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05日13:41 來源:山西日報
9月29日,山西大水網中部引黃工程施工26標隧洞全線貫通,這標志著大水網西干線52.98千米輸水主洞開挖任務全部完成,中部引黃工程今年年底前實現全面貫通目標又前進了一大步。
黨的十八大以來,省委、省政府全面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大水網建設提檔加速,山水林田湖得到系統修復保護,森林覆蓋率大幅提高,“讓綠色成為美麗山西底色”“唱響人說山西好風光”成為全省上下的共同行動。
山西十年九旱,水資源短缺一直是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和“短板”。“十二五”時期,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新時期治水思路,我省啟動了山西大水網建設。這項工程是省委、省政府確定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工程,也是水利部確定的“全國河湖水系連通”試點工程,主要解決我省調蓄水工程多位居山區,用水戶多在城市、平川和盆地,水資源分布與工農業生產、城市發展布局不相匹配,各大盆地主要河流斷水干涸、水生態環境嚴重受損等問題。面對工程量浩大繁雜、技術要求高、施工難度大、沒有先例可循的實際,我省水利工程建設者攻堅克難,在保証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穩步推進工程進度。2017年9月28日,大水網四大骨干工程之一的辛安泉供水改擴建工程首個通過完工通水驗收。目前,大水網工程建設已進入決戰階段,各項工程正在陸續建成並投入運行,力爭今年年內完成建設任務。
山西素有“表裡山河”的美譽,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人口的急劇增長,生態脆弱和增長粗放等問題日益突出。為讓透支的資源環境休養生息,我省以“興水增綠”為重點,加強生態環境治理保護,力抓汾河等重點河流流域生態環境修復,全面謀劃實施山水林田湖系統治理,推進河流生態修復。2015年10月,汾河流域生態修復與保護工程啟動,首開國內全流域生態修復與保護的先河﹔2016年4月,水利部批復了《汾河流域生態修復規劃(2016-2030年)》,這是水利部批復的全國第一個全流域性的生態修復規劃﹔今年3月1日,省人大常委會頒布實施《山西省汾河流域生態修復與保護條例》,從法律層面進一步規范汾河流域內開發、建設、保護等各項活動﹔今年5月,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桑干河、滹沱河、漳河、沁河、涑水河5條河流生態修復與保護規劃,省水利廳啟動編制位於雄安新區上游大清河水系生態修復與保護的規劃﹔2017年6月7日,桑干河治理工程在大同縣吉家庄村正式開工,全省七河生態修復工程同時啟動,這標志著我省生態文明建設和山水林田湖系統治理打響了又一重大戰役﹔2017年6月17日,我省啟動七河生態修復永定河上游桑干河生態補水,黃河水從山西大水網“兩縱十橫”中的第一橫——萬家寨引黃工程北干線1號隧洞注入朔州七裡河,經桑干河流向下游京津冀地區的永定河。黃河與永定河實現“牽手”,這是我省首次實施黃河水跨流域生態補水。
厚植生態,才能厚植未來。我省境內河流密集,保護和治理任務相當繁重。2017年4月14日,省委、省政府印發《山西省全面推行河長制實施方案》,明確河湖管護目標。到2017年底,將全面建成省、市、縣、鄉四級河長制體系,為維護河湖健康生命、實現河湖功能永續利用提供制度保障。至此,我省全面啟動實施的“七河”生態修復治理范圍達到11.2萬平方公裡,佔山西國土總面積的72%。
與此同時,我省全力實施生態綠化工程,每年完成營造林400萬畝以上,我省還啟動實施太行呂梁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在全國率先頒布實施《山西省永久性生態公益林保護條例》,不斷夯實生態根基,筑牢生態屏障﹔大力推進生態扶貧工程,聯動實施退耕還林、荒山造林、森林管護、經濟林提質增效、特色林產業五大項目,通過組建造林合作社等,幫助深度貧困縣貧困人口脫貧。
把生態文明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早日實現大水網建成通水,汾河清水復流,河湖水青岸綠,呂梁太行疊翠……漫步三晉大地,一幅山青水綠、天朗氣清的美麗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亮點連連看
● 大水網工程全部投運后,全省總供水量將由“十一五”末的63億立方米提高到91億立方米,在空間上滿足各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用水需求。
● 目前,全省已組建2926個扶貧攻堅造林合作社,入社貧困人口6.2萬人。
● 全省的森林面積與森林覆蓋率,從2010年的4236萬畝、18.03%,增長到現在的4816萬畝、20.5%,林業生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記者 范珍)
相關專題 |
· 砥礪奮進的五年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