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期刊選粹>>成都《先鋒》雜志

堅持黨建引領  強化共建共治
努力建設高品質和諧宜居生活社區

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書記 范銳平

2017年09月28日16:06    來源:先鋒

城鄉社區發展治理是城市發展的基石,必須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著力探索特大城市發展治理方式和國家中心城市治理體系,把成都建設成為高品質和諧宜居生活城市。

一、深學細悟全面貫徹中央省委城市工作和社會治理新部署新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高度,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出發,系統回答了事關城市發展全局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形成了我國社會治理領域最為重要的創新性理論與制度成果,是推進城市發展治理的認識論方法論實踐論。要深刻認識准確把握“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城市發展道路”的總體要求,深刻認識准確把握“一尊重五統籌”的基本思路,深刻認識准確把握“城市的核心是人”的價值取向,深刻認識准確把握“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關鍵在體制創新”的科學方法,深刻認識准確把握“構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的實現路徑,深刻認識准確把握“社會治理的重心必須落到城鄉社區”的鮮明導向,深刻認識准確把握“以建設服務型黨組織為抓手,帶動社區自治組織、社區社會組織建設”的重大要求,深刻認識准確把握“加快培養一批懂城市、會管理的干部”的重要任務。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論述是一個內涵豐富、有機聯系、全面系統的科學理論體系,蘊含著城市工作和社會治理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具有極強的思想性、戰略性、理論性和指導性。我們必須全面學習、自覺踐行、堅定貫徹,在深學細悟篤行上下功夫,推動中央和省委各項重大要求在成都落地生根,確保城市社區發展治理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不斷提升特大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二、把握大勢科學研判成都城鄉社區發展治理的新階段新特征

當前,成都開啟了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國家中心城市的壯闊征程,城市發展進入了新的歷史階段,呈現出一系列新特征,面臨著一系列新挑戰。一是城市人口持續增長,公共服務壓力增大,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社會潛在風險增加,城市社會治理面臨著嚴峻挑戰。二是市民利益日趨多元,更加關注生活質量,更加關注公平保障,更加關注個人權益,更加關注人居環境。三是社會發展活力不足,部分居民創業就業動力不足、能力不夠,公共資源共享不充分,社會組織發育水平不高。四是改革力度、深度、廣度仍顯滯后,機構設置和人員管理還需優化,“放管服”改革不夠徹底,公共服務方式仍較落后。

城鄉社區是城市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能獨立於城市發展進程之外,總體來看,社區發展治理與城市化進程基本同步,社區的發展變化與城市發展步伐基本一致,社區發展治理取得了長足進步,但也面臨著基層黨建亟需加強、資源配置不盡合理、聚焦主責主業不夠、共建共治格局尚未形成、法治能力仍顯不足、服務水平依然偏低、人才隊伍建設滯后等新情況新問題。

差距就是潛力,問題就是方向。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必須順應城市發展大勢、正視現實問題、破解治理難題,重點把握好四項原則:必須強化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各項工作都要體現黨的意志和要求,體現黨組織和黨員的作用,著力把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優勢。必須構建符合特大城市特點和規律的社區治理體系,加快構建基層黨組織領導、基層政府主導的多方參與、共同治理、共促發展的城鄉社區發展治理體系,著力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必須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新要求,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根本坐標,依法有序組織市民參與社區治理,努力提供精細城市管理和良好公共服務,讓人民群眾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必須保持“生活城市”“休閑之都”的鮮明特質,突出傳承性與時代性的統一、整體性與獨特性的統一、大眾性與品位性的統一,營造高品質生活環境,促進人與城市和諧共生,為實現城市永續發展提供豐厚滋養、文化沃土和創造源泉。

