服務業相互促進的新格局。
貫徹落實 《關於推進服務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措施,全省各地區緊緊圍繞產業優化升級,推進金融、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等服務業的創新發展。
結構調整中,我省保持著戰略的定力和發展的耐心,展現了進退有序的大智慧。進時果斷有力,做足加法,擴大有效供給和中高端供給,加快創新驅動﹔退時有條不紊,做實減法,減少低端供給和無效供給,為經濟發展留出新空間。
優化產業結構,我省各地各部門凝心聚力,馳而不息,為振興發展打開了更加廣闊的空間。
鼓足干勁 活力迸發萬目張
今年前8個月,我省10億元以上新開工建設項目達到36個,完成投資額220億元,增長15.3%﹔ 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6.8%﹔2016年9月,遼寧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以0.9%的漲幅結束長達51個月的負增長,而至今年8月已擴大至7.4%。
2015年,遼寧新登記市場主體近43萬戶,次年新增48萬戶,今年僅前8個月即新增40.7萬戶,同比增長32.1%……
看兩組有形之數,可見我省經濟筑底企穩、穩中向好之勢。
數字的背后,是我省各地各部門鼓足干勁,堅定不移地推進結構調整,從而釋放了市場動能和企業潛能,提升了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效率。從企業、產業和地區的視角,可以清晰看到結構調整帶來的變化。
大連瓦軸集團有限公司對此感同身受。這家前幾年還在為吃飯發愁的老國企脫胎換骨。集團董事長孟偉介紹,他們先后在美國、德國建立研發中心,實施海外本土戰略,積極吸收轉化國外的先進技術,對標國際高端汽車軸承,將產品推進歐美高檔汽車配套鏈,其海外市場營收佔比由10%提高到25%以上,中高端產品佔比由30%提高到50%以上。
深化結構調整,為沈陽裝備制造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今年5月19日,華晨寶馬75萬平方米的新大東工廠正式投入生產,成為寶馬全球最先進的生產基地﹔ 中科院機器人與智能制造創新研究院落戶渾南,主要開展機器人與智能制造技術及系統研發,預計明年實現投產。
鞍鋼集團面對鋼鐵行業嚴峻態勢,科學謀劃,深化產業結構、產品結構、銷售戰略調整,累計化解粗鋼產能362萬噸,不斷充實完善市場需求旺盛的不鏽鋼,使企業扭虧脫困。
與此同時,省內區域發展的協調性也因結構調整得以增強:
在沈陽經濟區,沈陽就沈大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提出優化高新技術產業布局﹔ 在沿海經濟帶,形成了以大連為龍頭,加快形成“一核一軸兩翼”的總體布局,帶動沿海經濟帶各城市互聯、互補、互動發展﹔在遼西北地區,朝陽圍繞“五個一工程”建設和重點產業,主動承接京津冀產業轉移項目,共簽下260余個項目。
結構調整事關振興發展全局,推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沒有捷徑,隻有征程。隻要我們堅定信心、保持定力,群策群力、苦干實干,就一定能打贏這場持久戰,重塑老工業基地輝煌。
相關專題 |
· 砥礪奮進的五年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