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砥礪奮進的五年

對接國家能源戰略勇擔時代發展使命

——中國礦業大學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推動國家能源戰略實施

2017年10月04日10:47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對接國家能源戰略勇擔時代發展使命

  中國礦業大學校園一角 圖片均由中國礦業大學提供

  中國礦業大學國際文化節 圖片均由中國礦業大學提供

  中國礦業大學實驗室 圖片均由中國礦業大學提供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清如指導實驗 圖片均由中國礦業大學提供

  中國礦業大學校景 圖片均由中國礦業大學提供

  【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力前行·中國礦業大學的足跡】

  每年的金秋時節,接到中國礦業大學錄取通知書的新生,都會在通知書的封面上看到一枚藍色的校徽。由地球、鐵錘、礦斧和鋼軌等圖案組成的主題元素,象征著學校以礦業和能源為立足之本的辦學特色,同時表明礦大人以“開發能源、保護環境、造福人類”為己任的不懈追求。

  能源安全是關系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問題,對國家繁榮發展、人民生活改善、社會長治久安至關重要。2014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發表能源安全戰略的重要講話時指出,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是長期戰略,必須從當前做起,加快實施重點任務和重大舉措。

  作為我國煤炭科教領域的龍頭和旗幟,五年來,中國礦業大學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圍繞國家能源革命的重大需求,不斷強本拓新,用行動肩負起培養能源礦業領域人才、推動國家能源戰略實施的時代使命。

  立足特色 做好煤炭能源利用“大文章”

  “礦學者,兼地學、化學、工程學三者而有之,其利甚溥,而其事甚難。”百年前,伴隨著中國近代工業化的蹣跚步履,中國礦業大學的前身——焦作路礦學堂誕生。從那時起,“立足國情、科技興煤”逐漸成為礦大鮮明而獨特的辦學宗旨。

  進入新世紀以來,能源生產與消費革命正在興起,煤炭清潔高效轉化與利用、發展清潔可再生能源是中國能源戰略的兩大重點,煤炭行業轉型升級勢在必行。作為全國唯一一所以“礦業”為名的重點高校,歷史對礦大委以重任。

  “百年礦大,緣煤而起,因煤而興。”中國礦業大學黨委書記劉波說,時代在變,但礦大人科技興煤的理想從未動搖,保護環境,黑色煤炭綠色開採,高碳資源低碳利用是礦大人當下的主動追求。

  趙躍民教授帶領的團隊實現了煤炭干法流態化提質利用的理論與技術突破,研制出模塊式干法重介質流化床選煤系統,在新疆寬溝礦建起世界首座模塊式干法重介質流化床選煤廠,成為我國“一帶一路”煤炭開發的重要科技支撐。秦勇教授帶領的團隊經過多年艱辛探索,在煤層氣勘探開發利用試驗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彌補了我國這方面的技術薄弱。周福寶教授團隊經過十余年的宵衣旰食,首創分布式煤田火區熱能提取發電技術,解決了煤田廢棄火熱能回收利用的世紀性難題。張吉雄教授所在團隊建立了充填採煤岩層控制理論,研發了綜合機械化固體充填採煤技術,達到採礦的同時保護環境的目標。魏賢勇教授創造性地提出了從分子水平上揭示煤中有機質組成結構的可分離和非破壞性或選擇破壞性的研究方法,構建了分子煤化學的理論體系。

  扎根土地 勇擔區域轉型發展“大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開展區域合作和經濟技術合作,重在互利雙贏。創新和創業相連一體、共生共存。

  作為淮海經濟區內唯一一所國家重點大學,中國礦業大學積極對接國家戰略,致力於將總書記講話精神轉化為助力淮海經濟區全面振興發展的強大動力。為此,學校與徐工大屯煤電、徐州礦業集團、徐州發電廠和徐州卷煙廠等百余家企業簽署產學研協議200余項,成立校企聯合公共服務載體35家,形成了對接地方產業、加快成果轉化、助推科技興市戰略的產學研合作格局。五年來,學校轉讓出售科技成果7000余項,合同額近20億元。