三、遵循規律努力探索特大城市社區發展治理新路子

古人說,“舟循川則游速,人順路則不迷”,深刻闡述了遵循規律的極端重要性。站穩國家中心城市的位置,沖刺世界城市的目標,必須樹立全球視野,秉持大歷史觀,觀照先發城市社區發展治理實踐,認識規律、把握規律,自覺按規律辦事,努力走出一條符合特大城市治理規律的社區發展治理新路子。

一要處理好科學發展與有效治理的關系。科學發展是為了更好的治理,有效治理是為了更好的發展,二者相互依存、互促共進,具有內在一致性。科學發展是前提、是根本,也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有效治理是途徑、是方法,是實現善治良序的必然選擇。我們要在推動城市健康可持續發展中促進社區治理水平不斷提高,努力做到社區發展和治理良性互動、共同提升。

二要處理好黨建引領與融合共治的關系。黨的領導是根本保証和前提,融合共治是時代趨勢和要求。要把加強基層黨的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作為貫穿社會治理和基層建設的一條紅線,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要注重發揮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基礎作用,引導多元主體深度融入社區治理和服務,共商區域發展、共同服務群眾、共創美好家園。

三要處理好行政推動與共建共享的關系。行政推動是實現治理目標的有力保証,共建共享是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實現路徑,二者不可偏廢。政府要強化主體責任,當好組織者、執法者、規劃引領者、政策制定者、城市建設者﹔機關企事業單位要強化社會責任,主動開放公共資源,為社區居民提供多樣化個性化服務﹔市民群體要強化主人翁意識,不斷提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能力。

四要處理好城市特色與現代城市的關系。特色是一座城市鮮活生動的靈氣,是城市競爭力和魅力所在﹔城市現代化是經濟高度發達、文化高度繁榮、特色全面彰顯的高級階段,二者相互映襯、相得益彰。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就是要樹立以人為本、師法自然、守正出新、登高謀遠的規劃理念,強化城市整體設計,保護好街區獨特肌理,傳承天府文化根脈,全面提升社區宜居品質。

五要處理好依法治理與文明浸潤的關系。依法治理是城市治理體系的基石,城市文明有賴於文化的浸潤、植根於法治的土壤,二者相互促進、相輔相成。要堅持依法治理、依規辦事,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方式破解難題。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文化人、以德潤城,推動天府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文明之泉浸潤每個角落,讓人文精神滋養每個家庭。

四、增強定力努力建設高品質和諧宜居生活社區

縱觀現代城市發展史,宜居歷來是城市建設管理者的不二選擇和不懈追求。宜居城市、生活城市不僅僅是美譽,更是城市核心價值之所在,決定著城市的綜合競爭力。我們必須始終保持建設和諧宜居生活城市戰略定力,堅定不移轉理念、轉職能、轉方式、轉機制、轉形態,推動城市發展從工業邏輯回歸人本邏輯,從生產導向轉向生活導向,努力實現城市綜合實力爭先進位與人民生活品質改進提升相得益彰。

要堅定不移轉理念,推動發展取向由以GDP為中心向以人民為中心轉變,更加注重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理念貫穿城市建設管理全過程,努力創建方便而經濟的人際、商品、服務和思想交流的特色街區和生活社區,讓城市更有溫度,讓市民生活更有質感。堅定不移轉職能,要強化區(市)縣組織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體責任,突出街道(鄉鎮)統籌社區發展、組織公共服務等主體責任,剝離街道招商引資職能,促進社區更好履行發展居民自治、教育引導群眾、協助公共服務、統籌社會服務職能。堅定不移轉方式,社區布局要以價值尺度和人性尺度為指引,優先步行可及性、個人舒適度、社區安全性和可識別性﹔城市更新要堅持政府主導模式,選擇可以吸引人才和創造新業態的基礎投資,從改造經濟基礎入手,穩步推進老舊院落和城鎮改造﹔公共服務要堅持優質均衡,注重補短板、優存量、加增量,穩步推進城鄉公共資源優化配置。堅定不移轉機制,要緊扣目標導向,構建資源整合機制,拓展公共服務功能﹔緊扣需求導向,構建供需對接機制,推動便民服務與社區商業一體化發展﹔緊扣市場導向,構建社會化服務機制,推動社會組織、社會企業在服務中發展壯大﹔緊扣責任導向,構建共建共享機制,實現服務效能最大化。堅定不移轉形態,要以建設小街區規制為目標,從城市空間尺度上針對社區建筑功能、密度、高度、體量、色彩建立設計導則,打造一批產業特而強、形態精而美、機制活而新的特色鄉鎮街區﹔突出景觀化,建設城市綠道和慢行系統,發展農村微田園、城市微景觀,高標准扮靚藍綠交織、望山親水的幸福家園﹔突出生活化,提升服務層次、引導鄰裡守望、增進文化認同、化解矛盾糾紛。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們要圍繞建設高品質和諧宜居生活社區的目標,大力實施“五大行動”,不斷夯實和諧宜居生活城市底色,努力讓“生活城市”享譽世界、別樣精彩。

一是實施老舊城區改造行動。堅持政府主導、項目化運作,以規劃為導向,以片區為單元,在老舊城區規劃建設一批更適宜居住、更具經濟彈性和可持續性的新型社區。堅持市場化導向、商業化邏輯,打破“就地平衡”改造模式,推行貨幣安置、異地安置等方式引導人口合理疏解。堅持少拆多改、拆改結合,因地制宜積極穩妥推進改造拆遷,堅決防止大拆大建,通過先自治后整治、一院一策,依托群眾力量有序推進改造。

二是實施背街小巷整治行動。重拳鐵腕整治背街小巷“亂象”,針對油煙亂排、污水亂倒、垃圾亂丟、物料亂堆、車輛亂停、招牌亂設、攤位亂擺、線纜亂牽等“八亂”問題,要堅持疏堵結合全面整治全面提升,推行“街長制”持續用力消除街巷亂象。暢通街區街巷“微循環”,以網格化、小尺度道路劃分城市空間,增加市政街巷通道,通過城市慢行系統有機串聯社區、公園、綠地、交通場站和公共服務設施,暢通織密城市“毛細血管”。堅守留白增綠的靜氣,堅決拆除侵佔開敞空間的違法建設,拆除公共區域有礙空間開放的圍牆,增加城市綠地、景觀小品和休憩設施,形成開放共享、環境舒適、體驗豐富的街區內部公共空間。

三是實施特色街區創建行動。打造一批特色精品街區,遵循一街一品一特色原則,突出城市特色塑造,傳承歷史文化基因,融合現代時尚元素,協調自然人文景觀,力爭兩年內打造200條充滿創新活力、產業特色鮮明、配套系統完善的精品開放街區。創建一批特色小鎮,打破原有行政區劃、城鎮體系,選擇重點產業功能區、軌道交通樞紐、重要交通功能節點、特色建制鎮,改造提升100個左右規模適度、特色鮮明的具有小城市形態的特色鎮。塑造一批川西林盤聚落,以展示天府之國形態為目標,通過土地綜合整理、河流水網重構、交通地理改善、生態功能提升,規劃布局一批川西林盤聚落,再現沃野環抱、密林簇擁、小橋流水的川西田園風光,打造獨具天府文化和都江堰灌區品牌的旅游景觀。

四是實施社區服務提升行動。健全社區服務配套設施,將社區綜合服務設施納入城鄉規劃,在有條件的地方探索建設“一站式”、全天候服務的社區綜合體。優化社區綜合服務功能,拓展黨群服務中心的公共服務、便民服務、志願服務功能,依托商場、超市、便利店疊加政務服務功能,大力發展社區電商、小區金融、物業增值服務,方便群眾就近辦事。促進社區生活性服務業提檔升級,培育社區服務新業態、新模式,打造15分鐘社區生活服務圈,支持社區發展生活類服務企業,確保社區有獨立的經濟來源。鼓勵社會組織提供專業精准服務,將社會組織納入黨和政府的社區工作體系,完善扶持社會組織發展機制,改進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支持黨組織健全、公益性質明確、管理規范有效的社會組織優先獲取公共服務項目。