  “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必須扎根中國大地。”中國礦業大學校長葛世榮說。礦大不僅主動面向行業轉型升級需求,同時也積極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的轉型發展。

  依托學校的科技和人才資源,礦大與徐州市政府共建中德能源與礦區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完成了徐州北部100平方公裡採煤塌陷區的生態修復工程,為全國資源枯竭城市的轉型和可持續發展貢獻了示范樣本。為推動礦山物聯網成果轉化,學校與徐州市政府合作,在夾河煤礦建立了國家首個礦山物聯網示范工程,形成了300億物聯網產業群。此外,礦大還與地方共建國家大學科技園、全國首個安全科技產業園、生態文明建設研究院、文化創意設計協同創新中心等平台,讓“人才、資本、信息、技術”等創新要素競相迸發。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創新平台的搭建,使徐州成為高層次人才聚集高地和創新創業高地。據統計,五年來,礦大為徐州引進了10多位院士、1位諾貝爾獎得主、20余家研發機構、近百個教授創業團隊,形成助力區域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的高端智庫。

  立德樹人 涵養學子扎根基層“大情懷”

  煤炭,這黑色的瑰寶,遠古的太陽,以它的光和熱驅動著現代文明的滾滾車輪,也見証著一代代礦大人扎根基層、奉獻礦業的家國情懷。

  上世紀90年代,煤炭行業一度出現了新的“人才斷層”。在這一背景下,一批批礦大畢業生放棄在大城市就業的機會,聯名致信學校黨委,表示“無條件服從祖國需要”“到最艱苦的地方去”,毅然奔赴礦山一線。

  從白山黑水到南疆雨林,從塞外戈壁到東海之濱,哪裡有艱苦的礦山一線,哪裡就有礦大人的身影。“服務煤炭事業、為祖國開採光明”,這是礦大人的信念與榮耀。循著前輩們的足跡,五年來,無數礦大學子奔赴礦山一線,將青春和智慧奉獻給了祖國的煤炭事業。

  礦物加工工程專業研究生陳霞一畢業就放棄了北京設計院的工作,毅然選擇到新安煤業基層工作,用所學所長服務家鄉的煤炭產業﹔畢業至今7年,王維恪盡職守、不懼艱險地帶領班組12人每天割煤約2萬噸,並保持著井下作業零事故﹔2009屆畢業生冒薛清,每天連續井下作業十五六個小時,仍不斷鑽研創新……一名又一名礦大學子勇擔家國重任,把學問化作技能,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勤奮、求實、進取、奉獻”的礦大校風。

  扎根基層、奉獻礦業的家國情懷,造就了一大批在艱苦行業、基層一線建功立業的優秀人才。據中國礦業大學就業指導中心統計,近年來,學校共有57名學生入選西部服務計劃和蘇北服務計劃,60%以上的畢業生到西部、基層一線就業。其中,煤炭工業主體專業畢業生,80%以上選擇在煤炭、地質等艱苦行業就業,320人榮獲基層就業先進個人。

  礦大人“扎根基層,奉獻礦業”的精神,如同學校博物館裡的那塊距今1.5億年的化石,雖歷經風雨,卻矢志不渝。

  數讀中國礦業大學

  擁有兩院院士16人(含外聘),先后有1人獲聘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3人獲全國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15人獲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

  4個學科ESI排名進入全球大學和科研機構的前1%

  五年多來獲得包括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在內的國家科技三大獎共計25項,位列全國高校第9位﹔2016年國際PCT專利申請量位列全球教育機構第16名,並列國內高校第2位。

  (記者 鄭晉鳴)

(責編:姜萍萍、程宏毅)
相關專題
· 砥礪奮進的五年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