五是實施平安社區創建行動。加強社區法治建設,加快構建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地方性法規體系,深入開展“法律七進”活動,提升居民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識,把社區發展治理事務納入法治化規范化軌道。推進共商共建共治,健全社區黨組織、居民委員會、業主委員會和物業服務機構及社會組織多方協商機制,積極動員駐區單位參與社區建設,鼓勵引導駐區單位向居民開放公共服務設施,實現組織共建、活動共聯、資源共享。完善矛盾糾紛調處機制,深入推進“大聯動·微治理”,規范社區綜治中心建設,實行社區民警實崗制,提升應急處置能力和日常管理水平,實現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鄉鎮)。培育“向上向善向美”的社區精神,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自治章程、村規民約、居民公約,把天府文化融入社區建設全過程,鼓勵友善公益的志願服務,形成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守望相助、樂觀包容的良好社區氛圍。

五、完善體系全面提升領導城鄉社區發展治理的能力

社區發展治理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學問。必須加快構建新型基層治理體系,推動傳統管理向現代治理轉變,著力提升城鄉社區發展治理法治化、科學化、精細化和組織化水平。

一是構建科學的組織動員體系。要在人口流動和組織形態變化中不斷擴大黨組織覆蓋面,主動適應工業化城鎮化帶來的行政區劃、人口分布、管理層級、治理結構等方面的變化,在商務樓宇、產業園區、商圈市場、互聯網業等新興領域建立黨組織,對流動黨員、零散分布黨員實行社區黨組織兜底管理。在社會主體的利益分化中提升黨組織的整合功能,注重發揮黨的組織優勢,將社會分散、多元的要素納入基層治理框架,把不同價值取向的多元主體凝聚起來,增強黨組織動員群眾、協調利益、化解矛盾的能力。在突出價值引領中增強黨組織動員能力,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先進典型宣傳教育,凝聚信念共識、制度共識、政策共識。

二是構建法治的管理運行體系。建立統一規范的管理體制,探索建立與發展階段、戰略定位和實際需要相適應的領導體制和管理模式,形成以社區黨建和社區發展、治理、服務、創業、文化等為主要內容的組織架構。建立協調運轉的工作機制,明確各領域治理主體之間的職責邊界和事權劃分,構建權力分配合理、職責清晰明確、高效協調運轉的機制,解決城鄉社區發展治理中缺位越位錯位問題。建立多方參與的治理機制,建設多元主體合作、多種方式並舉、多類資源聯動的共治體系,運用多種手段和力量推進社區治理,形成開放包容的治理格局。建立完備有力的法治保障,用法治規范用權行為、規范組織活動、規范社會秩序,完善自治章程、村規民約、居民公約,推動形成多層次多樣化的社會治理規則體系。

三是構建精准的引領服務體系。推進健全服務體系與滿足群眾多元需求精准對接,在社區普遍建立黨群服務中心,設置網上辦事服務平台,完善延時服務和全程代辦制度,努力提高公共管理服務的便利性。推進聯系服務群眾與凝聚黨心民心精准對接,在各行業廣泛開展黨員示范行動,在機關開展“走基層”“雙報到”活動,在農村完善部門包村、干部駐村、結對幫扶制度,在社區開展“雙聯”、志願服務等活動,讓基層干部帶好頭,讓基層黨組織服好務。推進社會組織發展與傳導黨的執政理念精准對接,把社會組織納入社區治理體系之中,引導社會組織在服務中傳導黨的執政理念,讓社會組織成為黨在基層服務群眾的重要資源。

四是構建專業的人才支撐體系。選優配強社區“帶頭人”,突出“一好雙強”標准,多渠道選配社區黨組織書記,選拔優秀社區黨組織書記進入街道(鄉鎮)領導班子。建強社區專業人才隊伍,統籌選聘社區工作者,選派優秀年輕干部到社區挂職鍛煉,鼓勵“一村一大”扎根社區工作,不斷拓展事業發展空間,增強職業責任感、榮譽感。完善社區工作者職業化制度,加快制定社區人才發展專項規劃和管理辦法,制定良性合理的收入增長機制,鼓勵參加職業資格認証和學歷教育培訓,健全完善激勵評價機制,禮敬善待關心關愛社區工作者。

五是構建嚴格的權責約束體系。推行權責清單管理制度,賦予街道、社區黨組織相應的職責職權,明確干部考核、工作考核、規劃編制、綜合協調、檢查督辦權責。健全權力監督機制,完善市、區(市)縣、街道(鄉鎮)、社區四級聯動的明責、履責、問責體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約束“微權力”、治理“微腐敗”,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完善考核評價機制,針對不同領域黨組織實際,設置差異化考核指標,完善黨組織書記抓黨建工作聯述聯評聯考機制,健全考核問責辦法,建立更加嚴格規范的治理責任考評和追責機制。

創新城鄉社區發展治理,是提升成都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現代化的基礎性工程,必須上下聯動、統籌推進。要強化責任落實。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區(市)縣黨委書記要認真履行第一責任人職責,街道黨工委書記、鄉鎮黨委書記要履行好直接責任人職責,社區黨組織書記要履行好具體責任人職責。市委組織部、市委社治委要充分發揮牽頭攬總作用,切實履行統籌指導、資源整合、協調推進、督促落實等職能。各區(市)縣黨委要加快設立城鄉社區發展治理相應機構,推動工作落地落實。各相關職能部門要履職盡責、用心用情支持參與社區發展治理工作。強化資金投入。要確保社區黨組織有資源有能力為群眾服務。市級財政要加大以獎代補力度,將社區發展治理經費納入一般性轉移支付保障范圍。各區(市)縣財政要落實街道(鄉鎮)資金預算,保障街道(鄉鎮)和社區工作經費。要積極拓寬城鄉社區發展治理資金籌集渠道,探索設立社區發展基金,引導社會資金投向城鄉社區發展治理領域。強化激勵引導。要加快培育社區創建品牌,積極開展城市和諧社區、農村幸福社區示范創建活動,大力表彰先進城鄉社區組織和優秀城鄉社區工作者,調動社會各方參與社區發展治理的積極性主動性。

社區工作者是直接面向市民的服務提供者,職責重大,影響廣泛。社區黨組織是黨在社區的形象代表,社區工作者的一言一行關乎黨的威信、關乎市民的感受。要大力倡導和鼓勵各級黨組織和社區工作者以改革創新精神探索“社區工作法”,在協調各方利益關系中提高工作藝術,在處理復雜問題中體現專業規范,在調處各種糾紛中學會依法辦事,在應對突發事件中做到臨危不亂,在真情為民服務中樹立黨的形象。廣大社區工作者要爭做勇於擔當、爭先創優的“發展帶頭人”。弘揚奉獻精神,勇於擔當擔責,把職業當事業,加強學習,苦練本領,統籌整合社區資源,推動產業轉型發展,營造創新創業氛圍,幫助居民提升發展層次。要爭做用心服務、排憂解難的“居民貼心人”。將心比心、以心換心、用心暖心,積極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努力實現問題在社區發現、矛盾在社區化解、責任在社區落實、形象在社區樹立。要爭做公正廉明、立德修身的“新風示范人”。堅持公平處事、公正理事、公開辦事,守住公正廉明底線。帶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帶頭抓好家風建設,提升人文素養和精神境界。(本文摘自2017年9月2日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書記范銳平在全市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大會上的講話。)

成都《先鋒》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責編:沈王一、王金雪)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